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绿活 青年下乡

 

所谓本土,说的是人和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发展是否一定意味农业的没落?在香港,1997至2013年间,常耕地面积大降六成,农业危机逐渐引起关注,例如在上水土丘,一班年轻人走入田间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撰文/摄影•丘瑞欣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鸣谢•光华新闻文化中心



▲春分时所种下的秧苗,到了夏天便结成一片金黄色稻穗。今年6月在宜兰三星举行的「夏日收获祭」餐会上,一行人在烈日之下,亲手收割自己的食物。
所谓本土,说的是人和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发展是否一定意味农业的没落?在香港,1997至2013年间,常耕地面积大降六成,农业危机逐渐引起关注,例如在上水土丘,一班年轻人走入田间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一海之隔的台湾,同样面对农村人去楼空的危机。农家子弟廖志汶为了召集年轻人重返家乡,透过上山下海开餐的方式,用美食为农村起革命!年轻人离开农业太远,是时候走入田间,去看看农作物生长的地方。
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上演一场名为「 自然」 的表演,是第361场餐会。再高级华丽的餐厅,也无法复制如此奇妙的体验。


被海水冲上岸的飘流木只要简单一竖,便是最好不过的布置材料。
自然的果实

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宜兰有“台北的后花园”之美誉,特意选择车程较长的台铁区间车,好慢慢欣赏沿路海景,对岸的龟山岛依稀可见,如影随形。在外澳车站下车,过一条马路就到外澳海滩。放眼望向绵长的海岸线,只有寥寥数人和几张纯白色的餐桌而已,心里不禁疑惑,不过是在这吃餐饭而已,用得着大半天时间吗?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餐会负责人杨宜菁一边递上防晒袖袍,一边解释,原来受早前台风影响,海滩本来是一片狼藉,他们一早前来收拾和布置,才清理出一处平地。随浪飘上岸的浮木和椰壳是唾手可得的材料,晒得黝黑的年轻人就地取材,布置场地,筑起舞台。在海边开枱吃饭,看似浪漫,其实一点也不轻松。

“幸福果食”是一个以农村、土地为展演舞台的团队,成立短短三年间,他们深入台湾乡间,举行多达三百几场餐会。这日又回到创办人之一、廖志汶的家乡宜兰。廖志汶出身于宜兰三星乡一个农民家庭,当地最广为人知的特产要数三星葱,其葱白长而多汁,味道甜而不呛,全台闻名。童年生活和耕作密不可分,年纪小小就要下田帮忙插秧、收割等农务,和许多农家子弟一样,他也厌倦农村,向往城市。“我十八岁发誓,再也不要回家了,种米种得实在怕了。”离乡别井往台北读大学,毕业后他不做农夫做音乐人,当过乐队吉他手,也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手机铃声、广告配乐,过着和农村截然不同的生活。

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令他产生厌倦,音乐行业萎缩,又挂念在乡下独居的母亲,廖志汶渐渐萌生回乡的念头,“毕竟是成长的地方,始终留有些快乐的回忆。”令他震惊的是,农村没人了。“以前农忙的时候,村子会很热闹,但因工业化、人口流失等影响,如今整个村子连文化节日也瞬间消失了,不是说衰退,而是真的消失了。”人在村在,农业式微,传统文化也保不住,归根究柢是一个问题:台湾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廖志汶认为,是时候加一点想像力,让农村脱胎换骨。



▲一直关注环境和农村议题的廖志汶,早年曾经凭描述社会现实的专辑《槟榔交出来》人围金曲奖。目前工作重心,是让台湾的新一代看见农村的现况。 




▲稻田餐会中 ,参加者无论年纪大小都要亲自下田收割 ,以学习对土地怀感恩的心。 


农村观光转型

因缘际会之下,他认识了从事金融业的简家旗和艺术家Aguce,三人一拍即合,创立社会企业“幸福果食”,凭借各自专长为农村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他们想到,不如以美食为出发点,直接把餐桌搬到农田旁边,重新把食物、土地和人连系起来,从而吸引年轻人回乡,还原农村的美好价值。三年前,他们在群众募资平台上推出“稻田里的餐桌计划”,由宜兰三星的农田开始,第一季就办了六场餐会,参加人数多达二、三百人,成功打响名堂。

