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座·30th回顾】留学四要素之文书篇丨文书,写给招生官的“情书”

 

导读在校成绩(GPA)、标准化考试、背景活动、申请文书统称留学四要素,四者缺一不可。而文书作为最后呈现给招生...



导读

在校成绩(GPA)、标准化考试、背景活动、申请文书统称留学四要素,四者缺一不可。而文书作为最后呈现给招生官、让招生官了解并产生深刻印象的一张“名片”,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如何写出一篇动人的文书?

如何让自己的文书更加饱满、富有质感?

如何去写出一篇让招生官都极为感动的优秀“情书”?

本期,我们的讲座邀请到了资深留学文书指导顾问宋珊老师,给大家带来最为生动的文书指导。

(>>>  文末有神秘惊喜福利哦)
1

文书指导心得(宋珊)


作为一名文书指导顾问,每一年的申请季,我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或是性格迥异,或是兴趣不同,或是追求不一,又或是家庭背景各异。他们的成长故事各有不同,但我却时时被他们的青春经历所打动。我想招生官们作为读者的感受定也如同我一般,在审阅文书的时候总是能被这些“走心”的成长故事所打动,通过除了GPA、标化成绩以及课外活动以外的衡量标准去进一步了解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从而来看这个孩子是否和他们的学校匹配。在文书素材收集和创作过程中,我有幸能做一名倾听者,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寻找他们的特质。有时苦苦进行几轮素材挖掘之后,未果。而突然某一个瞬间也许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手势又或是一个眼神,灵感就喷涌而出,这时便会让我们欣喜若狂好一阵。同时我也因为这样的工作常常在一天当中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百转千回;一夜之间仿佛可白头,感受人间百态。



但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在申请学校的道路上,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文书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作为文书指导顾问,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头疼的问题。家长觉得孩子升学,我重点是做好资金准备,至于其它方面,我不懂,我也帮不了;学生觉得我的重点是学校成绩和标化考试,活动其次,至于文书,那应该是中介的责任。针对这样的认知错误,我想有必要来和家长以及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对于文书重要性的看法。

