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作品奖”获得者戴维•哈斯凯尔分享“一个森林的亲密接触”

 

“国际作品奖”获得者戴维•哈斯凯尔分享“一个森林的亲密接触”...



“自然导读系列讲座”是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的阅读活动之一,在深圳读书月期间举办四场,邀请国内外著名自然专家开展讲座,分享对自然与阅读的知识心得,与读者交流互动,推广自然阅读理念,宣传自然生态保护。

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十大自然好书”颁奖仪式于11月26日举行,国际知名生物学家、生态研究学者,美国南方大学生物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戴维•哈斯凯尔(David Haskell)的作品《看不见的森林》(《The Forest Unseen》)获得“国际作品奖”。27日下午,戴维•哈斯凯尔在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开展讲座,分享“一个森林的亲密接触(Insights from close observation of a forest)”。这是戴维•哈斯凯尔教授第一次来中国,许多读者提前来到教室等候。

哈斯凯尔先生与大家分享“一个森林的亲密接触”
讲座现场
《看不见的森林》这本书是戴维•哈斯凯尔花了一年时间,观察田纳西州东南部一个古老森林一平米的土地形成,描绘了生态、进化、以及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这场讲座,哈斯凯尔先生亲自朗读这本书里的一些片段,并探讨在尝试集合科学、文学和思辨为一体的观察自然时,遇到的挑战和洞见。本次讲座的翻译由果壳网编辑、美国伯特利大学博士Ent/张博然主笔。

本次讲座的翻译由果壳网编辑、美国伯特利大学博士Ent/张博然主笔
戴维•哈斯凯尔分享这本书和写作这本书中所得到的启发和灵感,每天的观察便是坐在一块大小非常合适的石头,鼻子紧紧贴着森林里一平方米的坛城,“坛城”本身是一个佛教的术语,而森林中的坛城是一个比喻,所代表的是自己空间的范围之内的区域里,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坐在石头上静心观察的方式,和很多传统宗教冥想的方式有很多共通之处。戴维•哈斯凯尔表明这是一本关于森林生态的书,而不是关于宗教的书,“坛城”这个名字只是作为比喻而已。这次演讲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一是那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如何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我们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我们自身的东西;三是相互联络和网络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其一,那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如何起到重要作用?戴维•哈斯凯尔分享书中的片段,在这一平米范围内可以找到极其多样,可能非常渺小、非常无关紧要的蜗牛,但是它对森林中的很多生物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小块土壤里面,可能有几十亿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十分密切,我们不知道如何模拟或者复制这些关系,因此如果把它们从土壤中孤立出来的话,它们很快就会死亡。”



其二,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我们自身的东西。戴维•哈斯凯尔分享自己看见森林中三只浣熊时,情不自禁把跳出来的情感和欲望投射在它们身上,这对一个博学者来说不应该,但这次观察为戴维•哈斯凯尔树起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在森林中要比在城市中更加清晰。“我们也是生物,我们的大脑也是部分的由自然选择所塑造的,所以我看到森林中的浣熊所感受的反映,也展示出了我作为人类动物的特征,就像我们害怕蛇或者喜欢花这些特征,也展现了我生物学的倾向。所以这是有点像悖论一样的事情,虽然我在观察森林的时候,我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射到身体之外,但是这样的观察也让我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了解。”



其三,相互联络和网络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生命就是由网络和关系所构造的,而我们的自我和他人之间的这些屏障,实际上早已被模糊了。可以说在生物界里面,个体是一种幻觉,而网络和群落才是生命的真正存在的成分。”哈斯凯尔认为,“这种新的看待生物的方式也有伦理上的意义,我们是群落里面的参与者,是网络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上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将让我们成为这整个生命网络中的一个分子。我们到底如何去寻找这样一种符合这样标准的伦理学呢?不能仅仅靠抽象的推理,而还必须寻找在整个生命群落中,我们和其他亲戚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后,哈斯凯尔邀请大家也在森林或者公园中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的地方,或者是去看一片天空或者一块水域,去专注地反复关注这么一片区域,去持续一个月或者持续一年甚至持续很多年,敞开自己的感官,来看自己到底能观察到怎样丰盛的生命。

戴维•哈斯凯尔先生送给“大鹏自然好书奖”策划团队的礼物
现场听众合照
提问环节:

提问:这本书是关于动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但是您一开始就提到一个概念“坛城”,“坛城”是佛教中很重要的概念,您在书中是一个隐喻的用法,但是从您的讲解和我的体会,似乎不仅仅是一个隐喻的,还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我想问的是,您平时关心生物学哲学或者更一般性的哲学吗?

戴维·哈斯凯尔:对于这些生物学哲学都很感兴趣,不过还是比较关注讲述森林里面的故事。我的感受是在求学过程中接受科学传统训练时,似乎少了一个反复关注一样事物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小小的遗憾,而很多宗教和哲学的传统里则保留了这一成分。所以我认为科学和冥想这两件事并不是相互冲突或者对立,恰恰相反,这两者是可以相互联合起来,互相进行辅助的。



戴维·哈斯凯尔的夫人与大家分享
提问:第二个问题,可能比较私人一些,也可以不回答。教授在观察生态学中,跟夫人交流吗?