夕阳西下伴随摇曳的烛光,耳边奏起风声、海浪声,一切仿佛浑然天成。稻田里、鱼塭旁、海滩上、茶园中、果树下……哪里有农作物出产,哪里就有他们的餐桌。

别以为农家菜只有粗茶淡饭,他们会提前实地考察,采购时令食材,再交由专业厨师设计创意料理餐单,由餐前酒到饭后甜点一应俱全。“要把台湾的农产品推广开去,最直接的方法是叫人到亲自到田里,看看农作物是如何长出来的。”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的廖志汶深明消费者的需要,知道唯有同时满足他们的味觉和视觉享受,才能打破人们对农村等于老土、落后的刻板印象。他视每次餐会都是一场策展,结合农事体验、餐饮和教育,让参加者重新省思农村的定位与价值。没有什么比赤脚踏在土地上、再吃自己亲手收割的农作物,更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少参加者都带着感恩的泪水离去。


参加者来自台湾各地,是食物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顺应天地

今场餐会重头戏是飞行伞,在空中顺着海风缓缓而下,蜿蜒的外澳海滩一览无遗,最后直接降落在餐桌旁边,光是想像已经叫人期待。原来因为风向关系,每年可以办飞行餐会的日子少之又少。有参加者特意请假一日,从台北、桃园乃至高雄等地慕名而来。

每场餐会,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变幻莫测的天气。当日天气看似风和日丽,杨宜菁看着好几个飞伞降落不顺,不禁开始担心。当地人一看,就知情况不妙。原来因为台风来临的关系,风向说变就变,为安全起见,飞伞活动不得不取消。“如果是下雨还可以提前通知参加者,直接取消活动,但飞行伞实在无法控制。对我们来说状况蛮多但可以接受,但还是要照顾来宾的感受。”在其他人准备食物旳同时,杨宜菁向参加者解释取消飞伞活动的原因后,还是按原来计划带参加者到山上的飞行伞基地一看。虽然难免有些失望,但当参加者上到山上,无不为海天一色的景色着迷,心境也不自觉放松下来,拥抱眼前所拥有的。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是餐会体验的一部分。“台风要来,就说明很大机会可以看到彩色的晚霞!”

城市人来到乡间,步伐也放慢下来,在沙滩玩得不亦乐乎。下午4点多,餐会提早开始,众人在良辰美景下把酒畅欢。当大家专注在桌上美食的同时,一个不留神,一波海水忽然淹过他们双脚,引来一阵惊呼,原来是潮涨!一波又一波,海水逐渐淹上岸边,天色转眼变暗。“土地该如何就如何,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去适应它。”

同梦同行

能够翻山越岭四处举办餐会,单凭幸福果食的几个核心成员难以成事,全靠“梦行者”的支持,杨宜菁就是其中一位。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餐会,她惊觉“原来农村是可以有质感的!”各地的参加者在餐会完结后,透过梦行者计划连结起来。在非牟利机构担任项目企划的她,今年初索性辞去工作,出任幸福果食的执行长。

梦行者有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有在地农民,还有些是自费来学习的学生。像当日的调酒师,本身是植物学博士,擅长用当地食材调制饮料,而烧烤的厨师则是宜兰县枕头山休闲农业区的总干事。杨宜菁强调梦行者不是志工,透过下乡行动中服务与学习,各人也可按自己专长出一分力,甚至有花红作为回报。计划推行至今累积有三百多个梦行者参与,每场餐会都有多个梦行者协作筹办,是“稻田里的餐桌计划”之中流砥柱。


全靠这架「行动厨房」 ,才能让他们踏遍台湾,为参加者炮制时令美食。准备好食物之后,才直接从车上端给客人。
调酒师御用当地出产的金桔果汁和新鲜水果,为饮品锦上添花。 
由参加者到梦行者,再到幸福果食的执行长,杨宜菁的经历印证了餐桌计划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后记:不是空中楼阁


“稻田里的餐桌”得以成功,因为他们知道不能空谈理念。每一埸餐会都因应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和节日传统而度身订制,还有完善的支援培训计划,如此绞尽脑汁,才能维持下来。餐会收费不低,比得上自助餐,他们不讳言必须赚取盈利才平衡风险成本。像生意般经营,眼光则放得更远,植根于田间的餐桌,似乎为农村摸索出一条生路。
今日的,明日风尚


    关注 MING明日风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