文书究竟在申请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呢?如果我们把申请者分为三类:Tier 3 applicants, Tier 2 applicants and Tier 1 applicants. 即第三梯队申请者、第二梯队申请者和第一梯队申请者。对于第三梯队的学生,即GPA和标化比较糟糕的同学来说,文书真的cannot raise dead,也就是无法起死回生。如果你的硬指标实在太糟糕,连基本门槛都跨不过的话,那么很遗憾,你的文书再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在申请过程中,要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目标有多高?我的文书期望值又该相应是多高?不过我想大多数申请者都不想沦落为第三梯队中的一员。对于第二梯队的申请者,也就是成绩不算糟糕,但离自己的dream school又有一定距离的话,那么文书此时的最大作用便是帮你cure disease,来帮你治疗疾病,来帮你适度掩盖不足的地方。那么这时文书的重要性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至于第一梯队的学生,即那些成绩优异,争取顶级大学的申请者,文书的作用就更加突显出来了。因为第一梯队的学生,学校成绩、标化成绩都不会差。他们都是托福110+,老SAT 2000+,甚至2100+,2200+的人。既然他们的成绩都一样优异,那么什么东西才能让他们stand out,从而吸引那些顶级学校的招生官们的眼球呢?这个时候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文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我在进行文书指导的过程当中,从来不想单纯地将我的这份工作看作是产出几篇高质量的文书即可,我更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文书课,通过我们的沟通交流,通过我们的素材挖掘,让那些每天忙于学习的中国的高中生们能够有一个机会去回顾你成长的痛和乐;去思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又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反思你所取得成就,你所经历的失败;去拥抱自然,去经历冒险;去感恩父母,去珍惜友谊,去体验爱情。文书创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给你这样一个机会去梳理自己过去十几年的人生。以我个人的工作体验来看,这样的梳理过程其实对孩子的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有一个学生,在给他进行文书辅导的过程当中,能明显感觉到他对父母的抵抗。起初我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发现只要是父母说的话,不管正确与否,要么消极应对,要么给出一副不屑的态度。然而,最近我们在进行素材挖掘的课上,我问他,长这么大,有没有想要感激的人或事呢?一开始,他想不太出来。于是我先避开这个问题,聊了其他的一些内容,聊着聊着我们就聊到了最近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争议,关于江苏高考外调指标的政策所引发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我说:“你们现在多幸福啊,不需要参加江苏高考,有机会出国,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这样的机会哦。”孩子突然顿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缓缓地吐出几个字:“嗯…这个我还真得感谢我的父母…”我连忙追着问:“怎么说呢?”,他说:“我是很想出国的,要不是他们努力赚钱,能供我出国读书,可能我现在还在准备高考,那么我就有很大可能考取不到一个理想的学校,那样的话,也许我以后就是另外一种人生了。”我说:“你看,其实你心里早就有你非常想感恩的人了,不是吗?”因而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一位逐渐开始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的孩子。
还有一个学生,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人缘极其好,但是性格比较包子,比较胆小和懦弱。因此我们在课上讨论life adventure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真的没什么可讲的,因为她说她胆小,不愿意尝试去冒险。但是一次文书课上,她略带苦恼地向我倾诉一件事情,关于她最近受到其他同学排挤因而内心十分郁闷的一件事。她们班有一位因为经常拖课,且对学生又比较严厉的老师受到包括她在内的几乎所有同学的不喜欢。有一次因为老师忘记布置作业,错以为学生没有及时将作业交给她,所以就问学生怎么不交作业。学生指出她自己忘记布置了。于是这个老师就很自然地说:“那么,你们明天把作业补一下,后天交给我。”没想到有一个学生不乐意了,突然站起来指责老师说:“为什么要补交作业,你自己忘记布置了,这是你的问题,为什么你的过失要我们来补?”,这个孩子甚至带动了全班起哄,大家纷纷开始指责老师,并且表示坚决不会补交作业。后来呢,这个老师就被气哭了,跑到了教室外面。这个时候,我的这个学生就有点坐不住了,她说虽然其实她内心也很讨厌这个老师平日的一些做法,但是那时那刻,她突然觉得这个老师很可怜,而且她并未觉得这个老师犯了什么很大的错误,她甚至觉得她的同学有点太过分了,因为你可以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是讨厌这个老师,但是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应该有吧。于是她说她当时也不知是哪来的一股冲动,就跑出教室,出去安慰这个老师了。从而可想而知,马上遭到了其他同学的鄙弃。这个孩子很委屈地在文书课上问我:“老师,你看我是不是做错了?”我说:“也许你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最稳妥,最明智的,但是你刚刚说 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冲动,我觉得那不是冲动,我所看到的是勇气,是正义感。”一个敢于不顾舆论谴责,坚持维护心中正义,且富有同情心的女生,怎么会是一个懦弱,没有life adventure的人呢?
我就是通过挖掘这样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成长故事去了解每一个孩子,也借此想帮助他们获得真正的心理上的成长,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作为文书顾问的工作最大的价值体现。我不仅仅希望我的学生能因为好的文书从而能够为他进入理想大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更希望申请者应该在申请的道路上通过反思,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样的梳理过程,一定是一个长期的,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两个月或者甚至一个月开始突击,因为你对生活的思考,对成长的回顾,以及挑选成长道路上对你申请有意义的材料的过程是不可能就靠最后的突击来搞定的。更何况,申请截止日期前的两个月或者一个月,大多数同学一定还在忙包括考试在内的其他的申请材料。所以素材准备,应当越早越好,平时你的心就应该是细腻的,应该学会去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哪怕是一些小事情,有一些总结,有一些感悟。

我在爱特所接触的学生当中,确实就有孩子每当对一些事情或者是生活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后,就会及时将它们记下来,以便将来文书素材可能会使用到。而且爱特这里的文书课、素材挖掘以及文书成稿的时间都加起来,需要持续将近一年的时间。其次,家长在孩子申请的道路上,除了在资金上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外,其实在文书素材的收集方面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有的时候,家长比孩子更能体会到孩子在成长中可能他自己忽视的东西,或者他无法体会到的东西。毕竟家长的阅历和人生感悟会更多。所以在爱特,我们甚至会找家长去聊孩子的成长,去和家长沟通,有时候在家长的配合下,能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让我十分感动的是,我就遇到过许多这样特别愿意配合的家长,他们不仅仅在资金上支持孩子,更是愿意在情感上去帮助孩子。甚至有些家长虽然工作特别忙,但是仍旧坚持为孩子写成长日志,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每当遇到一些感悟的时候,就发我一起分享。对此,我也十分感恩。
在这里,我可以给你们分享一篇文书,出自于我们今年已经被北卡教堂山分校所录取的Z同学。根据US news2016的数据,北卡教堂山最新排名是全美综合性大学第31位。【文书附有中英版,可供欣赏】
2

模版文书分享(z同学)
和我们分享一个有关你个人品质、才华、成就、贡献或者经历相关的重要的故事。什么样的品质或者成就让你感到自豪?这些品质或者成就是如何塑造你的?

