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长城》赌局:十亿怪兽片、输不起的票房与中国电影新大片时代之疑

 

《长城》1.5亿美元投资的意思是,至少买到4亿美元才能收回成本。因为张艺谋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存在,中国超级英雄才能第一次拯救世界,可是这场赌局输了,谁来拯救张艺谋?...



文、来源丨肥罗大电影

对于张艺谋、乐视影业和中国电影来说,总投资1.5亿美元的《长城》都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

对于风波中的乐视影业来说:

风波中的乐视影业来说 在《爵迹》票房失利之后,《长城》不仅是实现全年业绩目标最后的救命稻草,更是打给身处危局的乐视的一针强心针。 而对于张艺谋说票房口碑相对平淡的《归来》之后,他需要一部电影,重新证明自己在中国电影版图中的位置,某种意义上说,《长城》是张艺谋电影棋局中的“车”,他需要以此开路,去实现后张艺谋电影时代的梦想。

而对于张艺谋来说:

票房口碑相对平淡的《归来》之后,他需要一部电影,重新证明自己在中国电影版图中的位置,某种意义上说,《长城》是张艺谋电影棋局中的“车”,他需要以此开路,去实现后张艺谋电影时代的梦想。

电影外的故事无形中与电影中的故事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呼应。《长城》讲述了古代一支呆萌和刘德华、鹿晗、景甜等人组成的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与怪兽上演生死决战的故事。

张艺谋需要守护什么呢?当然是张艺谋电影的品牌。这部投资巨大的影片虽然安排在年底上场,但却在一年里早已占据了关于中国电影的各种视线,不论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番位争议如何,对它的关注首先依然是基于张艺谋的巨大品牌。

人们不会忘记,是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十几年过去,张艺谋自己再也没有达到《英雄》的商业高度。而中国电影票房翻了50倍,可是全球票房1.77亿美元的《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
现在,张艺谋回到了他自己的大片战场。成或败,都在此一役,张艺谋和中国电影,都不会再有如此完美的第二次机会——以一场中美合拍片的形式,重启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时代。

而在这场张艺谋的票房战役里,视觉奇观之外,故事,究竟是敌方的怪兽,还是我方的五军,这是此战的最大悬念。

当中国类型电影怪兽来袭,《长城》,依旧是张艺谋的长城。
张艺谋的国际化野心:在长城上打怪兽的《长城》
没有人能否认张艺谋作为导演在构造视觉奇迹上的才能,《长城》也不会制造任何意外,问题在于,这会是又一部视觉张扬至极、故事却孱弱不堪的《十面埋伏》,还是故事相对合格、商业片元素规整的《英雄》?

至少从故事架构看来,张艺谋是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因为这一次他挑战的电影类型是:古装奇幻怪兽片。
《长城》是张艺谋一次真正的国际化尝试。为了最大化平衡全球票房,张艺谋在本片中启用了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景甜,刘德华,张涵予,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郑恺,黄轩,陈学冬,王俊凯构成的超级全球阵容,而在张艺谋的身后,电影的出品方包括了传奇、乐视、中影、环球,以及万达,他们把《长城》定义为——



“一部真正意义上中美合拍的全球化电影” 。

从故事上来说,的确非常全球化,故事首先基于一个奇幻设定:中国人建造长城其实是为了抵御外星怪物——饕餮。
欧洲雇佣军威廉与同伴不远万里来到北宋时期的中国盗取火药配方,却误打误撞地进入神秘的长城关城,见识到一支强大的秘密军队并邂逅女将军林梅。意识到人类正面临危难,威廉决定和秘密军队一道在长城与外星怪兽决一死战。
无论北宋是否已经有如此强大的火药神军,这并不重要,商业片本来就不是纪录片,它遵循的是故事逻辑,而非历史逻辑。可问题是,如此高度简化的情节,是否符合国内乃至全球观众的口味?

