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之歌》趣事一萝筐

 

经典儿童歌曲回眸——

《蓝精灵之歌》趣事一萝筐...



经典儿童歌曲回眸——             《蓝精灵之歌》趣事一萝筐

文/赵乐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时隔30年,也许当年电视动画系列片《蓝精灵》的故事以及片头曲《蓝精灵之歌》早已被很多人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响起,相信为数不少的人关于“蓝精灵”的记忆即会重新复活,诸多往事也会涌上心头。
“蓝精灵”的身世之谜

对许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蓝精灵》这部最令人难忘的动画片,应该是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快乐时光。

如今,美国版、比利时版、法国版、3D电影版以及衍生的中国版动画《蓝精灵》,充塞新媒体,令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你我他。

国内一些报刊、网络在介绍动画片《蓝精灵》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这是一部美国动画片,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蓝精灵”的英文名称叫“Smurf”,原型取自“漫画王国”比利时漫画家佩约创作的一个充满稚气的动画形象。1928年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佩约,原名叫皮埃尔·库利福德。据记载,1958年10月,这个专业漫画作者创作的“蓝精灵”形象首次出现在《约翰与皮威魔笛历险记》里。之后,他接连不断地收到小粉丝们的来信询问“蓝精灵”的故事,于是,佩约从1960年开始专注于塑造这些蓝色的小精灵,并创作出了以此为主角的系列连环画。这就是“蓝精灵”的源头。

为何是蓝色的小精灵呢?“森林是绿色的,小精灵们总藏在树叶间,不能再用绿色,红色太鲜艳,黄色又不好看,所以用蓝色。”据说,小精灵的颜色是一直帮佩约着色的夫人妮娜选定的。而这部动画片引入中国时,译制人员依据它们的深蓝肤色,译成了《蓝精灵》。

“蓝精灵”是比利时的“国宝”,连环图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创造了这群比苹果高一点的可爱的蓝色小人。本来,“蓝精灵”的形象是作者另一本连环画的配角,没想到一露面就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他就专门为这些蓝色小人创作了一系列连环画,那一年,他仅25岁,就成了现实版的“蓝爸爸”。他的小侄子一直发不清“皮埃尔”这个音,为了省事干脆叫他贝约。从此他就用“贝约”作了自己的笔名。

尽管“蓝精灵”诞生于1958年,但它真正冲出欧洲,奔跑世界,则要归功于1981年开播的美国版电视动画片《THE SMURFS》(中文译制为《蓝精灵》)。

那么,源于比利时的“蓝精灵”又是怎么飘洋过海,来到了美国的呢?20世纪80年代初,因制作《汤姆和杰瑞》等动画片而赫赫有名的美国“汉娜·芭芭拉公司”看中了“蓝精灵”,特向比利时购买了相关版权,整合比利时的原班制作人员,开始在美国本土制作美版《蓝精灵》动画片,使比利时版中不曾露面的“蓝妹妹”也开始大放异彩,成为美版中一个相当抢眼的角色。1981年《蓝精灵》动画片登陆美国NBC电视台后引发收视热潮,400余集,播出差不多有十年,赢得过2个艾美奖,收视率和美国本土《变形金刚》平起平坐,到1990年一直都是周六早晨的收视头牌,影响力相当大。

从此,这些小精灵征服了世界,“蓝精灵”的故事很快被译成48种语言,他们也因此拥有了48种不同的名字。

《THE SMURFS》这部作品随后风靡全球,3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相继播放。相关的玩具、形象画以及漫画书店、漫画礼品店、漫画博物馆至今仍风行世界各地。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名为《蓝精灵村》的游戏也疯狂于网络。

“蓝精灵”的形象自诞生伊始,对它的解读就如同那些动漫形象的副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实时更新




中国制造《蓝精灵之歌》

《蓝精灵之歌》(可爱的蓝精灵)是动画片《蓝精灵》的片头曲,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并非影片的原创歌曲,而是原滋原味“中国制造”的主题歌。为何《蓝精灵之歌》不是产生在美国,而是诞生于中国广州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歌印记”采风组带着这些听众疑问和好奇,经过查阅史料档案、媒体资料和走访有关当事人,为听众解开其中缘由。

1985年初,广东电视台引进了美国动画剧集《蓝精灵》,拉开了美国系列译制动画片进军中国内地的序幕,此后《米老鼠和唐老鸭》《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非凡的公主希瑞》纷至沓来,给当时的少年儿童奉上了一个最给力的精彩动画世界。