我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前,紧握拳头准备敲门。此时此刻的我和过去一样,因为担心被拒绝,内心感到十分害怕。但是在美国待了一个暑假之后,我应该是变了啊,应该是不再胆小怕事儿了啊。

 

“你们相信吗?90%的人在做问卷调查时不会给出真实答案。有时候,他们宁可撒谎也不想让自己看上去比较无知。”教授在心理学课上说道。出于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理论的好奇,我曾在夏校课程中修读了心理学。

 

“我不信”,我笑着答道。

 

“我也不信”,一位戴着普拉达太阳镜,嚼着口香糖的女孩应和道。

 

“那么,我将会给所有人发一些问卷,是关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乐队的问卷调查。你们在校园里找人填问卷,让他们对这个乐队的最新专辑进行打分。相信我,有多少人不知道,就有多少人会假装他们知道。有意思的捕猎行动哦。记得周四把报告交给我。”教授笑着说道。

 

必修校内实验简直是我的噩梦。对像我这样一个中国女生来讲,和陌生人搭话都很困难,更何况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打交道并且让他们填问卷?我这样一个“外国人”如何假装自己不是“外国人”,故作老练地去说服那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如果他们压根儿不理我怎么办?我可没有普拉达太阳镜遮丑啊。

 

我过去一直不太愿意尝试新事物,喜欢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我宁可做一个“无名小卒”,也不愿意做一个备受关注的女孩;宁可做一个观众,也不愿做一个表演者。而这次的问卷实验算是帮我在定居美国之前播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我冲进人群,正好看到两个姑娘朝我走来。

 

目标锁定!我赶紧拿出问卷,心脏抑制不住地砰砰跳。当我靠近她们的时候,她们似乎意识到了我的意图。我发现她们在故意回避我的眼神。

 

“不好意思。能不能请你们填一下关于乐队的一个问卷? 耽误你们一秒钟就好!”显然,一秒她们也不愿意。两个姑娘完全无视了我,就好像在无视一个街头发促销单页的推销员一样。我超级尴尬。我的脸就像一只通红的钟,记录下了珍贵的每分每秒,但是我却来不及哀悼我的失败。

 

第二个潜在实验对象是一位坐在长椅上的中年男士。因为第一次失败的缘故,这一次我决定要面带微笑。

 

“你好,先生。能不能麻烦您

 

“对不起,没兴趣”我话还没说完,他就拒绝了我。又一次失败。但是这次至少我没有被直接无视。我并没有再受打击,反而觉得备受鼓舞。

 

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害怕的是被拒绝,因此我再也不觉得有什么尴尬了。其实我以前一直担心的东西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

 

“不好意思,能不能麻烦你们做一个心理实验的问卷调查?”我又问了一对坐在休息室的夫妻。这一次,我问地更加自信了,丝毫没有感到害怕或者小心翼翼。

 

“没问题!”我没想到这对夫妻这么快地就答应我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尝试新事物所带来的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意识到在我所谓的“安乐窝”之外的世界也有可能是美好的,而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拿出勇气去尝试。自此之后,我开始敢于在“安乐窝”之外的地方尝试新事物。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无名小卒”,而是更加愿意去做一个“表演者”,而不仅仅是芸芸观众中的一员。

 

现在是周四中午十二点了,实验报告的递交时间已到。我站在教授办公室门外,手里拿着报告,想起了上周我所取得的自我突破,感觉自己棒棒哒。我勇敢地敲了敲门,因为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经学会了我所最希望拥有的品质-勇气。

Tell us about a personal quality, talent, accomplishment, contribution or experience that is important to you. What about this quality or accomplishment makes you proud, and how does it relate to the person you are?

 

Here I am,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office, clenching my fist and preparing to knock. What I am doing now is something the old me, bound by the fear of rejection, was terrified of. But the new me, the one who has spent a summer in America, no longer quails.

“Do you believe that ninety percent of people give untrue answers to the survey? Sometimes, they'd rather lie than look ignorant.” The professor asked during psychology class. Curious about the human mind and Freud’s theories, I had chosen psychology as one of mysummer school courses.

“ No,” I giggled.

“I don’t buy it.”echoed the gum-chewing girl in the Prada sunglasses.

“Well, each of you will receive questionnaires about a fictitious band. You'll then poll students on campus, asking them to rate its most recent album. Trust me, the more people don't know, the more they pretend to. Happy hunting. You owe me your reports by Thursday.” the professor said with smile.

My nightmare—a compulsory on-campus experiment. For me, a Chinese girl who was still afraid of initiating conversations with strangers, what could be worse than asking native English-speakers to participate in an experiment? How could a foreigner convince native English-speakers to speak to her without feeling foreign? What if they didn't talk back? I wouldn't have Prada sunglasses to hide behind.