张艺谋的电影,故事从来是为视觉服务,这一次张艺谋故事设计的重点显然是所谓“五军”。

“无影禁军”是由五种不同兵种组成的精锐部队,抵御饕餮——片中的怪兽。五军分为五支以兽为标志的军队。
熊——由张涵予饰演的邵殿帅统领,是近战部队,刀劈斧砍与凶兽肉搏。

鹤——以景甜饰演的林梅将军为代表,是飞索部队,女兵们像飞鸟般跃起抵抗凶兽。

虎——担负着工程和重型机关的操纵,听从彭于晏所扮演的吴将军号令。

鹿——是步兵部队,以速度快、灵巧机动著称,听从黄轩饰演的统帅邓将军号令。

鹰——是一支全部由神射手组成的弓弩部队,由林更新扮演的陈将军带领。

五军与呆萌为代表的外国人联手守护地球,这样的设定,当然国际化。可是张艺谋最擅长的,依然是视觉。
从预告片来看,这也许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场面最宏大、视觉最恢宏的电影,或者说,这将是一部张艺谋导演的《指环王》。
在工业光魔的特效护航下,张艺谋几乎将其对大场面和视觉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五军之战从陆地战到浩瀚长空,有决战长城,有怪兽阵法,有血战长空。
场面之宏宏大,战争场面人数之多,国内观众注定将见所未见,视觉大师张艺谋的确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战场。

问题是,这样就够了吗?
《长城》合拍片雄心背后:中国电影重回大片时代还是折戟而归?
张艺谋还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他必须赢得一场前人从未赢过的战役。

在此之前,凡是被冠以国际化大片的名号,编剧是美国人的所谓超级大片,全部遭遇了彻底的票房和口碑失利,比如《卧虎藏龙2》《功夫之王》。

尽管这类影片通常的制作初衷是拍摄一部具有东方特色但又能被全球接受的商业片,但最终却做成了东西杂糅的四不象,结果西方观众并不买账,国内观众更是吐槽一片。

而《长城》的类型定位,又是国内观众并不熟悉、国际上也少有卖座先例的古装科幻怪兽片。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艺谋一直是中国式大片的引领式人物,《英雄》的国内和全球票房成功间接地给一代电影人开创了一个更能接纳大片的国内市场。而且随后的时代里,中中国式大片一度占据了国产电影的年度票房排行榜,可这条中国大片之路最终挤出一条畸形的窄路,重场面轻故事的古装大片最终败坏了中国观众的胃口,中小体量的喜剧渐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卖座类型。

然而对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来说,大片才是商业片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长城》因此肩具着一份使命,在张艺谋重建大片品牌的同时,在中美资本的进入下,中国电影也在重建中国大片的根基。



简言之,如果类型杂糅的《长城》票房成功,中国电影就能有更多跨类型的大片陆续出炉,反之,如果张艺谋都做不到,那么中国式大片,很可能又退回到已经获得成功的武侠、盗墓等狭窄老路上。

《长城》,成为中国电影重回大片时代的一张试纸。
乐视影业的危局与赌局:《长城》成为乐视影业2016最后的长城
无论有没有乐视危局,对于乐视影业来说,《长城》都输不起。

乐视网于11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由于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乐视网拟购买乐视影业100%股权的资产重组计划预计在2016年无法按时完成。“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背后的市场意涵是,今年影市的“冰冷”。

可是在市场之外,乐视影业今年的市场表现同样不尽人意。根据预案,乐视影业做出了5.2亿的业绩承诺。可事实上,在众多影片中仅有《盗墓笔记》单片成绩较好,但乐视影业因参与度的影响,所分得利润不会太多。

而乐视影业主导的《爵迹》却令人意外地仅仅取得了3.83亿的票房成绩。5.2亿的业绩承诺的压力就都交给了《长城》。
这还不是全部的故事,据之前媒体报道,受乐视发展模式及资金链相关传言的影响,乐视网股价在5个月内跌幅超过1/3,最近短短六个交易日的时间,市值蒸发更是超过百亿元。

