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杮录十五

 

长夜一灯,感己最深。以前喜欢台灯下读书写字,就这意思。...



拉图尔《木匠圣约瑟》

[21]内森·卡伯特《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180)》:“夜光减少了人类的各种内部感觉和我们对世界的大小概念……人类的所有尺度感是适应看得见的白天的地球。夜晚的黑暗把我们内心的空间感展开到地球之外的空间中去了。”

白天务实,夜晚务虚。感觉器官部分失效,尺度可以放大,也可以收缩。第六章写光的作用,月与星引领我们趋外向上,烛光却有收敛于自身或者神性的意思。现代文明扼杀了人性基础品觉,作者意旨,得去旧典中找。

所引乔·德·拉图尔《圣母玛利亚的训导》,网上无作品。首见《木匠圣约瑟》,震撼!

以为唐诗有大片烛光胜景,查了一上午,很失望。汉语之“烛”,既指蜡烛,又是火把。起源或为:上古,人们发现,木质火把蘸油脂(动物或植物),照明效果甚佳。随后,宫廷用青铜器盛油,加捻,斯为“豆”,“灯”也。若用固态油脂裹芯,则为烛。火把式“烛”在前,细腻奢华之“烛”后起,用了同一个词。

引几首唐人写蜡烛的诗。

王建《长门烛》:“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这是富贵蜡烛。

孟郊《长安羁旅》:“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穷人住店,该是外面的光。

钱起《冬夜题旅馆》:“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小子还没发达,想为油灯。



拉图尔《新生儿》  

长夜一灯,感己最深。以前喜欢台灯下读书写字,就这意思。小时候,家有电灯(颜老弟又要说我是吃商品粮的),但经常停电,替换物为柴油灯。有一次,我说:“不是有蜡烛吗,干嘛不用?”父亲说:“贵!”

油灯下苦读过么?不记得了。即使有,也不“苦”,因为有书读是大乐趣。偷父亲的手电筒(他是管理员,手电筒乃必备工具),和哥哥一道躲在被窝里看书,这倒还记得。

乔·德·拉图尔的光影真好!唐诗多以烛泪喻象,宋词牌《烛影摇红》似香艳,也许有好的文字描绘?读书不够,不好蘧下结论。其他印象最深的境,也就是《魂断蓝桥》和《秘密图纸》。前者名气大,音乐高端,意趣有点“作”;后者的雨夜巷影更迷人。



拉图尔《油灯前的抹大拉》


    关注 微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