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千古灵渠之五——优美的诗词文章(下)

 

提示:点击上方x26quot;灵渠驿站x26quot;↑免费订阅微信平台灵渠散文唐代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写《全义县...




提示:点击上方"灵渠驿站"↑免费订阅微信平台

灵渠散文

唐代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写《全义县复北门记》一文,是最早写灵渠沿岸事物的叙事散文名篇。文章词句简洁、立意深刻。其中的名句 “由道废邪,用贤弃愚,推以革物,宜民之苏”、“贤者之作,思利乎人,反是,罪也”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和改革意识,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为祭祀伏波将军马援而写下的《祭全义县伏波庙文》,是一篇经典的骈体祭文,高度地概括了马援的生平事迹,将伏波祠与孔庙(文宣王陵)和诸葛亮墓(武侯之垄)相提并论,讴歌了马援卓越的功勋、崇高的品德,和奋不顾身、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鸢跕启行,蛮溪请往。铜留铸柱,革誓裹尸。男儿已立边功,壮士犹羞病死。漓湘之浒,祠宇依然。岂独文宣之陵,不生棘草?更若武侯之陇,仍有深松”。

鱼孟威的《桂州重修灵渠记》一文,是最早记载灵渠维修情况的一篇叙事散文。该文语言精炼,堪称佳作:“旧说秦命史禄吞越峤而首凿之,汉命马援征徵侧而继疏之。乃用导三江,贯五岭,济师徒,引馈运。……年代寖远,陡防尽坏,江流且溃,渠道遂浅,潺潺然不绝如带。以至舳舻经过,皆同奡荡”“遂铧其堤以扼旁流,陡其门以级直注” “虽百斛大舸,一夫可涉”等等,具有优美的文采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代旅行家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他游历兴安8天的所见所闻,对灵渠多有涉及,如:“二十日……又十里,至兴安万里桥。桥下水绕北城西去,两岸甃石,中流平而不广,即灵渠也,已为漓江。其分水处,尚在东三里……”、“二十二日……出城,西三里抵三里桥,桥跨灵渠;渠至此细流成涓,石底嶙峋。时巨舫鳞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则去箔放舟焉。”,既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也是文笔流畅的游记散文。

1942年,著名剧作家熊佛西所写《漫记兴安灵渠之游》,是弥足珍贵的佳作。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传神地描绘了灵渠的美景及其神韵,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我以为兴安风景最大的长处就是“平淡”。它秀,但不媚,它引起人的美感,但不使人陶散;它幽,但不神秘,虽有世外桃源之感,但无神出鬼没的现象。它的长处是:“平淡无奇,落落大方。”它好像是一位读过些诗书的乡下姑娘,不烫发,不抹脂粉,不穿高跟鞋,不奇装异服的故意惹人注意。但她的五官却长得很端正,尤其她那双清秀而不荡媚的眼睛,使人发生无限的美感。黄昏在“秦堤”散步,在“点灯册”俯瞰,月夜在“铧嘴”抚琴、听涛,暑天在“分水塘”游泳,在“飞来石”纳凉——都是人间的清福。

灵渠赋

灵渠历史上有四篇较为著名的《灵渠赋》,分别为明代颜皞、方升和当代广西作家马汉彦、何开粹所作。其中,江西修水才子、曾经奉召预修《永乐大典》的颜皞,在监察御史严震直重修灵渠竣工之后,为之作了一篇《重修灵渠赋并序》,不乏优美的辞句,读来朗朗上口:“置予马兮江皋,扬吾舟兮洞庭。集万夫于农暇兮,爰浚治而得经。方惊涛之汹涌兮,浩荡荡而不息。于是垒云根于万钧。立陡门之三十,束微波之盈盈,泻寒流于一碧。挂长虹于九天,横银河于东壁。遂舟航之往来,使公私而便益。”

明代另一位江西才子方升所作《灵渠赋》,文辞古雅、韵律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其利也溥,其源也长;滥觞于海阳之麓,潴汇于分水之塘;泓澄涵滢,浩淼汪洋;春风萍藻之绿,夏日芰荷之香;金波漾月,素练凝霜;渔歌欸乃,帆影飘扬;宜乎骚人墨客之题咏,而达官君子之徜徉也……”

