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演戏的 非职业但却专业

 

给这个城市中有着话剧梦想的人们,一次让梦实现的机会...

学生时期的校园里,几乎都会有这样一个社团,这里有着一群对话剧拥有共同兴趣的人

编剧、策划、招募、舞台、道具、宣传、导演、排练、演出

他们参与着不同的工作角色,扮演着不同的舞台角色

从纸质的剧本,到最终落幕,

一部话剧的终结,带给观众一场演出的同时,

也是他们梦想实现的舞台。

一位话剧社的朋友曾经说过,这里是她的青春

然而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

似乎再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延续对于话剧的热爱,对于舞台的憧憬

于是,小马和他的小伙伴们有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福州首家民间话剧社——去墨诞生了
小马,去墨剧坊创始人、导演

生在台湾,从小定居加拿大,在温哥华拿到戏剧舞台专业学位,并在当地从事10年以上话剧方面的工作。

三十而立,他选择在福州开始自己新的话剧事业。

Keyword:年轻非职业
一直以来,福州的话剧脚步走得并不快。市民们想看话剧,想到的便是福建人艺,但在民间话剧这一块却是空白。我们好奇去墨、关注去墨,即是因为它的“非专业”。

2013年5月4日,去墨剧坊诞生。

每到演出季,成员们便会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穿越交通的拥堵,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赶到排练场地。因为白天,他们是高校学生、是银行柜员、是IT职员、是办公室白领、是电台主播、是警察……到了晚上,他们是剧坊的演员、导演、编剧甚至制作、设计师。
除了如小马这样少数有话剧从业经验的人以外,剧坊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也许没有学过舞台理论,也许没有任何演出经历,也许最初仅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籍着对于话剧的热爱,对于舞台的憧憬,他们踏进了这方天地,而且坚持了下来。
Keyword:专业的心
三年,十部剧。

因为非职业,剧坊无法对成员的去留提出严格的限定,但正因为这样,才能聚集越来越多真心热爱话剧的人。从筹划期的6个核心成员,到初创期的30多人,再到今年最新一部话剧的台前幕后共50多人,去墨在福州慢慢生根、发芽。
2013.9 《P.S.相亲》
2013.12 《窗台》
2014.5 《厄运猴,吗》

《瑞云2014 》 《某某》
2014.5《做作之巴别塔》
2014.10 《林林述语》
2015.1 《No zuo No die》
2016.6 《枪》
2016.10《仲夏夜之梦》
剧坊2016年度大剧——莎翁经典《仲夏夜之梦》,从演员人数、排演时间、预算、制作精力,都是去墨剧坊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部。


在演出场地,我们看到了小马和小伙伴对舞台布置和灯光音响做着细细调整,在服装制作室,四位女生在紧张忙碌。非服装设计专业的她们耗时半年,从设计、制图、打板,到量身、材料采购,再到裁剪,缝纫、搭配,手工做出了所有16位演员的21套服装、配饰和鞋子。

三年,虽然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没有固定场地,但无论是剧本创作、人员招募、演员排练,还是设备水平、舞台调度、演出流程,去墨都正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变化。这些非职业戏剧人,一直抱着专业、认真的态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I am more 我们不只是

这是我们剧坊的slogan(口号),

演员们现实生活是这样子的人,

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有着更多。

——小马

戏剧的英文也译为”Play”, Play也有着“玩”的意思。成长期的去墨,开始各种跨界尝试——剧本分享、戏剧沙龙、演员公开课、编剧课程、戏服制作设计课……

他们正努力缩小着话剧或舞台的距离感,让话剧轻松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大众从方便式支持转变为习惯式参与。去墨人的心愿,是给这个城市中有着话剧梦想的人们,一次让梦实现的机会。
编导:蒋书林
摄像:张翔
文字:小鱼
艺术 生活 心情
欢迎留言和分享
合作联系:0591-87487295



    关注 艺次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