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盅,下饭菜

 

老阳的天地粮心...



2000年,那时候还没有LOCK,我们用的是搪瓷盅。

对于住校的孩子来说,礼拜天的中午,必定是繁忙的。我们要收拾这一周在校的衣物,新添的生活用品,以及除了在学校食堂以外的食物,比如自家做的下饭菜。

下饭菜的意义,不仅在于当我们吃腻了食堂饭菜时,增添对吃饭的小小期盼。还是正值青春期里的我们,把生活费用于买了装扮自己的新玩意儿时,只需去食堂打上两毛钱的饭就能吃顿家常饭的救济。最最重要的是,它完全体现了你的家人对你的重视,以及家庭的厨艺水平。

我最喜欢用搪瓷罐子带的两样下饭菜是,肉末豇豆和辣子鸡丁。

显然,这两道菜,做饭的人都知道,脱水严重,这样的烹饪方式易于保存。这两道菜也成了我风靡宿舍的炫酷法宝。

等到中午下课铃响,紧随其后的便是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伴随我们结伴同行的打饭时间。这样的音乐削弱了你对排队、插队现象的鄙夷,它将琐碎生活艺术化,你听着大喇叭里散发的交响乐,配上偶尔的阳光,和熙熙攘攘的女声,以及些许男生的猥琐侧目,这便构成了在校生的晌午春光图。

将自家带的下饭菜,卧在中午打饭的搪瓷盅里,滚烫的白米饭或者面条米线浇在上面,盖上盖子。从食堂走回宿舍的路上用叉子稍微伴一下,到宿舍后,便可以吃了。米线或面条,会立即成为豪华双拼,米饭会成为高级拌饭,这样的家庭味道和飘散的油香,是学校食堂不及的,也是宿舍好友们为之羡慕的。

最不易保存食物的季节,成了暑假,所以这两道菜成为大部分时间都易于保存的下饭菜,只是看保存时间的长短。之后,大家都学我,都在周末返校后带上了下饭菜,于是周一中午的lunch time,变成了四个女生宿舍的share time。看着一个个丫头兴奋得交换着彼此的下饭菜,像在过年似的,互相夸赞着“呀,你这个真好吃,我回家叫我妈也给我做!”只是好景不长,待到周三或周四,大家便会在楼道里喊“谁还有老干妈?”是的,那时的下饭菜已经吃完,那时的老干妈3块5毛钱,里面有很多牛肉。

我印象里,没有谁家的下饭菜有我家的好吃,这不仅是主观认识,还是客观事实。有一次我发烧住院时,我奶奶来医院看我,然后送我回学校宿舍,友好的舍友们纷纷上前表示关心。临了,一个同学问“奶奶,我妈之前就让我问你,辣子鸡丁下油炸的时候裹淀粉吗?”

自此后,我奶奶便知道她的厨艺,在我的同学们心中的神圣份量,于是换着花样的做。天气转冷的时候,便有皮肉冻、鱼冻,直接盖在米饭下面,搅拌后满嘴肉香油香。初夏时便是各种泡菜轮番上阵,泡椒、子姜、豇豆等一系列用五花肉伴炒,那在初感酷暑的季节,成了大家的开胃菜。辣子不再只是鸡丁,还有牛肉丁、五花丁、藕丁、花菜丁等等。

十六年后的今天,奶奶早不在了,但我也早就学会这些菜。厨房里的泡菜坛必不可少,速冻室里的饺子抄手也是常备,偶尔得闲时也会做上辣子系列小菜放冰箱里,佐饭吃。

进入十二月的冬,温暖的被窝和繁琐的工作,早就掠夺了我去菜市场的兴致,外卖便大当其道的进入我的冬季生活。连着叫了几顿外卖后,看着快餐餐盒的食物,确实有点提不起兴趣时,翻看冰箱后,才发现,我好久没给自己做上几样可口的下饭菜了。

我常常思考,朋友圈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有时因为我多嘴的一句话,会成全一段感情,也有时因为我多嘴的一句话,失去一份信任,更有时会因为我多嘴的一句话,得到一份好意。

自从在朋友圈索得一对碗后,又索来一些下饭菜,这,让最近挫败的我,很开心。

第一次见老阳,得知他是个做餐饮的高手,对产品和渠道都有着自己多年的实操见解,我说我也卖过盒饭,我们便聊了许多。

前几日,见他发朋友圈说自己的产品开始上架了,我猜他在悄悄的对他的产品做着运营的调整,我多嘴留了一句“现在哪里能买到?”他便私信来问地址,我便不加客气的告之。

今日艳阳,在重庆极为奢侈,窗帘拉开后,阳光熙熙攘攘的渗透进来。厨房里熬了点小米粥,阳台上洗衣机在转,屋子里音乐在环绕,我很幸福,这一刻。

这些小菜叫做“天地粮心”,都是老阳自己研发的,我觉得很了不起。回想自己卖盒饭的那些日子,也了不起过。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他的产品,只是我们不知道
收到的包裹,幸福不止一点点的铺开
也懂幽默的老阳和他的天地粮心




这不是广告 只是想分享
我困了 我要午睡了 午安


    关注 口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