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的王蒙和丹山瀛海图

 

如题的真实...





文/张越

海市千年一瞬间,

登州太守有诗篇。

徐公何必东洋去,

今日神州万户仙。

注:

(1)海市:海市蜃楼

(2)登州太守:苏东坡任登州太守仅五日,就写下《海市诗》:

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雀藏珠宫。

徐公:徐福也。



由于受到苍茫浩瀚的大海和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登州形成了与中国西方昆仑神话相对应的中国东方蓬莱神话。

神话的目标和最后归宿就是要成仙的。海岛中有仙人居住、仙人都快乐逍遥、长生不死,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神境仙界,这就是东部蓬莱神话系统的主要内容。

而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阶段,于是众多关于仙境的内容就出现了,当然中心还是围绕着人的活动和欲求来的。

就如本文要说的一幅描绘东海蓬瀛诸岛壮阔奇伟的景色的画卷——《丹山瀛海图》。

主要蓬莱三仙山的名气太大了,三神山传说的流传,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的兴起,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策源地位,致使“蓬莱”二字成为“仙境”的代名词。

“瀛海”即蓬瀛诸岛,指的就是这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

那么,为什么各朝都会兴起成仙之风。一部分与战乱有关。

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

一部分是道教的发展兴起。入元以后,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兴盛局面。

元明时期,蓬莱海边的丹崖山上道教建筑兴起,踏踏实实的蓬莱老祖先老早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建起个吕祖庙。

新建了白云宫、吕祖阁、吕祖像碑亭、天后宫等道教建筑。对原有的龙王庙、灵祥庙等道教建筑修葺扩大,和新建的吕祖阁、吕祖像碑亭、白云宫等构成了后来蓬莱阁建筑群的基本格局。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此道教历来十分重视神仙的造构。

“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蓬莱很早便于八仙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蓬莱城就是道教全真教祖师吕洞宾落户的地方,吕洞宾就是八仙之一。关于吕洞宾的简历也可以回顾下我的前文。

南宋洪迈《夷坚志》卷九《岳阳吕翁》当中提及吕洞宾作的《金丹秘诀》一书,其中有“千日功成,骖鹤驾先游蓬岛”之句;《全唐诗》中收有吕洞宾的诗二百五十首,这些诗中有“独坐蓬莱观宇宙,抽剑眉间海上游”等句。

蓬瀛的地方自然谁都爱的,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丹山瀛海图》是元代画家王蒙所创作,他也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不是吗?

王蒙是位隐者,他年轻时曾隐居在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

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黄鹤山,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这幅画卷是他元末避乱世隐居在黄鹤山所作。

王蒙是一个多义词,这个王蒙不是当代的作家王蒙,而是元代画家王蒙。

作家王蒙是河北南皮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画家王蒙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 。

王蒙善画山水,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早年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曾得到黄公望指点。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这里的黄公望也许有些知道的,但说一幅画,《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就是黄公望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在360余年前被焚为两段后,辗转流传,最后一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卷》),一收藏于台北故宫(《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海峡两岸的共同推动下,在2011年6月1月首次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成为台北故宫最大的热点,参观总人数超过50万人次。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第一期特展



这是6月1日拍摄的
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右部)与“无用师卷”(左部)。
但知前《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

在“元四家”中,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无疑是黄公望。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而王蒙仅次于黄公望,也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

因为赵孟頫是王蒙的外祖父。

王蒙(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赵孟頫必要的也说一下,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字帖,如果对书法感兴趣的自小练过楷书的都知道颜体、柳体、欧体,还有一个就是赵体。赵孟頫,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王蒙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外祖母管道昇。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一字瑶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青浦)人  ,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1317年(延祐四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

管道升作过一首著名的《我侬词》,词句是这样的: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一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管婆婆词句中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 你侬我侬的,堪称爱情经典。好痴情,好感动,好有爱。

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管道升知道了,而写下了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我们经常听到有句话“不忘初心”,《我侬词》里说的也是“初心”,好像有了初心就可以应对所有的成功失败、高兴痛苦,还有爱情。

当我们遇到诱惑与挑战;当我们拥有和失去所有;当我们做每一件事前。坚守本心,就能处事不变。赵孟頫深知夫妻之理,他们的结合都源于共同的爱好,写字作画,共评共赏,其乐融融。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渔夫词》

管道升向往闲逸、自由的清淡生活,淡漠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王蒙有这样的外祖父外祖母自然对官场不感兴趣,也正因是这样,才能创作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

这点也是作为艺术家的初心吧。做事的动机,金钱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王蒙公允的真迹大致如下:

《夏山隐居图》,至正十四年(1354),弗里尔美术馆藏。

《夏山高隐图》,至正二十五年(1365),故宫博物院藏。

《青卞隐居图》,至正二十六年(1366),上海博物馆藏。

《葛稚川移居图》,故宫博物院藏。

《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丹山瀛海图》,上海博物馆藏。



 