关于主题歌创作的说法,版本不少。一种说法是,广东电视台效仿当时香港、台湾电视播放的形式,给外国动画片配上本土的主题歌;另一个说法是,《蓝精灵》引入到哪个国家与地区,都会配一首当地的原创主题歌,这几乎成了一种默认的惯例,自然中国也不能例外。于是,广东电视台少儿节目部便邀请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来创作这首主题歌。为《蓝精灵》中文主题歌作词的是歌舞团团长瞿琮,作曲则是时任该团副团长的郑秋枫。

瞿琮和郑秋枫在看过电视台提供的片段后,很快就创作出了主题曲。“我们感觉是一群很快乐的蓝色小精灵,戴着滑稽的小帽子。”瞿琮以为这部动画片是日本人制作的,于是写了一首很有日本味道的歌词,郑秋枫给配了一首有着浓浓大和风的曲子。把作品交给剧组后之后,才知道搞错了。提及《蓝精灵之歌》的创作过程,瞿琮解释说:“我当时很疑惑地问,这不是给日本动画片写的插曲吗?因为我们当时引进的动画片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动画片,像《聪明的一休》《花仙子》等,所以就误以为《蓝精灵》也是日本的。”

“蓝精灵”出自比利时漫画,当年广东电视台购买的是美国动画片的法国配音版。有意思的是,这些情况瞿琮和郑秋枫俩人刚开始一点也不知道。“从头再来,重新写”,因此便有了《蓝精灵之歌》二度创作的经过。据媒体报道,当时瞿琮对郑秋枫说:‘你先在钢琴上找一个快乐流畅的旋律给我,然后我再填词。”重新创作的速度很快,午饭前商定的思路,午饭后郑秋枫就在钢琴上“找”到了旋律,晚饭前瞿琮就把歌词写了出来,录制时一个字都没有改动。

《蓝精灵之歌》歌词的灵感来自绕口令。词作者瞿琮曾回忆说:“童话开头总是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童话,第一句总是‘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欧洲童话常说‘在山的那一边,海的那一边,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三个儿子’,于是就有了‘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这样的歌词。”在当年录制《蓝精灵之歌》的广州市小云雀合唱团里就有瞿琮的女儿,也就是说她是这首歌曲的首唱者之一。

“可能现在看起来,觉得创作过程有些简单。但其实很多成功的歌曲都是在不经意间写成的。”瞿琮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旋律是从心里面流淌出来的,歌词是顺着旋律写成的。”如今他回过头看这首歌,“歌词其实没有太强的文学性,但它有一个优点就是用的全是孩子们熟悉的词汇。”

《蓝精灵之歌》词作者瞿琮和曲作者郑秋岚是一对黄金搭档,曾共同创作过《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两位中国艺术家的强强联手下,诞生了这首几乎与原片内容、音乐风格都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蓝精灵之歌》。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欧美、日本引进了大量动画片,而《蓝精灵之歌》是第一首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配套主题歌。




被误认为是美国歌曲的由来

1986年前后,动画片《蓝精灵》在各省市电视台大规模地播出,刮起了一股“蓝精灵”流行风,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蓝精灵之歌》随着动画片的热播,备受小朋友们喜爱,因而风靡大江南北。可谁能想到《蓝精灵之歌》最初给瞿琮和郑秋岚带来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

《蓝精灵之歌》流行的第二年,适逢全国优秀儿童歌曲评奖之际,原创作者就把这首歌报上去了。哪想到,评选组委会却把歌曲给退了回来。曲作者郑秋枫披露:“我们把这首歌送过去,北京那边一看就给打了回来,说这是美国歌曲,怎么送来了?我赶紧对评委解释。后来他们经过调查,才承认了这首歌。”之后,《蓝精灵之歌》获得了首届全国少儿歌曲作品比赛银奖,1988年又获得了鲁迅文艺奖。尤其是幼儿园乃至小学的音乐课,这首歌曲几乎成了必修曲目。

尽管《蓝精灵之歌》传唱很火爆,但词曲作者的稿酬居然还不到20元。

30年来,许许多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定,这首歌曲是同名动画片英文主题歌的中文版。因为当年,几乎每部热播的外国电视动画片都有中文版,即根据原曲配译的中文歌词,如《阿童木之歌》《聪明的一休》《花仙子》等。再加上《蓝精灵之歌》的曲调与原作主题曲、配乐风格极其协调统一,浑然一体,因此人们先入为主,就造成了这个误会。查阅许多中国歌曲读本都没有收录《蓝精灵之歌》这首歌,原因就是大家误认为它是美国歌曲中文版。

