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学之周呈俊

 

西垂文苑欢迎关注正客老榆诗词、小曲、社火、秦腔、宣扬地方文化 骈赋、书画、诗歌、散文、品尝人间百味

教练姓...

西垂文苑
欢迎关注

正客老榆


诗词、小曲、社火、秦腔、

宣扬地方文化

骈赋、书画、诗歌、散文、

品尝人间百味

教练姓周名呈俊,白杨沟人,小名丁旺,兄弟中排行老四,村人常称呼他为“四爷”。

有句成语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觉得这句话就是为他说的。中学时的周呈俊,个头不高,衣衫破旧,一点都不打眼。记得有一次,我跟同学打乒乓球,我一拍子扣去,球直飞在住校生的宿舍门前,正好他要做晚饭,从宿舍出来,右手拿着面盆,盆里有面,左臂腋下夹着一小捆木柴,要到伙房去。我高喊一声“把球捡来”,他看看我们,一句话也没说,乖乖地捡来。不过脸上有愠怒之色,和我打球的同学看出他的不高兴,说“这个住校生还牛皮,捡个球都不愿意”。“不愿意啥?白杨沟的少年能起多大的烟雾!”那时我们都是青皮少年,占着街上的有利地域,经常欺负其他村庄的学生,现在想来,很是内疚。

零九年,一次老乡聚会,王连旭指着一个脸黑黑的、头发稀疏的人问我:“认识不?”“不认识。”“好好想想!”我还是不认识。他说“这就是李广武校的教练周呈俊”。好像我的脑海从没有储存这个人的信息,一点记忆都没有,但他还是想起了我,一口叫出我的姓名,这让我很是惊讶。席间,喝酒划拳颇为豪爽,这让我感到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后来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才知道,他比我们低两级,我上高一,他才初二。打乒乓球的事也是他告诉我后,我隐约有点印象,三十年前的事了,我哪还能记得呢?

《天水晚报》要给他一个专题报道,他听说我经常写作,来藉口中学请我给他写篇传记性文章。找我时正值学校准备省上的先进性检查工作,我忙着突击材料,没一点时间。当时我对他的武术教练一事并不熟悉,如今挂羊头卖狗肉的人到处可见,而我要对自己的文风负责任,所以打电话给郭永杰,让他去写。

报纸出来后,我才了解了周呈俊这些年没见的原因。因喜欢武术,初中没毕业,远走他乡拜师学艺去了。先后十几年,拜了六七位全国有名的武术大家为师,去过好多地方,在武当山学艺两年多,后来辗转西安,期间所受的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这种苦,不是训练之苦,而是生活之苦,精神之苦。譬如在武当山,有段时间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每天只吃几个干馒头,高强幅度的训练中,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师父得知后,很是同情,念他是一块练武的好材料,帮他解决生活困难,才让他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去。这些电视上才能看到的镜头,确实就发生在他身上,看来电视导演设计的情节不一定都是虚构的。

黄河武术学院发现他武术功底扎实,所学内容广泛,且能把不同流派的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特聘他为武术教练,待遇不错,养家糊口绝对没问题,也受人尊重。但他在教学时,逐渐感悟到一个深刻的问题:家乡自古是文化之乡,有良好武术环境,有好多像他当年一样喜欢武术,却苦于没有教练不得不放弃的孩子。于是主动请求辞职,回到家乡,开办武校。天水曾在汉代出过一位让匈奴闻风丧胆的英雄李广,史称“飞将军”,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战功赫赫却始终没有封侯之赏的英雄,在石马坪修建了李广墓公园。他抓住这一契机,把校舍就选在李广墓公园,并将其武校取名为“李广武校”。武校开办近十年,已为家乡培养了二百余人,其中参加国家级、省级武术大赛并获奖的学生多达四五十人,成绩显著,零九年还被推举为市人大代表。



他的武术究竟达到哪种境界,我们无法得知,我只见过他的两次表演,一是“水箭断砖”:一口水,就将我们建筑用的砖头吹断。在电视上,我见过用掌断砖的、也有用头断砖的,而他是用水。还有一次在广场,表演了“针穿玻璃”:玻璃就是窗户上安装的普通玻璃,玻璃后挂着一个气球,嘴里含着一个居家缝衣服的银针,离玻璃一米的距离,一口吹去,针穿过玻璃,扎破气球。据业内专家说,此等水平,国内还真没几人。近几年经常收到许多国际大赛的邀请,多次获金牌,金腰带。去年有一家颇有名气的武术杂志,特邀他撰写武术论文,其中一篇题目为《谈六合大枪》,他纠正了当下练习六合大枪中的几点误区。此文发表后,反响极大,许多习武之人犹如真传,纷纷赞誉,《武魂》杂志今年特邀他每期撰写一篇文章。

我知道的教练还并非只是一介习武之人,他还喜欢书法,蝇头小楷,那真是叫绝。目下书法界求新求异,他坚守传统,一直练习王羲之的书帖,去年西安一家装裱公司,签约了他的小楷。他还喜欢音乐,闲暇拉胡琴,他说在黄河武术学院当教练时,星期天看人家演秦腔,觉得手很痒,给人家拉一次二胡后,那个戏班子经常请他为他们去伴奏。今年秋天在天河广场训练学生时,又看到他手里拿一杆铜箫,自制的,其声呜呜,如丝如缕,意境绵长。

也许有人会问,学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冲淡了对武术修养的提高。其实不然,正好加强了武术的感悟能力。因为艺术有相通之处,学音乐也好、练书法也好都是为他的武术而服务,前两天我看他训练学生时讲,一个套路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音乐,讲究的是动静结合,疏密有度,不能一味地快,要有间歇;也不能一味使劲,要有舒缓的地方。举手投足要有范,要有气场,武术不只是强身健体的门道,更是一门艺术,是我们古老大国中的国学。



我曾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对大侠充满无限的敬意。金庸说得好,武艺高超,更有仁慈之爱,有正义,有是非观念,特别在一个民族危难时,要能挺身而出解救民族之苦,方为大侠。我觉得周教练对武术感悟至深,能融各种艺术为一体,是个习武之才。能不能走到大侠之境界,也已初见苗头。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走向民间,走向真正需要他的人,这点我觉得比我们看得高,感悟深。

一代大侠正慢慢向我们走来!



作者简介

郭永锋: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天水市作协会员,天水市诗词学会会员,天水杜甫研究会会员。 天水市苏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天河诗社副会长。有散文集《峁水乡情》、诗集《藉河流韵》等。









公众号

gh_1f0ea5e38bd6



西垂文苑

真性情||真文章||真原创






    关注 杨家寺正客老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