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经典揭秘与还原: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梨形壶

 

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陶瓷中开始出现的造型。《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



起源
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陶瓷中开始出现的造型。《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但目前的考古资料已证实,梨形壶早在五代时就已出现,可以说,梨形壶的制作历史实在非常的久远。
(元代青花梨形壶)
早期的梨形壶多作酒具及文房水注,至明末清初,随着紫砂茶器的盛行,这一经典造型被当时的匠人加以借鉴也是顺理成章。其中尤善梨式者,当属两位名家——陆思亭与惠孟臣。
(传统梨形紫砂壶)
思亭壶脱胎于早期的传统梨式壶,由陆思亭将其改进融合,并渗入自己独到的制壶理念,终成传统紫砂壶经典壶型之一。思亭壶曲线明显,壶身如葫,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圆球形钮,圆包底,弯嘴自壶腹向上胥出,流口简练,风格柔美,传至今日,思亭已成高身梨形壶的代名词。


(思亭壶)
相较思亭壶的俊秀挺拔,孟臣梨式壶则以敦厚和稳重著称,即后来普遍所称的“矮梨壶”。其造型仿古,壶身偏矮梨形,短流,壶体匀称,口盖较大,腹部更饱满,气韵更浑朴,又有梨式水平壶之称。虽不及思亭之曲线窈窕,但在工夫茶冲泡实用性上却更胜思亭一筹。
(矮梨壶)


地位
无论孟臣或思亭,均为茶席上常见壶型,泡茶品茗,深受欢迎。南方地区更是几乎人手一壶,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而由惠孟臣创制的梨式小壶,更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尤其在日本,倍受茗客珍爱。后来传入欧洲,对西方制壶业影响也颇大,著名的安尼皇后定制银质茶具时,也要求仿形于孟臣的梨形小壶,后来著名的君德壶也属矮梨壶的一种。
(矮梨壶)
(君德壶)


特点
梨形壶尤重比例及线条,唯有二者拿捏得当,才能显现其简朴大方的气度。梨式壶体形取梨形,均作截盖、球形钮,形似古帽,壶嘴三弯流居多,出水流畅,耳把略大而稍稍上扬,手握舒适,壶体从上部到下部过渡平缓,包底圆润,形态饱满,古拙中还透出些微稚趣,整体视觉感极佳。同时,流嘴、壶口、圈把上缘皆齐平一线,古时称为“三点金”,为梨式功夫茶壶的主要质量验证标准之一。


(各式梨形壶)
梨壶制作也宜遵循古法,选用上等朱泥制小品。烧制后成品温润,朱泥砂质颗粒尽显,如梨皮上点点斑纹,更犹如壶中贵妇,观之柔美动人,摩挲起来更是如触凝脂。试想以这样一款小壶来品茗,泡茶见茶汤晶莹可人,轻闻觉茶味甘甜香醇,赏玩见壶型优雅俊美,如此一把佳壶伫立于茶盘之上,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怎能不让人为之心动?
消息转发自“潮州手拉朱泥壺推廣中心”




长按关注"八邑潮人"


    关注 我爱潮汕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