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上一壶宜兴红茶,品一品人生的况味

 

泡上一壶宜兴红茶,品一品人生的况味...

一壶好茶
两三知己
对茶畅叙
自是人间快事




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丁帆教授一直喝绿茶,因为偶然的机缘,又开始喝起了乌龙茶和红茶。按照丁先生的话讲,起先最喜欢铁观音的那种清香,一直喝到福建茶的新品种“金骏眉”出现,又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下品尝了普洱茶,觉得颇有味道,于是就萌发了多品味几种茶的念头,再品台湾的高山茶,乃至苦茶、黑茶之类的茶也就欣然接受了。再后来,便是宜兴红茶,关于与宜红的这段奇妙缘分,丁老师可谓是会心一笑。



丁帆老师一直以为宜兴只出绿茶,制作红茶纯粹是赶市场的时髦,使得他多年都不碰宜兴的红茶。即便是一些朋友送的宜兴红茶,也都转赠给其他朋友。孰料,吃了宜兴红茶的朋友却怯怯地问,今年有人送你宜兴红茶吗?丁帆老师忽地心想,难道宜兴红茶真的好吗?于是就拿来品尝,仔细瞧看茶色,倒是浓郁醇厚,一入口舌,是有一种不同于其它红茶的古意浓香,说它有普洱的口味,却没有那种由苦入甜的韧劲;说其如乌龙绕舌,也没有那种由深入浅的韵味;说其像福建的岩茶,它又缺了那种浓烈的野味异趣。



宜兴,古称阳羡,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山清水秀居所,世外桃源福地,集天地灵气孕育,聚日月精华洗礼,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



东汉年间,宜兴红茶已在汉家史书《桐君录》中得名,书中有言“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而其中的晋陵即指宜兴,后更有汉王到宜兴茗岭“课堂艺茶”的趣史;到三国孙吴时代,孙权曾居阳羡为政,对其极力推崇,固宜兴红茶兴盛于江南,美曰“国山茶”。唐朝年间,无论市坊乡野还是权贵宫廷,宜兴红茶已是誉满天下,茶圣陆羽亦在《茶经》中大加褒扬“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更另其名重一时;唐风好文,卢仝、杜牧、白居易、皇甫冉、陆龟蒙、张籍等诗文大家,都因深谙宜兴红茶而诗颂文撰诸多,特别是亦有“茶圣”之称的卢仝的一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更是将宜兴红茶的文化底底蕴趋向极致。宋朝年间,苏轼曾居宜兴,深研宜兴红茶在饮用中与紫砂茶壶的交相辉映之趣,并将其心得录于后人,对宜兴红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归于一统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清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下生产和经营上的逐步成熟,宜兴红茶已经成为百姓人家中的生活必需品,深入乡里,享誉民间。



宜兴红茶乃自然孕育之佳茗,固所产之地必然先天独厚;而宜兴红茶亦为隐世璞玉,更需后天技艺精心雕琢。宜兴红茶,凭靠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再加优质茶田500余亩,以及风雨适度,晴阴协调,固能够集先天之大成;又倚设备之精良、人力之精干、技艺之精湛,妙手天成饰雕琢,更令茶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宜兴红茶在浸泡饮用时无需繁多的茶工琐事,一不事源水,虽以软水为佳,但对于其他浸泡用水的来源亦是处之泰然;二不需洗茶,宜兴红茶因其叶芽细嫩,所以第一泡的茶水即能饮用;三不计沸度,只要是沸腾过后大约85度到90度的水温即可取用,入沸仅需二十秒,弥香悠然即若岸芷汀兰,更兼有解渴降温、提神醒脑、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养颜、抗衰增寿、降压控脂等功效。清人汪文柏曾在《陶器行》中写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即是美誉宜兴出产的紫砂壶,而在品茗宜兴红茶之时,若能深谙紫砂为器的相依之道,聚味、增香、保温、保质,故而成趣成景,既是宜兴红茶文化的瑰宝之一,亦是平添饮茶间的唇齿增香。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产茶区属天目山脉。其茶叶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显毫。





丁帆老师如是说,我非品茶师,难说出它的好处和特点来,似乎自有一种江南山林竹海里渗透出来的略带野趣却潜藏羞涩的风韵。最近喝到一种叫做“金琥珀”的宜兴红茶,再一次加强了对宜兴红茶的好印象。茶世界,真是太丰富了!

宜兴红茶本身已经没有分类,在宜兴当地只能根据茶形分类为:叶茶、碎茶、片茶、未茶。

宜兴红茶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荣茯金奖。






    关注 东方紫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