当代广西作家、教育家马汉彦所作的《灵渠赋》,文辞华美、用典娴熟:“设计精巧兮,石砌鱼鳞坝;基础坚实兮,水泡千年松。天平滚水,石坝溢流音浅浅;铧嘴观澜,大江泻水声隆隆。……桃花满径兮洒红雨,杨柳夹岸兮生绿云。杂树开帷,彩缀烟霞之道路;渠水写镜,辉映日月之精灵。突兀天外飞石,迷团费解;葱茏古树吞碑,触目可亲。猪龙作乱,神话荒诞不可考;巨石参天,题刻斑斓实堪珍。三将军墓,石碑古朴,烈士功绩泣神鬼;四贤人祠,塑像如生,治水风云耀尘寰。”

当代桂林作家何开粹所作《灵渠赋》,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全方位展示了灵渠的历史及其伟大作用,兼及两岸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千二百年来,北与万里长城国宝并耀,西与古都江堰名气同高。久享世界奇观之美誉,堪称华夏文明之高标。……湘江大桥,飞架彩虹;银杏广场,环立新厦。黉宇书院齐开,商旅工业大发。名优特产,白果柑桔竹木产销常旺;拳头项目,海螺集团水泥八桂独大。招商引来乐满地,休闲世界已成广西首选;文化打造新兴安,魅力名镇荣列中国十佳……”

灵渠上的对联

历代文人墨客还在灵渠沿岸各景点留下了不少对联,其中不少优秀之作。

1938年,蒋墨鲁集苏东坡、吴仰贞诗句,合成题铧嘴亭联:“逆水而来顺水去,卸帆仍是挂帆时 ”形象地概括了船过铧嘴的特殊景观。

民国三十二年(1943),兴安县长黎达睿写的“国宝并辉,北望长城一万里; 仙源可辨,南流人海二千年”,把灵渠与长城相提并论,气势恢宏。

1943年,著名剧作家田汉率领文抗队到兴安宣传抗日时,在杏亭题联 “国忧恰似双江急,民气如同五岭高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气势雄浑、催人奋进。

1998年,灵渠临源阁建成,向兴安和桂林文化界的名流征联,评比出一批优秀对联镌刻悬挂。其中,广西师大中文系教授欧阳若修的一副“功彪天地,纳八方入版图,千秋岭表云霄外;泽被子孙,教一水通南北,万里长安咫尺间”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灵渠的伟大历史作用。

广西楹联学会副会长、桂林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唐甲元与桂林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曾秋鹤合撰的一副题临源阁长联,文采飞扬,堪称佳作:

百尺楼,临胜迹:秦堤拜石,铧嘴观澜,北廓耕云,渡头唱晚;或则歌风登越岭,待月上金峰,玩雪莅严关,餐霞之乳洞,官民仰止,相率来游。旋倚巍巍龙母,俯看两派分流,联接诸江,湘漓被泽。虽历经沧海桑田,总赖灵源不涸,永滋秀水奇峰,春华秋实。赏心悦目,每喜这方桂北山川,尤为壮丽。

千年事,论英雄:史禄开渠,马援浚渎,孟威修坝,李渤疏河;他如封将号戈船,筑坟怀巧匠,平蛮铭古碣,挥笔题上清,功过昭然,无庸置辩。复思赫赫始皇,成就九州一统,融和各族,瓯越归疆。任赢得武功霸业,终因文治弗如,都付逝波落照,衰草寒烟,鉴古瞩今,唯欣当代中华俊杰,最是风流。

2005年,兴安重修灵渠水街,恢复和兴建了一批亭台楼阁,向兴安本土文人征集了60多副优秀作品镌刻悬挂,为景观增色。如:蒋太福的《题水街》:“万座云山连两水,千秋文史汇一街”、唐基苏的《题湖广会馆》:“释云梦情怀,来展荆湘抱负;集岭南人气,共开粤桂文明” 、陈和平《题水街亭》:“水碧山光艳,柳疏风力轻”、湘水与拱崇斌合撰的《题万里桥联》“桥名万里沟通楚越雄八桂,渠历千秋襟带漓湘誉九州”等等,都被桂林诗联学会专家评为一时之佳作。

兴安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优秀的上联,有的至今尚无理想的下联,人称“绝对”,如《题分水塘》:“湘漓同源湘漓自此相离去”,此联的奥妙在于“湘漓”与“相离”音同而字异。又如《集兴安地名联》:“东界砍柴经南源过西山跨万里桥到北街里卖”,联句中“东界、南源、西山、万里桥、北街里”均为兴安地名,内含4个方位词,6个动词,1个数量词,描写农夫从东界砍柴后到北街里卖的过程,十分自然贴切。





关注我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微信号:xalqyz


    关注 灵渠驿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