主持人:戴维·哈斯凯尔太太也在现场,她是一个音乐家。由她来回答这个问题更有说服力。

戴维·哈斯凯尔夫人:我是一个音乐家,我的工作跟自然观察非常不同,我们有自己不同的网络方式,但是我发现我们之间谈论关于自己的工作和网络的事情时,实际上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我非常遗憾小时候不喜欢生物,现在觉得很亏,可能是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老师。

戴维·哈斯凯尔:我小时候也应该学学小提琴。



现场提问
提问:作为一个家长我想问一下,您小时候也像我的女儿一样非常热爱大自然吗?会做生物的观察吗?比如我的女儿,在三岁的时候就会收集一些苍蝇的翅膀和蟑螂的腿做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她现在也有这个目标,希望做一个生物学家,我不知道您在多大的时候确立了以后的职业?希望能谈一下您小时候的爱好对您现在职业的影响。

戴维·哈斯凯尔:小时候非常喜欢去小水塘里看水里面,收集水里面的生物,也喜欢在花园里,看花园里的植物怎么生长的。印象最深的是在吃饭的时候,如果端上的水果是带种子的,会把种子带回去种下,看看它们长成什么样。也非常感激我有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支持我去学习这方面的兴趣,从高中到大学就一直在学生物相关的知识。我觉得人类有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如果家庭能够看到这些兴趣,并且帮助他培养成长的话,不但是对带有兴趣的个人是有好处的,对于群体也是非常好的。所以非常盼望将来从您的女儿身上学习到关于生物的东西。

现场提问
提问:您好,昨天颁奖仪式上的三个花童小朋友回来跟我说您好帅好帅呀,今天听您分享的您的书,我作为一个老师,有一个想法,想把这本书读给孩子们听,我觉得读的过程,孩子们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但是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是班主任,我跟自然学科和美术学科还有生物学科不挂钩,但是我很想带着我们的孩子走进自然去学习,所以我很想知道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或者我想问的是,美国关于小孩子的自然教育都是怎么做的?我很想了解。

戴维·哈斯凯尔:在美国不同的地方差异也非常的大,有的学校也完全没有自然教育,但是也有很少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在室外进行,不管是教语文、数学、音乐也好,都是在室外展开,跟自然联系在一起。在美国有这样一些教师网络,想做类似的老师们可以一起沟通,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吸取对方的意见。像自然界里有几百万种的生物,成千上万的生物中的联系,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只能了解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我个人作为一个老师来说,通常教给学生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感官,如何运用他们的鼻子、眼睛和耳朵去观看,至于他们具体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鸟和花,那些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成为自然观察中的一个部分。所以一方面试着寻找一些其他希望把自然教育融合的老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着学生出去,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学习,另外一点,在中国的哲学和诗学里有浓厚的从自然中寻求答案的传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来说,文学和自然的联系,可能要比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要深厚。



提问:你刚才讲到生命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我同样非常有这个感受,我现在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人完全可以生活在没有关联的世界里,比如他住在一个高楼里,每天坐着铁壳汽车上班,回来又生活在水泥房子里,和外面没有关联的时候,他还活得特别的滋润,我到任何地方,打开水一喝就知道这个城市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这个是和自然有关系的,但是我发现人类有相当一部分人,即使没有自然的关联会生活得非常滋润,这就导致他会对自然采取手段的时候,是毫无怜悯的,比如说砍伐森林,这件事情怎么解释?就是没有关联,是否也可以活得很滋润?书里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自然里有一个网,但是就算我们和这个网是断开的,他还是活得比较滋润。

戴维·哈斯凯尔:实际上这种脱离自然是一种错觉,我们每天休息和呼吸的时候,都是在跟自然产生联系。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生活在一个完全见不到绿地,也没有水域,完全和自然隔绝的环境中,现在有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证据表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大范围的抑郁和焦虑和其他不好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中是有联系的,所以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心理是需要和自然界产生这样的联络和关系的。而这点也是为什么我来到深圳之后就非常受鼓舞,因为深圳是全世界著名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城市里依然保留了这么多的绿地和湿地,就好像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里,如果有更多的城市能像深圳一样的话,既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有好处,也对其他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有更多的好处。而在美国实际上也是,那些有河流或者有森林的城市,人们会更愿意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这样也能够维持城市本身的活力。

图片摄影:方向文化

中国第一个自然好书奖

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致力于挖掘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0日间,在中国内地出版的,以自然为写作主体,在传递自然知识、传播人文价值、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卓越成绩的图书作品。邀请36位专家学者、出版机构、自然教育团体和民间阅读组织共同推荐,遴选100本推荐书目,经评审专家投票评定产生50本大鹏自然好书入围书目,在官方微信平台上进行公众投票,经审定后产生“十大自然好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自然好书奖评选期间,系列自然导读讲座、大鹏对话和户外走读活动吸引大批读者市民参与,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之余,走进著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参与美丽大鹏的行走中。
“大鹏自然好书奖”说:

一本自然好书,一座连接城市生态与文化的桥梁。“大鹏自然好书奖”——

挖掘在中国内地出版的以自然为写作主体,

致力于传递自然知识、传播人文情怀、践行社会责任的书籍。

深圳先锋城市之探索,深圳读书月之创新,大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精神成果。

“大鹏自然好书奖”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

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

执行单位:深圳市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机构: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

大鹏书院

“大鹏自然好书奖”详情:

1.“十大自然好书”隆重揭晓,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颁奖仪式

2.现场 | "华文原创奖"获得者徐仁修先生讲座: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深圳银湖,书屋    越众文化传播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 即刻关注
文化&自然


    关注 越众文化传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