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文专栏 泉州古港“三湾十二港”扫描 NO.019 期

 

郑剑文,生在闽南海边,自小听惯天风海涛,故取笔名听涛人。出版了个人文集《海风徐来》、《海丝寻踪》等,据说乡土气息中挟有海风味道。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协副主席。...



郑剑文专栏

第 019 期


专栏
※  泉州古港“三湾十二港”扫描

泉州与大海有缘,这不仅缘于泉州所处的地理位置,还缘于泉州人的大海胸怀。

泉南多山地,许多山脉蜿蜒入海,落差较大,形成了许多深水海湾,造就了许多天然良港。有资料显示,泉州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因海岸曲折,海湾相连,极适宜船舶碇泊避风。现已探明万吨以上深水泊位就有上百个之多,这就为泉州海上交通的拓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宋元时期,刺桐港驰誉四海,泉州海域船来船往,成为地球上最为繁忙的海上交通线之一。

泉州人自古就拥有开拓大海的胆魄,这或许得益于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包容融合的胸怀,正是这种多元的性格特征铸就了泉州人敢闯敢拚、爱拼会赢、海纳百川的气度。于是,背靠大山的阻隔,面向大海的挑战,泉州人迎风搏浪走出了一条通向大洋彼岸的路,这条路就是飘扬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代刺桐港不仅包括泉州湾沿岸港口,还包括围头湾、深沪湾等沿岸港口,号称“三湾十二港”,在三个海湾的每一个出海口,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每一个起点。

早在先秦时古越族人就在泉州繁衍生息,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板荡,许多士族纷纷“衣冠南渡”,栖居在这条后来称为“晋江”的河道两岸。史料记载:“昔天竺三藏拘那罗陀,梁普通中,泛大海来中国,途经兹寺。因取梵文,传授至今,后学赖也。”这是重修延福寺的一段碑文,位于九日山下的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288年),曾是番舶祈风出洋的地方,这段文字记录了一千多年前,泉州与印度的一段与海洋有关的文明史,这也是泉州最早的海外交通史的一段记录。清人蔡永兼《西山杂志》记载,唐开元八年(720年),东石人林銮,航海群蛮海路,舟至勃泥、台湾,引来蛮船,恐被礁石故造七星石塔,因往来有利,晋海舟人竞相率航海。过了一百多年,就是唐乾符年间(879年),林銮的九世孙林灵的船队仍在夷州(台湾)、渤泥(文莱)、占城(越南)等东南亚岛国的洋面上航行,那时林家的大船已过百艘,是家乡鳌江的首富,那应该是泉州第一家靠航海起家的大户。几年前,在石狮蚶江港发现了“林銮渡”遗址,证实了泉州最早的那段海外交通贸易史并非空穴来风。 泉州港以泉州湾为中心,星罗棋布于晋江入海口周围。我想,要全景式了解泉州港的概貌,就得从泉州中心港区后渚港出发,自北而南展开一次蜻蜓点水般的扫描。

泉州湾是泉州古代海港的咽喉所在,港口向东南敞开,被大坠岛、小坠岛分隔为几个航道,泉州湾北有洛阳江,南有晋江水汇流入湾,由于港道深,水域宽,离泉州府城又近,水陆交通便捷,自然就成为泉州港海外交通的中心港区。泉州湾由后渚港、法石港、石湖港、蚶江港等4个港口组成。后渚港宋代时属临江里,元代后称后渚铺,其地面海背山,是天然的避风港,便于大型海舶停泊和启航。然而,这个港口因距离泉州古城较远,开发较迟,直至南宋后期,一些重要的商务、军事、外交活动才开始以后渚为出海口,后渚迅速发展成为泉州港的中心港口。

法石港位于晋江下游,枕山漱海,宋元以来就是兵家驻守设防之所,又是通商贸易的天然良港。该港上溯至溜石约5公里直抵城南,下经蟳浦、后渚出岱屿门可泛海出洋贸易。法石港地理位置重要,“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海道,合重屯以壮形势”,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法石已是海防要塞,时任泉州知州的真德秀于此置法石寨,成为泉州左翼水军的三要寨之一,并在此“造大战船,添置水兵”。宋元之际执掌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人蒲寿庚,私属海舶甚多,曾在法石宝觉山上建“望云楼”,以望海舶之进出。据说当时法石住有大批阿拉伯人,蒲寿庚哥哥蒲寿晟还在法石云麓建造花园,种植阿拉伯国家传入的素馨花、茉莉花等。不久前我到法石采风,听村里的老人说,美山宫后的山坡上曾有一大片伊斯兰教墓地,那些石构造墓室造型奇特,雕刻精美,走进墓地,感觉阴森肃然。1959年在法石附近的乌墨山沃挖出了一些船板、船桅、船碇及缆绳,1982年又在法石挖掘到一艘南宋沉船。宋元时期,法石港有圣殿、长春、美山、文兴、坂头五个码头,如今只遗文兴古渡与美山古渡两处遗迹。

