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叶芝:同爱与智慧结缘的诗人

 

1923年12月10号,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坛上与 T·...



1923年12月10号,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坛上与 T·S·艾略特各领风骚的爱尔兰诗人,其创作理论和实践对现当代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他被艾略特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因对爱尔兰文艺复兴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对埃兹拉·庞德、詹姆斯·乔伊斯甚至艾略特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即使在当代,他的作品集如《苇间风》(The Wind Among  the Reeds)仍为无数外国读者争相传诵。
叶芝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其作品的现代性却颇具争议。分析叶芝作品的浪漫主义抒情传统,并结合其象征主义的发展和面具理论的应用,可以看到叶芝不断追求自我创新的现代性。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本身体现了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叶芝的浪漫主义传统和现代性的对立统一。浪漫主义抒情是他的本质,而象征主义的发展和面具理论的应用则体现了诗人不断自我否定和创新的精神。某些批评家因为叶芝作品中缺乏城市印象所以否认其现代性。此观点实际上是对现代主义本质的误解。从象征主义的观点看,无论城市还是叶芝笔下的爱尔兰斯莱哥乡村,都仅仅是内在情感的客观对应物而已—— 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人的异化危机的逃避和反抗。叶芝的这种独特性不仅使他的那路诗在以艾略特为代表的“反抒情”现代诗歌中显得如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接过现代主义的旗帜之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他的诗歌从早期的自然抒写,到晚年的沉思凝练,真正完成了一场思想和艺术的修炼。正如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感言:“现在我已经苍老,而且疾病缠身,形体不值得一顾,但我的缪斯却因此而年轻起来。”在他看来,“除了太阳一无所有,然而他没有逃避现实,也不安于现实。他深知,只有把针扎在肉里,穿针引线,血泪迷蒙,才能走到上帝面前。”在《驶往拜占廷》里,叶芝在剖析自己:“一个衰颓的老人只是个废物,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为了它的皮囊的每个裂绽唱得更响亮。为了追求真理,他对自己冷酷无情,勇于暴露自己人性的弱点。”

在叶芝的身上,可以看到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悲剧里表现出来的,为追求真理而穷尽毕生不懈的努力。叶芝最终没有达到那些伟大诗人的高度。大诗人奥登在《悼念叶芝》中的说:“叶芝辛勤耕耘着诗歌,把诅咒变成了葡萄园”;卡夫卡说:“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内心一次又一次地生产真理,否则他就会枯萎。叶芝以毕生来追求真理,即使那不是终极真理,但他至少做到无悔于一生。
而如此不愿低头的人,却在爱情面前甘愿认输


没有人能像叶芝一样终其一生保持着诗歌活力,一种强大的连续性的诗歌力量,它来自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强力确认。叶芝的妻子乔芝在写给她丈夫的信中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但我读到之后的震慑是刻骨铭心的。面对丈夫晚年的浪漫韵事,乔治写道:“当你死后,人们问起你的恋情,我一句都不会说,因为我记得你多么骄傲”。叶芝的骄傲超越了所有人。他就像雪莱的断片Prince Athanase中的那位王子,远离人群,同爱与智慧结缘,在一孤塔中怜悯着我们黯淡人生的骚动。回顾他的一生,他可以苦涩而骄傲的说,“我从未因为欢乐而舞蹈”,“我放出呻吟,然后亲吻了一块石头,接着把它编进了一曲悲歌……”(石头可以看成莫德·冈)。他骄傲的接受半生单恋的悲剧,他从未像那些“自白派”诗人一样陷入自我的晦暗,他清楚孤独是终极的诗歌祝福,清楚自助的力量和他所付出的代价。

这位一生历经种种探索和改变的大诗人竟选择了下面这首不起眼的小诗作为他最后一部诗集的最后一首诗。
那女孩站在那里,我怎能
集中思想
在罗马或俄罗斯
或西班牙的政治上?
这儿倒有一位多识之士明白
他谈论的是什么;
那儿还有一位既博学
又有思想的政客;
也许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关于战争和战争警报;
可是啊,但愿我再度年轻,
把她搂在我的怀抱。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首诗不是叶芝的创作,它将被当成一首普通的情诗而湮灭于时间的深海里。事实上诗歌的意义往往只能在诗人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才能得到体现。但这首诗的震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整个西方的政治世界,一个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气喘吁吁的喧嚣世界就这样被一个女孩子轻易的取代。似乎整个人类历史的价值被浓缩进了最古老的情事中。

叶芝并没有像哈代一样暗示古老的爱情会最终胜出,但叶芝这首诗蕴含的力量丝毫不落下风,他怒斥变老,“一个衰颓的老人只是个废物”(《驶向拜占庭》),他无视政治,就像他曾经哀悼再没有第二个特洛伊供海伦来摧毁(《没有第二个特洛伊》)。纵观叶芝长达五十多年的漫长创作,我们又怎能不感受到这短短十二行诗中汇聚的巨大力量、诗人毕生的信念和在这个混乱时代达成的终极孤立?
威廉·巴特勒·叶芝,他不属于我们的时代,但他是我们时代最强大、也最伟大的诗人。

部分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习文悦


    关注 南审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