换言之,《长城》的票房成败,影响的不仅是票面上的成功,更将影响乐视股价的起落,这一局,当然至关重要。

押注张艺谋和《长城》,其实是乐视影业势头正胜时,在市场普遍的乐观情绪下,对未来的一次押宝,赌的是乐视影业图谋全球化、打造全生态产业链的未来,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中国影市和乐视影业都遭遇了发展困顿,《长城》却成为乐视影业的救命稻草,只是这一根稻草,管用吗?
张艺谋、乐视和《长城》的票房野望:票房能否超越《寻龙诀》?
在征战国际市场之前,在贺岁档率先亮相的《长城》首先必须赢得国内市场的票房之战。
业界对于《长城》的票房预期,一般是在8亿到10亿之间,乐观者的对标对象,则是去年的《寻龙诀》。

作为国产魔幻大片的变形,《长城》有扎实的受众基础和国际级大片投资制作水准、阵容,背后还有乐视、中影,以及强大的万达院线。

无论怎么看,《长城》都站在了和《寻龙诀》同样的票房量级上,现在的问题只是:迎接张艺谋的,将是怎样的影片口碑,而这必将决定《长城》在竞争激烈的贺岁档,在凭借高期待值和逆天阵容制造一个可以预期的高开画票房之后,拥有怎样的票房续航能力。

张艺谋2013年“天价”加盟乐视后,作为乐视影业和张艺谋合作的首部《归来》在国内上映,虽然创下了2.95亿的票房,但却难言商业上的成功。对于一直相信票房才是硬道理的张艺谋来说,对《长城》的票房预期一定不可能低于《寻龙诀》。

而对于对着《长城》望梅止渴的乐视影业而言,《长城》的票房则更是不能低于《寻龙诀》。
很明显,无论乐视影业,还是面临市场低迷的中国电影,都需要《长城》创造一场全球性的票房成功。但是最需要这场成功的,还是张艺谋,他需要《长城》再现《英雄》式的商业成功,从而向中国观众,向好莱坞证明,张艺谋依然是张艺谋。

从《英雄》到《长城》,张艺谋的大片之路不仅是他个人的“宿命”,更成为中国式大片命运的一部分,张艺谋在大片之路上的道路选择和付出的代价,也成为中国电影必须承受的代价。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中国式大片的开创者,会迎来新一轮的票房复兴还是倒退?张艺谋的《长城》,能不能守得住?一切或许都取决于,张艺谋用1.5亿美元制造出一场观众前所未见的视觉奇观的同时,会怎样讲述一个在长城上打怪兽的中国奇幻故事?

相关阅读

贺岁档开场票房全靠进口片撑场 全年票房预计460亿元

文丨袁云儿 陈涛  来源丨北京日报

截至11月13日,2016年国内电影累计票房突破400亿元,比去年突破这一关口提早了20天。然而,这一数字并不能让中国电影人放心,因为年初定下的600亿元全年票房看来已经是天方夜谭了,能勉强超过去年票房就算不错了。12月即将过半,还好有《你的名字。》等进口电影撑起票房。下半月,张艺谋的《长城》、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以及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将上映,但从目前预售和宣传热度来看,似乎都没有大热趋势,类似去年《唐人街探案》《老炮儿》等“黑马”影片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与去年红火的12月贺岁档相比,今年12月贺岁档的“表情”不太好看。

表情一:冷淡

全年票房预计460亿元

还记得年初中国电影定下的目标吗?600亿元票房。当2016年还剩下不到20天时,全年电影市场的冷淡已经狠狠地打了这一目标的“脸”。截至11月30日,2016年国内电影票房为413亿元。参考2013年至2015年,12月份国内票房分别为21.4亿元、25.7亿元、42亿元的成绩,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全年票房估计在460亿元左右,与去年相比仅实现个位数增长,远远低于年初的预期。去年票房在14亿元以上的影片多达7部,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3部。