《泽被海滨碑记》载:“澳有二十四,而法石为要,盖通南关,外接大坠,实商渔出入必由之所,亦远近辐辏咸至之区……”法石港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泉州的军事、贸易、文化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明代,法石设有广东高州会馆,那应该是泉州早期的商会会所;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河泊所”,为船舶管理机构;清初在法石设“汛”驻兵,辖石狮、塘市、后渚等江汛,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法石设有部馆、文、武馆,那应是泉州沿海的一个重要的海防基地。

法石港溯晋江而上大约五公里就是南关港,那是泉州港的一个内河港口。唐景云二年(711年)泉州治所从丰州东移至晋江下游北岸,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别驾赵颐贞凿沟通舟辑至城下。”为适应海外贸易的需要,五代后期,留从效对唐罗城“重加版筑”,城垣镇南门已与江滩毗邻。宋元时期,南门内外成为番航舶商聚集之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礼部还奏请朝廷,在“番舶聚此”的泉州城南车桥头设置来远驿,作为接待外国客商的宾馆。明初,来远驿仍在接待海外诸国贡使,直到明成化八年(1472年)提举市舶司移置福州,驿废。那天,我独自在车桥头溜达,这处曾是番舶聚集的地方,如今已淤积成一条细狭的小沟,周围车辆穿梭如鲫,很难想象古时商船如何停泊又如何上岸?这就是沧海桑田吧!

石湖港位于泉州湾滨海入口处,三面临海,背依金钗山,港湾岸线一直延伸到蚶江,可停泊大量海船。宋元以来就是泉州湾一处重要外港。当地传说古代有十八渡口,经常有百艘运载棉花的商船泊岸。石湖港是泉州发展较早的渡口,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称为林銮渡,相传为航海家林銮所建。码头控扼泉州湾南岸,北宋元祐年间建的通济桥将海岸与海边礁石连接,成为一条延伸至海中的顺岸码头。五代时,石湖就建有寨城,北宋熙宁初(1068年)又建石湖寨城,拨军守卫。嘉定间(1208—1224年)真德秀知泉州事,造军房,拨官兵,置兵船。明朝又置巡检司,万历三十年(1602年),浯屿水寨迁石湖,沈有容驻司,重建寨城,并扩大规模,建为海上巨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金钗山上建有石湖塔,亦称六胜塔,与南面南宋绍兴中(1131—1162年)建的姑嫂塔遥相对望,那是泉州湾两座标志性的古建筑,起着海岸航标的作用。我想,当船靠近泉州湾,经过日久的海浪颠簸,远航的人早已疲惫不堪,蓦然地望见那两座石塔在海岸边傲然挺立,那是怎样的一种激动与欣慰!是的,看到了石塔就如看到了家,看到了亲人!

蚶江港扼泉州湾出口处,宋时建有码头,元时港口繁荣一时,为方便番舶客商往来,又建了蚶江桥、玉澜桥、海岸长桥。明清施行禁海迁界,港口趋于圮废。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蚶江被朝廷指定为与台湾鹿港对渡的唯一港口,五十七年(1792年)又增与台湾八里坌对渡。设海防官寨,下设海关、营盘、厘金等管理机构,并驻郊商开设货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时,蚶江海防官署才关闭。每年的端午佳节,石狮市都要在蚶江镇举办海峡两岸对渡文化节,其中的海上泼水活动颇为热闹,吸引成千上万人围观,据说谁被海水泼得越多就越有福,那是200多年前两岸对渡船家的一种别具一格的祈福仪式。

