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谷行人 什么是主权国家

 

什么是主权国家编者按今天保马推送的柄谷行人一文,作者从政府、资本、官僚制与国家的关系入手,来思考何谓主权国家...

什么是主权国家
赵京华 译


编者按

今天保马推送的柄谷行人一文,作者从政府、资本、官僚制与国家的关系入手,来思考何谓主权国家。针对洛克以及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思想家们从内部思考主权国家,将主权国家与政府相混淆,柄谷行人则汲取霍布斯的思想资源,认为主权与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等体制并无关系,主权首先是针对外部而存在的东西,他拥有独立于国民意志的意志。至于资本与国家的关系,作者认为资本不是无国界的,虽然现代国家通常被当成了资产阶级的代理机构,但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来推动,国家仍然是作为能动的主体而出现的。除此之外,在官僚制与国家的关系上,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尝试用“市场经济原理”来消解官僚制。在柄谷行人看来这是一种“欺骗”,因为私营企业同样是一种官僚制;相比于国家的官僚制,私营企业官僚制的目的更加明确单纯即“资本的自我增殖(利润最大化)”。本文选自柄谷行人《世界史的构造》第三部分“近代世界体系”,第一章“现代国家”,第二节“国家和政府”、第三节“国家与资本”与第五节“近代官僚制”,标题为保马所起。感谢译者赵京华老师授权保马发表。

文末附有保马过往推送的与柄谷行人相关的内容。

从左到右:洛克、霍布斯
国家与政府


再次重申,主权国家虽说是在其内部通过集权化产生的,但根本上是针对外部而存在的。这在绝对王权方面非常清楚。然而,打倒绝对王权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这一事实却被人们忽略了。例如,洛克把国家视为主权者市民的社会契约。这时,他只是在其内部思考国家的问题。因此,国家被还原到主权者众人的代表政府那里去了。结果,国家针对其他国家而存在这一更为重要的事实,都被忽略掉了。还有,在绝对王权那里如重商主义所显示的,不言而喻,资本-国家即国家与资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打倒绝对王权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这种事态则被忽视了。因为,这时政治和经济已然是相互分离的状态。总而言之,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观点或者基于其上的当今意识形态,对国家为何物这一问题的认识出现了错误。

这里,我们对霍布斯的思想做些考察。与对绝对王权持批判态度的洛克相比,霍布斯看上去似乎支持绝对王权。但是,霍布斯写作《利维坦》是在清教革命发生的过程当中。英国的清教革命在1648年打倒绝对王政后,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该独裁统治被打倒后的1660年则产生了王政复辟,直到1688年又有所谓光荣革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洛克的《政府论》乃是为此提供理论根据的。那么,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为何提供根据的呢?他在绝对王政被颠覆之后出版该书,并不是要拥护这个倒台的政体,他所要拥护的是结束其内战状态的主权者。

本来,在绝对王政的时代,有强调国王便是超越性存在的“王权神授说”,这已经足够了。然而,在霍布斯看来,绝对王政并非真正的主权者(利维坦)。因为,绝对王政确实征服了贵族(封建领主)和教会,但还残留着孟德斯鸠所谓的“中间势力”。这意味着还有内战的可能性乃至来自外部的介入。然而,清教革命彻底扫荡了这些势力。所以,毋宁说在没有国王的共和制中,绝对主权者(利维坦)才得以出现。不过,说《利维坦》是为了拥护共和制而作的,那也未必。在霍布斯看来,不论王政还是共和制,关键是主权者的存在以及由此“战争状态”得以结束。这才是霍布斯意义上的社会契约。洛克所说的社会契约,不过是在这之后确立的东西而已。

如前所述,霍布斯强调“获得主权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以力取得的国家”,它基于“被恐惧强迫的契约”;另一个是“按约建立的国家”,它“自愿地服从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相信他可以保护自己来抵抗所有其他的人”柄谷行人 | 走向世界共和国

柄谷行人 | 《世界史的构造》日文版序言
柄谷行人 | 日本精神分析

柄谷行人 | 昭和前期的日本批评

柄谷行人|《民族与美学》中文版序言

每日一书 | 世界史的构造

每日一书 | 民族与美学(附“精神译丛”前三辑书目)

每日一书 | 《哲学的起源》

每日书讯 | 柄谷行人談政治
注释
[1] 此处采用杨昌裕的译文,见《利维坦》中文版第13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此处采用杨昌裕的译文,见《利维坦》中文版第147-1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7篇第24章。

[4] 此处采用范扬、张企泰的译文,见《法哲学原理》中文版第31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