为冲击今年最后的业绩,12月份的年末贺岁档大片齐聚,从12月1日至12月31日上映的电影多达48部,其中不乏张艺谋、成龙、葛优等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人。从类型上看,既有中外明星云集的爆米花大片《长城》,也有主打文艺范儿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既有成龙招牌动作喜剧《铁道飞虎》,也有王家卫时隔数年重新尝试喜剧路线的《摆渡人》,还有一大波主打合家欢的贺岁喜剧片。



这些国产片虽备受期待,但大多集中在月底,而刚刚开局的年末贺岁档,则成为进口大片的天下,首屈一指的便是日本导演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这部刷爆朋友圈的现象级电影,在国内上映三天票房便接近3亿元,创下国内2D动画电影首周票房最高纪录。影片饱受国内观众好评,豆瓣、时光网、知乎等网站上的热度一直持续不减。该片的火爆,直接焐热了此前不温不火的大盘。此外,《血战钢锯岭》《神奇动物在哪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也势头猛烈。在目前还在上映的电影中,除了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票房排名靠前的几乎全是进口片。

  

表情二:担忧

《长城》话题热度不够

“《长城》的话题热度这么低,又没有任何关于口碑的消息,这情况听起来有点儿不对呀。”离该片上映还有不到五天,电影产业专家蒋勇有些担心。作为年末贺岁档最具分量的电影,该片投资1.5亿美元,按照这一体量,早应该在上映前就开启宣传攻势了,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该片的讨论却少得有点儿“不正常”。

从新闻热度上看,该片最轰动的是本月6日举行的首映活动,张艺谋携全体主创人员参加,但除此之外,并未出现特别有热度的话题。与之相比,张艺谋之前最卖座影片《金陵十三钗》当年还未上映,就有诸如“十三钗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好莱坞明星贝尔来华”等各种热门话题。另一方面,对于《长城》究竟怎么样,片方一直玩神秘,面向媒体、影评人的看片会只准备了20分钟时长的电影片段,而且也鲜有评论曝出。相比之下,《血战钢锯岭》提前20天就已有大规模点映,各方评论也早已出炉。此外,作为票房预测最重要的数据之一——预售票房,《长城》的表现也着实令人堪忧,首日预售票房刚过200万元,这与去年同期爆款影片《寻龙诀》首日预售5000万元的佳绩相差甚远。蒋勇认为,如果想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提高话题热度,实在有点儿难。

猫眼网友“kingchen555”预测,《长城》票房大卖很难,因为今年电影市场惨淡,大环境不好,除非口碑爆棚,才有可能。该片属于西方人到中国的魔幻题材,“近年好几部这样的电影如《天降雄狮》《勇士之门》等都没有爆过,想要开创这一类型,难。”

表情三:无奈

“冲票房”大旗无人扛

去年的贺岁档曾涌现出《老炮儿》《唐人街探案》等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黑马”,那么今年出现“黑马”的可能性大吗?
与《长城》同天上映的影片中,《罗曼蒂克消亡史》虽有章子怡、葛优等大牌明星加盟,但执导该片的导演程耳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少年》主打青春悬疑,国内受众本身就不太多。还有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尽管受到许多网友欢迎,但类型太过小众,纵然口碑较好,也未必能让主流观众买单。一位影评人预测,这些影片选择与《长城》同天上映,目的应该是想从市场中分一杯羹,但就类型和题材而言,这几部影片都缺乏“爆款”潜质,难以扛起“冲票房”的大旗。12月23日上映的《铁道飞虎》和《摆渡人》,前者虽有成龙领衔主演,但他的号召力如今已比较有限,后者由张嘉佳跨界执导,质量如何亦难说。

《长城》这样的大片前途未卜,小片中又很难出现“黑马”,年底贺岁档的前景,目前看来确实有点儿悬。蒋勇预测,明年的电影市场也许会更加冷淡,一些公司甚至极有可能崩盘。

不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却在近日公开表达了他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看似下滑很大,但其实只是去掉了前几年票房造假的泡沫,露出了真实的面貌,“中国电影明年肯定是一个大年。我相信明年这个行业会迎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果真如此吗?期待中。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第一院线


感谢关注第一院线微信平台:dyyx360。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