田溢昉:我与连珠

 

一次极其偶然的相遇,让我爱上了五子棋,由此开始了一段属于我的五子棋青春之旅。...



【小编语】这篇文章是上海棋手田溢昉五段好多年前写的,今天再读全文,可以一窥当年上海五子棋起步的情况,也不难看到有好多热爱这项智力竞技运动的人踊跃参与其中。虽然作者现在已经很少参加五子棋赛事活动,但是这份最初最真的情谊,却永远留在大家心里,随着时间越来越浓,越来越醇。

接触五子棋是在99年,当时和大学同学无聊时偶尔杀上几盘。一次途经河南中路时,发现一棋社,名曰洪禹。怀着好奇推门而入,一探究竟。

里面有围棋,象棋的众多高手.棋社的一角有一群人正埋头对弈中,走近一看,竟是五子棋!不禁旁观起来,年轻气盛的我忍不住也想和他们过过招,不想半小时不到已连败10余盘……

更不可接受的是对手竟是十岁左右的孩童。顿时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这时旁边一位“老人”(当时实际年龄40),也是我后来的老师顾伟国笑着对我说,这孩子是专业选手,赢你很正常……对自己智商有绝对信心的我(标准国际智商测试142点,140点以上为天才)心里暗暗闪过一个念头:我一定能超越他们!

此后每每有空,就去棋社讨教,每次都被杀的一败涂地。后买了一本彭建国老师编写的五子棋先手必胜法,如获至宝,反复拆解其中之变化,学习合理之思路。转眼一月有余,已可与专业棋手一战,和顾炜初段(当时)2番棋战,1:1打平。

此后师从顾伟国,棋龄2个月时参加了当时上海的专业棋手定级,升级赛,参赛人数不多,水平也大相径庭,一番较量后按成绩,我领到了五子棋生涯中第一张7级证书(工本费30元)。

两个月后,棋龄只有3个月的我被破格允许参加由江苏镇江举办的华东6省1市邀请赛。

在镇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那威老师(那小嘴,据说那老师原姓叶赫那拉,系慈禧太后的后人)以及时任国家队总教练的于京平老师.抵苏当晚由于火车晚点,安顿完毕已是半夜时分,我有幸和于京平老师分在同一个房间,由于上海方面的推荐,于老师迫不及待要和我下指导棋,对局中,于老师精确的计算,对局面的准确把握,定式知识的全面无不另我乍舌。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叹吾仿若井底之蛙。

但于老师还是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他说在他见过的众多棋手中,在短短3个月间能达到这个层次的可谓凤毛麟角,并鼓励我说,如果能这样坚持5年,我有望与当时国内第一高手张进宇相抗衡.这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虽最终辜负了他的期望。赫赫!但还是非常感谢于老师的。

翌日,比赛开始.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和前日车马劳顿,开局竟两连败,不可不谓打击!

午餐过后,老顾,小顾让我稳定心绪,不要太看重成绩,以积累经验为指导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我居然一扫上午两连败的颓势,取得5连胜,几乎发挥出最佳水平,最终名列第6名。可谓展获颇丰.给我颁奖的正是于老师,也算善始善终。呵呵。

回沪后,总结了比赛的经验和教训后,水平突飞猛进,几乎每天都可以感觉到提高,又拿到了当时还是葵花宝典级的五珠定石一书。一片崭新的空间突显眼前。不久后我被破格升为初段,这也创造了当时国内棋手入段的最短用时记录。

之后参加了五子棋全国锦标赛,膨胀的自信使得自己失去了方向,发挥很不理想.赛后那老师来安慰我,说北京队赛前就定了一个其他地域的棋手黑名单,我也名列其中。他们还研究了我的棋谱,并分析了我的特点,称我较强的是20-40手,开局和残局尚有欠缺。要知道当时我都没有自己的棋谱,可见北京在备战方面还是相当系统和先进的。

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资料共享和在线对战功能对五子棋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在联众推出五子棋游戏后,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当时的玩家多为业余爱好者,所以很少遇到对手,后结识了北京的邵小东(世界青少年冠军),并在邵创立的东星家族中担任军师,网名东星[孔明]。在网络中,能和更多的棋手交流,领略诸多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对于开局系统的完善也多半归功于在联众那段时间的积累。

2000年,日本奈良秀树九段来上海交流指导,期间我和张捷通过了日本的初段认证测试。奈良老师特意指出我和张捷已远超出初段实力,但由于申报的是初段,只能颁初段证书。

在基本功的训练告一段落后,我得到了自83年开始的完整版日本连珠世界以及历届日本名人战谱、世界杯谱,结合日版五手两打和欧版五手两打谱,资料相当齐全。终于在2001年以资格赛优胜的外卡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名人邀请赛。此次比赛汇集了众多当时国内的一流棋手和来自日本的高段棋手。

比赛第一轮,我抓住三森政男九段的一个误算,侥幸获胜,也成为此次比赛中唯一对三位日本选手保持全胜的中国棋手,最终获第四名,这也是我连珠生涯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了。

日本连珠社理事长三森政男九段(左)和田溢昉(右)在上海连珠名人邀请赛中对局


此后,对技术层面和开局的研究也由于众多棋手的不断努力以及计算软件的介入,变的更系统、更完整、更严密.不仅完善了许多局面的招法,并穷尽了许多以前的未知局面,修改甚至推翻了不少旧定式。五子棋的研究变的更透明化,专业比赛中棋手可选择的变化越来越少,出现了不少凭赛前研究取胜的例子。一招既损、满盘皆负……这可能也是五子棋和围棋之差异所在吧。
田溢昉(后排居中)在首届上海连珠名人邀请赛结束后棋手集体合影


而我所追求的连珠强调临场的判断,行棋的思路.更青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控制型,概念型棋,这就需要一个充分的拓展空间来贯彻和实施。而研究大于实战的大格局使我很不适应,大型定式往往不可避免。定式结束,所剩空间变的相对狭窄,留给个人发挥的余地已近弹丸,正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五子棋和其他棋种相同,棋如浮云,世事如棋。棋局里包含着喜怒哀乐,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常言道观其字如见其人,棋又何尝不是如此。逐渐从追求胜负到探寻对弈的快乐,享受棋局的过程,进而感悟人生,提高修养,这才是我求索之真谛所在……

由于当时在办理赴日留学手续,时间精力有限,遂慢慢地淡出了五子棋的前台,但与连珠结伴的这段时光是美好的,值得记忆的,虽然已经不做棋手了,但我仍将尽力支持五子棋的发展!随着规则的修改和完善,相信五子棋很快会迎来新的春天……

最后附上顾伟国老师当年赠我的连珠八字真言:
禁 追 等 反 ,
封 断 跳 连 !



    关注 上海五子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