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至|关于冬至,你了解多少?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年年冬至日渐长,猎猎北风更寒凉。
天天落叶扫不尽,夜夜梦醒天未亮。


-------佚名

2016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廿三为冬至节气,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周秦时代人们就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代开始人们开始把冬至作为节日来庆祝:冬至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放假休息,官府举办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时期,冬至称为“亚岁”,晚辈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唐宋以后,冬至成为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在冬至日举办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时期,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北方吃饺子

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是人们熟知的

北方,我们以河南为例。“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南方,我们以浙江为例。冬至时,浙江人好吃“冬至圆”。在台州,擂圆是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

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另外,冬至还有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的说法。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中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之日,虽然“一阳生”,但是仍然是阴气盛而阳气不足,故蚯蚓仍在土中蜷缩着身体,像打结的绳索。
二候麋角解


古人认为鹿的角往前长,居山而属阳。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的麋角朝后生,居泽而属阴。麋角在每年的12月,麋感阴气渐渐退却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冬至由于阳气初生,尽管地表的寒气还很凝重,但此时山中的泉水开始暗暗流动,也慢慢的回暖。

在这冬至大如年的节气里,能和家人团聚,一起吃顿家人亲手做的饺子(汤圆),吃完后,与长辈一起坐一坐,聊聊近况,喝喝茶,暖暖胃。该是多么温暖的一件事啊。
【磐谷珠宝·老银庄】祝大家冬至快乐,和和满满。


(图均来自网络)
【煮茶银壶--冬至】
【工匠茶具--冬至】


    关注 老银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