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琮先生谈茶之“静心工夫”

 

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2016年4月12日,在天一茶书院与曹琮先生品茶。曹先生拿出自己珍藏的92年古树普洱冲泡。分别给我们斟茶。并将自己这一生做茶的感悟缓缓道来: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这是鲁迅在《喝茶》这篇文章中说的。

一开始我们以为鲁迅所说的‘工夫’是泡茶的功夫,学茶后慢慢感受到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当时他们还没有喝功夫茶这个讲究,也没有品茶的说法,更没有茶艺,所以他所说的‘功夫’,是能在闹中取静,闲处看忙人的心境能力。

他的年代正好是战乱时期,社会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其他矛盾甚嚣尘上,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坐下来喝一杯茶是非常难的,是需要很深的修为的,所以我感悟这个功夫不是泡茶的功夫,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专注。

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都很喜欢喝茶,他们写过很多有关茶的文章。而鲁迅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去的茶舍是青云阁。这在他的日记里多有记录。这样的茶舍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历史学家谢兴尧在《中山公园的茶座》中说:“因为那地方有清新而和暖的空气,有精致而典雅的景物,有美丽而古朴的建筑,有极摩登与极旧式的各色人等,然而这些还不过是它客观的条件。

至于它主观具备的条件,也可说是它‘本位的美’,有非别的地方所能赶上的,则是它物质上有四时应节的奇花异木,有几千年几百年的大柏树,每个茶座,除了‘茶好’之外,并有它特别出名的点心。

而精神方面,使人一到这里,因自然景色非常秀丽和平,可以把一切烦闷的思虑洗涤干净,把一切悲哀的事情暂时忘掉,此时此地,在一张木桌,一只藤椅,一壶香茶上面,似乎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战乱纷争的年代,鲁迅依然能够经常与他人结伴,在这样的环境中偷得半日之闲,喝茶吃点心。

而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社会相对安定,人们早已不用为口中食,身上衣担忧,更不可能遇到颠沛流离的烦恼,然而,为什么人心却越来越浮躁了呢?

送孩子来茶书院学习的家长老说:孩子,太浮躁,静不下心,干什么事都不专注,不静。实际上,是大人本身就急躁,很少去好好做一件事,去专注一件事,孩子对于大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在大人的影响下很难静心。

的确,现在外面的压力很大,社会上的诱惑也很多,生活节奏又快,纷扰繁杂的因素都在不断刺激着你,人静下来很难。

然而从本质上来说,你能感受到的所有的压力都是自己内心有欲望,有欲求,内心不清透,所以定力不足,这样就很难不受诱惑去专心做自己的事。

现在就连有些寺庙里的出家人都会受到浮躁风气的影响,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闹市需要多深厚的心境工夫,才能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越是世事繁杂,生活忙碌,越需要挤出时间,来修炼我们静得下来的工夫。这样对你个人的提升才有益处,不易于迷失自己。

同是茶人的周作人。曾经这样说: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关注 原本书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