深沪湾由永宁港、祥芝港、深沪港、福全港等4个港口组成,而地位最突出的还算永宁港。永宁地处泉州东南岸,与东北岸的崇武互为犄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军事海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毗舍耶(今属菲律宾)海盗袭扰泉州沿海,为加强海防,知州真德秀奏请朝廷,在水澳设置水寨,取寨名“永宁”。嘉定十一年(1218年)真德秀在永宁寨拓展军房,修葺营垒,整造战船,屯军精器,打造“直望东洋”要塞。元代,海盗经常出入永宁至深沪海湾一带,朝廷在永宁港边设置巡检司,加强海防。明初,我国东南沿海倭寇肆虐,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筑城16座,永宁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座城防。翌年朝廷在永宁设立卫指挥使司,下辖10个千户所,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厦门五所均建所城,形成遥相呼应的200里海上长城防御系统。清初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据点与清廷抗衡,并在永宁招兵买马,清朝派兵围剿,永宁卫城成为一个屠城。鸦片战争时,永宁卫城组织炮击来犯的四艘英国军舰。1940年7月16日,日寇军舰炮击永宁,登陆血洗鳌城。永宁作为一个港口,一座卫城,留下的记忆更多的是战火与血泪。

祥芝港是深沪湾北侧,其地突出海滨,是捍卫泉州港要冲之地。明初江夏侯周德兴建为巡检司城,又称祥芝城,有南北二个城门,是明代海防系统的一部分。如今,祥芝港转身为泉州的第一大渔港,若恰逢返航时分,数千渔船聚集港湾,桅樯簇拥,颇为壮观。深沪港在深沪湾中心,《福建沿海图说》记载:深沪居民多至数千户,合计民财多至千万。福全港的西南侧连接围头、深沪诸港,宋元时为番舶客商避风之门户。明置守千户所于此。洪武二十年周德兴亲临选地建福全城,卫城士兵轮番驻守浯屿水寨,并辖晋江潘径捍寨,负责巡视“北到大岞,南到料罗”一带海域。深沪湾的几处港口,因地处泉州港中部,是泉州港进出必经之地,是筑城驻军设防的所城、卫城,主要功能还是军事保障。明代倭寇入侵福全港时,千户守城与军民共同抵御外侮,倭寇围攻四个月而城不破,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捍卫海疆的壮歌。

明初,朝廷颁发禁海令,刺桐港迅速凋敝,最终失去了中心港的地位。而此时,围头湾一带的港口则趁机迅速发展起来,繁荣程度甚至不亚于昔日的刺桐港,很有些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思。围头湾由安平港、石井港、东石港、围头港等4个港口组成。围头湾位于泉州最南端,金门岛是其门户,真德秀在《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称:围头去州一百二十余里,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旁有支港,可达石井,其势甚要。历史上的围头港主要作为军事要地而置寨筑城,自南洋海道入州界,围头与烈屿同起控扼作用,而且可控扼石井一带,实为港口冲要。东石港在唐代曾随着大海商林銮而繁荣一时,宋初已经凋零。石井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榷税于北,号石井津”。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设立石井巡检司,巡检司的招聘条件之一:“石井镇巡检,先差曾经海道捕贼有功,谙会船水人。”说明官府在用人上既要谙会船水,又要捕贼有功,可谓德才兼备了。

安平港则位于围头湾尽头的安海古镇,港内有白沙、石井两澳夹峙成海门,海门内港阔水深,无风涛之险。安平里距泉州城大约30公里,交通方便,是泉州港著名的支港。安平人得地利之便与风气之先,自古就有出海经商的传统,因此安平商人与徽商、晋商不相上下,或者可以说安平商人较之徽商、晋商更具开放性,因为安平商人做的是对外贸易,虽然这种生意更具走私特征。正如《安海志》也这样描述:“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国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

明朝初年,闽南人闯荡海疆,他们逃避官府禁制,窃据沿海港澳,在广袤的东西洋上与外国啇人私自交易,或推行掠夺式贸易。“向虽通番,犹有避忌,迩年番舶联翩径至,地近装卸货物皆有所倚。”安海以距郡偏远,扬帆即通海,安平商人极尽海上贸私之能事。绍兴八年至二十二年(1138—1152年)建成“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这可以说是安平港繁荣的一项重要工程。明朝史学家何乔远这样评论:“徽州以一郡,安平以一镇,其贾行遍天下者,安平人却与徽州人相类”。那个时候,泉州港海外贸易开始出现由官而私,由进而出的转变。这种走私贸易一直以来就被人们藏着掖着,似乎那是一段不光彩的岁月,甚至把这段历史排斥在海丝之外。那个时候,泉州人开始大批地飘洋过海,“南洋番客”成了当时时尚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认为,他们追逐的梦就在大海的彼岸。