I enjoyed staying in my comfort zone rather than trying new things, being a "Jane Doe" rather than a popular girl, part of the audience rather than the performer. Still, this experiment wa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sow seeds of confidence before putting down roots in America.

I jumped into the crowd and saw two girls walking toward me.

Targets acquired. I hastily took out the survey, my heart pounding uncontrollably. As I approached, they seemed to realize my intent. I noticed they were deliberately avoiding eye contact with me.

“Excuse me?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survey about a band? I just need a second.”Apparently, that’s too long: The two girls completely avoided me, like ignoring a salesman giving out leaflets in the street. I was so embarrassed, my face a burning clock ticking off valuable seconds and minutes, but I didn’t have time to mourn my failure.

My second would-be subject was a middle-aged man sitting on a bench. Because of my first failure, I decided to wear a smile this time.

“Hi, sir. Do you want to take…”

“Sorry, not interested.” He refused me before I'd finished my sentence. Another failure, but at least this time I wasn't ignored. Instead of feeling discouraged, I was actually pleased with such progress.

Having already experienced two failures, I no longer felt awkward because I'd faced what I was afraid of—being rejected. What I had been worrying about all my life was not as intimidating as I'd expected.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survey for a psychology experiment?” I asked a couple sitting in the lounge. This time, however, I asked more confidently, without caution or timidity.

“Sure! Why not?” To my surprise, the couple agreed immediately.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t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trying new things brings. The sensation made me realize that the area outside my comfort zone can be comfortable, too; all I needed was the courage to try. After that, I began to venture outside my comfort zone, to stop being a "Jane Doe," to try being the performer instead of just part of the audience.

It's now 12:00 p.m. on Thursday, the time the experiment's report is due. I'm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office, my report in hand, recalling what I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past week and feeling amazing about the change. My fist hits the door boldly because, no matter the result, I have already learned what I needed most—courage.

>>名师点评

我想大多数人看完这篇文书后,即使是不认识这个孩子,也应该能感受到这个孩子的personality,她的个性。她是一个幽默、善良又乐观开朗的姑娘。这种personality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她的语言。整篇文章语言轻松活泼,看完之后能感受到满屏的欢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提到“我可没有普拉达太阳镜遮丑啊”,以及生动地将自己遭人拒绝后的窘态描述成“一只通红的钟”。写作语言是不会撒谎的,你的personality其实主要就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因为语言不同,所以很有可能写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可能会写的很悲壮,有的人却可以写得很乐观。

所以我这里想强调的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文书全部交给中介去写,因为中介不是你,他不能也无法很好地写出真正的你。

我觉得好的咨询机构在文书辅导方面应该是引导学生做自我思考,帮助学生展开写作思路,挖掘素材,挑选故事,最后学生写完,老师可适当修改。其次,这篇文章非常具有可读性。为什么?它的故事情节的设计非常巧妙。文章开头段就非常地吸引读者眼球,描述了一个“站在教授办公室门口战战兢兢的小姑娘”,但随后又通过倒叙的手法回忆自己在夏校通过做校内问卷调查这件事情所获得的自我突破。其中,不乏一些精彩情节的设计,比如一开始“带普拉达太阳镜的女生”,到后来“我可没有普拉达眼镜遮丑啊”。再次,虽然文章描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成长故事,但是作者始终遵循了文书写作中故事只是载体,思考才是重点的原则。全文都渗透了她对自己克服困难,对自己成长过程进行反思的心理历程。总的来说,像这样水平的文书很难在平时没有去认真思考,离申请还剩最后几天的日子里能憋出来的文章。劝君,申请要趁早,文书要趁早。
3

文书福利放送
30+封顶尖学府录取文书大放送


文书(电子版)统一发放时间:2016年6月7日


▼关于微讲座

微讲座是由留学一站通发起的基于微信群的系列讲座,主题涉及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留学全方面信息与政策解读、留学考试指导、牛娃父母成功教育经验分享、名校学生经验分享、移民政策解读等信息。

下辖主题栏目:

牛爸牛妈专栏——主讲人为成功家长,分享成功教育经验及与孩子的相处陪伴之道;

留学知识专栏——主讲人为留学专家,解读留学最新资讯及政策,普及留学知识;

考试信息专栏——主讲人为教育名师,针对各方面留学考试信息进行指导和剖析;

名校牛娃专栏——主讲人为优秀学生,以学生第一视角讲述最接地气的成功经验和技巧;

移民知识专栏——主讲人为移民专家,解读关于主流国家移民方面的全方位信息;


    关注 留学通苏州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