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枸杞让人长寿的秘密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伴随着华夏文明从40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走来,自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枸杞子在...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伴随着华夏文明从40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走来,自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枸杞子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神品。美国的明岱尔博士花了9年的时间研究证明,并在其著名的《维生素》圣经里面表明:“枸杞是他近42年以来唯一一个能够让人长寿的水果”它富含有丰富的长寿元素“X”维生素,同时也含有能够延缓衰老的VE的成分,枸杞里面的VE是普通VE的8倍。古书《山海经》对枸杞也有过记载,更是把鲜红的枸杞汁比喻成人体内新鲜的血液,可见,枸杞的均衡的营养价值早已深入人心,再加上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扑朔迷离的传奇、神奇功效的药理,将枸杞原浆推向了风头浪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枸杞的作用到底是被人杜撰而来的,还是真实存在。

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枸杞的传奇文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传奇的文化:

1、枸杞“长生花“”长寿村“的来源古人认为常食枸杞可以"留住青春美色"、"与天地齐寿",因此,枸杞花被称为"长生花",枝条被称为"仙人仗"、"西王母杖"。据说,秦朝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寻求长生之药,宫中被视为三大处方秘药《返老还童丸》、《七宝美髯丹》、《延龄固本丸》中,都有枸杞的成分。

宋徽宗时,顺舟筑城,民工们在土中挖到枸杞的根,其外形如犬,立即献入宫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岁枸杞。


又传唐代润州有个开元寺,寺里有一口井,突然从此井口冒出两缕青烟,继而又从井中窜出两条巨龙,在井的上空昂首摆尾,翻滚了一阵子后,回头向井内吐两颗红色耀眼的龙珠,然后便腾云驾雾摇头摆尾直奔东海而去。龙珠在井中变成了两棵大枸杞树,树根扎在井壁的砖缝里。此树长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只是它粗壮的茎干和灰白色的枝条沿井壁下垂,长达两米余,枝繁叶茂,好像两条意欲向上腾飞的巨龙,于是乡民称枸杞为龙树。居住此的居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人们大都长寿。久而久之,乡民们给该村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叫长寿村。



2、200岁的妙龄少女养成记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载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使者赴河西公干,见一个乌发红颜少妇手持竹竿追打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究竟。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维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可实际已经372岁了。这个传说种的长寿仙药即是枸杞!
 

3、枸杞——让人防老还童的仙药

唐朝《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昔有异人赤脚张,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馀,行走如飞,白发返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寿草),秋采籽(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宿,晒露四十九昼夜,取日月精华之气,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汤下。"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称枸杞为西王母杖、仙人杖。究其此说的来历,在近代人周瘦鹃的《拈花集》中找到了答案。周曰:传说西王母是神仙中的天上仙人,那西王母杖一定是她老人家使用的一根仙人杖。谁知仙人杖却是山野中一种植物--枸杞茎。其花、叶、根、实都可作药,有益精补气、壮筋骨、轻身不老之功;其形因茎坚硬可作拄杖,又因其功效之多,所以雅号仙人杖。他在《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内云:"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把枸杞列为仙药,久服轻身不老,成仙升天。

四,枸杞子名称的来源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现今的中宁县)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了一个妻子——杞氏,杞氏勤劳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这时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戎边。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戎归,狗子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既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枸杞食。

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建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称枸杞子。


    关注 枸杞原浆定制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