说具体一点,那是石井郑氏家族雄踞海上的时代。明末清初,郑芝龙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以安海港之石井澳为据点,起初船只仅有数十,至天启六年(1626年)已有120艘,崇祯间(1628-1644年)竟达千艘,私商倚其护航,成为纵横东南海上霸主,后来郑芝龙接受明廷招抚,官至福建总兵,建豪华府第于安平,那时的安平港极尽繁华。后来,郑成功继承父业,秉持“通洋裕国”理念,继续扩大海上贸易,为“反清复明”大业奠定经济基础。直至1661年,清政府强推惨无人道的迁界,安海终成废墟,海港从此不再船来船往。

古代刺桐港的“三湾十二港”,每个港口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无论是官方贸易或是民间走私,无论是海上贸易或是军事驻防,每个港口都各领过时代赋予的风骚,如今我们又怎能厚此薄彼呢?过尽千年风云,听惯涛声依旧,如今有些港口早已淤泥塞港,风帆远去,而有些港口仍然舟楫拥簇,汽笛声声。这就是历史,但愿我们记住那些寂寞了的渡口,还有那些与丝路相关的陈年往事。

——摘自郑剑文散文集《海丝寻踪》一书。



郑剑文

郑剑文,生在闽南海边,自小听惯天风海涛,故取笔名听涛人。长期从事地方文化工作,闲暇时喜拼凑些文字聊以自娱,有数十万文字散发于海内外各种报刊,在许多文学赛事中屡获佳奖,作品被收入多种文集。出版了个人文集《海风徐来》、《海丝寻踪》等,据说乡土气息中挟有海风味道。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协副主席。
郑剑文-往期回顾
郑剑文专栏 | 丝路上的海船 | NO.001期
郑剑文专栏 | 我的城南旧事 | NO.002期
郑剑文专栏 | 江口古渡的怀想 | NO.003期
郑剑文专栏 | 泉南几度少林风 | NO.004期
郑剑文专栏 | 续一段千年宿缘 | NO.005期
郑剑文专栏 | 凤山古道上的牌坊 | NO.006期
郑剑文专栏 | 踏着刺桐古港的涛声 | NO.007期
郑剑文专栏 | 安平古港的涛声 | NO.008期
郑剑文专栏 | 找寻一处可系乡愁的地方 | NO.009期
郑剑文专栏 | 清源山吃茶去 | NO.010期
郑剑文专栏 | 我的一段闽台缘 | NO.011期
郑剑文专栏 | 古道上的芳草 | NO.012期
郑剑文专栏 | 丝路上的海神 | NO.013期
郑剑文专栏 | 清源山上的一抹余辉 | NO.014期
郑剑文专栏 | 都市边缘的一朵民俗奇葩 | NO.015 期
郑剑文专栏 | 那飘逸千年的荷香 | NO.016 期
郑剑文专栏 | 都市边缘的桃花源 | NO.017 期
郑剑文专栏 | 在泉州感悟秋色 | NO.018 期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 陈伟泉 | 戴冠青 | 姚雅丽 | 曹淑风 | 
廖伏树 | 姚添丁 |  庄马炮 | 林世铨 | 王朝晖 | 
郑剑文 | 胡建志 | 寇婉琼 | 陈丽桔 | 施伟 | 林清秀 | 
木雷 | 郑智得 | 王勇 | 林火烟 | 蔡芳本 | 林素玲…
(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作家专栏-



请有专版过文学专著

(诗歌、散文、小小说、评论、文史等)

又有欲开设专栏的作家,

把图书作品的电子版、作家照片、简介

统一打包发至邮箱xha2005@qq.com,谢谢。

爱写作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执 笔 取 暖     煮 字 疗 饥西海岸文化平台
海峡西岸大型的原创文学生产基地及文艺资讯分享平台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西海岸文化平台」

主管单位:泉州市作家协会
出品单位:诗客传媒、旅人文化


平台发起:王朝晖、陈伟泉、黄志峰
联盟平台:诗客微平台(iam-shike)

QQ:303021000
微信:cwq1981

来稿邮箱:xha2005
@qq.com




欢迎“点赞评论”,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诗客书社"微店!


    关注 汉侯博物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