毋庸置疑,现如今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也有写得很好的。“我们当时赶上了一个传播媒介单一的时代,那时候全国观众都看一个电视台、看同一个节目,主题曲就能以动画片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而现在传播媒介多元化,观众也因此被分散开了,一部作品或一首歌能产生的影响力相应就小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内地只有广东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可以自主引进国外动画片且没有数量控制。这个政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开放到其他省市。所以,80年代我们看到的外国动画片几乎都打着“广东电视台引进”的招牌。

原广东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的宋文姝就是当年《蓝精灵》里聪聪的配音演员,据她回忆,《蓝精灵》是在1985年引进的,因为反响火爆,第二年广东台又引进了它的第二系列。《蓝精灵》的引进价格并不贵。宋文姝说,“那时候没有‘上星’一说,各大电视台有什么好节目都可以跟别家进行‘交流’,就这样,别的省份的小朋友也看到了《蓝精灵》。”

值得说明的是,香港于1983年就引进了动画片《蓝精灵》,用英文播出后,却成了香港动画界最不流行最冷门的动画片,可在内地译制成中文播出后特别红火,这可能与当年香港的生活环境有关,动画片中的歌曲也没有在香港流行开来。

“蓝精灵”的趣事一箩筐

讨宝贝女儿欢喜,没料到竟成了收视冠军。故事还得从1978年说起,一位叫拉里•埃林斯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商人,在英国逗留期间,发现了这些以蓝色小精灵为主角的动漫产品,于是就决定担点风险,买下蓝精灵的生产权带回了北美。从此,蓝精灵的雕像、玩偶等相关产品开始陆续投放北美市场,大受欢迎。据统计,仅蓝精灵绒毛玩偶在美国销售的第一年,营业额就高达6.5亿美元。

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次,美国广播公司(NBC)董事长弗瑞德•西尔弗曼带着女儿梅丽莎在科罗里达州瓦伊大街散步。女儿在一个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蓝精灵”布娃娃,非常喜欢,一定要爸爸给买下来。看到女儿对“蓝精灵”玩具爱不释手,西尔弗曼突然有了一个新创意:在他的周六早间电视节目里增加一个动画版的节目,女儿一定会喜欢。当时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没想到结果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蓝精灵”诞生之初,蘑菇村里没有一个女性,那是一个纯粹的“男性世界”。佩约的夫人对此极为不满,因此在1966年的一集连载中,佩约才添加了一个女性蓝精灵——蓝妹妹,一闪而过地出现了一次。到了1981年美国推出的 《蓝精灵》英文版动画片时,蓝妹妹才被冠以极重的戏份作为主角出现。“真正令蓝妹妹大放异彩!”

讲到“蓝精灵”电影,听众心里也许会有个问号,“蓝精灵”的首部彩色动画电影究竟是美国拍的还是比利时拍的?答案却是法国。1975年,在佩约的亲自监督之下,比利时美幻景公司与法国巴黎的杜比依斯美幻景公司联合制作了以“蓝精灵”为主角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长笛蓝精灵》,这部法语电影于一年后先在比利时公映,随后在欧洲多国陆续上映。

美国派拉蒙公司获得《蓝精灵》的电影改编权后,将其制作成三部曲。2011年,也就是“蓝精灵”诞生50周年之际,曾于上世纪风靡全球的电视动画片《蓝精灵》又以3D电脑动画长片的崭新形式登上电影银幕。

2013年9月,由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3D动画喜剧电影《蓝精灵2》在中国内地热映,一些走进电影院的70后抱怨,怎么没有当年那首脍炙人口的“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主题曲。你也许还不知道:1985年广东电视台引进动画片《蓝精灵》的时候,美国人提供的片源其实是法语版的,美版动画片的开场音乐和你我熟知的《蓝精灵之歌》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

虽然已经听不见“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这样熟悉的旋律,但当蓝爸爸、蓝妹妹、聪聪、笨笨,还有他们的蘑菇房子和精致的小木床等熟悉的角色以全新3D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依然会哼起那首由中国艺术家原创的主题曲——《蓝精灵之歌》。(香港有线播用的脚本2015年1月20日北京广安门赵乐)


《蓝精灵之歌》歌词

瞿琮 词  郑秋枫 曲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欧,可爱的蓝精灵/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又欢欣/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欧,可爱的蓝精灵/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又欢欣/又欢欣




    关注 好歌印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