《丹山瀛海图》画卷的水面上洲岛参差涌列,岛上岗峦层叠重深,长松挺立,栈屋掩映,树木稠密。岛有木桥通向对岸,山隈深处楼屋掩映。海水浩淼无际,点点舟樯扬帆风行。



山石多用解索皴,焦墨点苔,杂树则用夹叶、勾叶、点叶诸法。此图画法细密,景色奇丽,意境开阔。在王蒙作品极为少见,是王蒙笔意繁缛灵活的别体之作。

王蒙虽得外祖赵孟頫法,但还是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

董源、巨然,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董巨”。

五代南唐时江南涌现出一批富有才华的山水画家,建立了江南山水画派,最具影响的画家当推董源与巨然。

《丹山瀛海图》是他晚年的作品,其他还有《太白山图》《具区林屋图》与《秋林万壑图》。



名   称:丹山瀛海图

作   家:王蒙

创作年份:元代

作品分类:中国山水画

材   质:纸本,设色

尺   寸:纵:28.5厘米,横:80厘米

文物现藏:上海博物馆藏

卷后有明·项元汴题记,画幅中自题“丹山瀛海图。香光居士王叔明画”。下钤“黄鹤山樵”白文方印。卷后有元人金厓主人和陈方跋,并有明人项元汴题记。

将黄公望与王蒙晚年的画作比较,感觉黄公望率真简约但仍具象,而王蒙则苍莽茂密趋向写意。他们的画作中所启发的文人画精神都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王蒙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喜用枯笔干皴,创牛毛皴,有时兼用解索皴或小斧劈皴,皴法简练成熟,如行书草隶,到晚年,功力愈见深厚。其山水布局,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

牛毛皴,中国画技法名。解索皴、小斧劈皴亦是。还有披麻皴等。

解索皴是披麻皴的又一变体形式,那种线条清晰明朗,墨色较浓,线性起伏变化大,灵活、交叉的线条,呈现长短扭索状和律动感,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且多色淡染,显得厚重苍辣而通透虚和,其图式景深逐渐拉近。

讲得有些专业,毕竟山水技法、笔墨层次等也是欣赏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部分。笔墨本身,如一条线、一个点、一团墨块是不能说明它表现了什么东西,只有用它作为造型的手段,才能在画中化为具体的形象。

因为山水画要表现出景物的复杂层次,使人感到深厚,必须通过笔墨相叠、相间的对比互相识、破,造成笔中有笔,墨中有墨的效果。



如画树干,其质感坚硬挺拔,形态曲折多变,松树是王蒙喜欢表现的元素。

在画作中松树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松针、松树主干和出头的枝丫都如出一辙,较为写实和精密,用笔时线条皴控就要松毛凝重,笔的转折处要直中带曲、柔中见刚。

画山石,各种笔墨变化,按造型的需要,灵活运用,山石面的凹凸起伏、前后空间距离,转折处,都须用不同的笔墨变化去构成。

这种笔墨的特点,原是中国画优良的技法传统。不学传统是不能创新的。

苍莽而写意,难以捉摸,故王蒙的画难学,明清两代几乎没有得其真传者。而黄公望的简约而具象,似乎很合文人画家的心意,他的画风风靡清代将近三百年之久。

但在笔墨形式之外所揭示的那些深层次的东西——中国人那种淡雅、温润的文化精神是可以在画中体会的!

赵孟頫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到了元代,文人画进入了兴盛时期。许多文人将经历、情感寄情于山水,从事绘画创作。王蒙的画风沉郁深秀,采用水晕墨染。他的山水画也强调着笔墨情趣,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

重自然是道家学说的最高价值,自然是“道”及一切万物的根本精神之所在。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个人意念表现,却不眼于形似的视觉文化传统。道家的自然本论框架造就了中国传统文人画追求“自然”的艺术特色。

蓬莱承载着亘古以来无数游历者的精神向度,也有着王蒙对于淡漠岁月的文化积淀。超越时间,在想象中和先哲对话,享受神思,这里有一个和尘世不一样的世界。



 

有人说了:能找最近的好玩的地方吗,三月三到东海去玩耍,知道蓬莱了,还有啥去处........

还有人说了:四亿呢?

有经常去拍卖场的朋友出来聊聊了,哪家的拍卖会比较精彩,哪家的拍卖作品性价比高一些呢?

这里也有这般的造化之境。无论谁的万丈璀璨,心灵的漫游和求索会不期然地达到难以企及的彼岸之域。

在拍卖会!

在2011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中,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就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年春季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这个价位仅次于2010年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的价格,为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作品。

由于该拍品备受关注,在当晚古代书画夜场前,拍卖师宣布,竞投王蒙《稚川移居图》需要办理8000号以上的特殊竞投牌。截止晚7点半,已有17位藏家办理了特殊竞投。

在拍卖师报出1亿1千万元的开槌价后,最终经过19次叫价,该拍品被持8086号竞投牌的藏家以3.5亿元竞得。再加佣金,最后成交价达4.025亿元,成为当年春季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稚川移居图》主要描述了东晋葛洪移居博罗县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王蒙共画了两幅描述葛洪移居罗浮山的画,另一幅标题为《葛稚川移居图》,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全世界,王蒙的书画存量也就十来件,而且大多数都在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几件,故宫博物院的《葛稚川移居图》,但风格不同。这幅《稚川移居图》是元代大画家王蒙流传在民间最重要的作品。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虽然水墨只有黑白两色,但白到黑还是可以其他变化,墨多、墨少,墨深、墨浅,墨薄、墨厚,都是有不同感觉的“墨分五色”。

《稚川移居图》和《丹山瀛海图》都是用笔揿变和“繁”,风格一致。王蒙的晚年作品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

《丹山瀛海图》予人以深邃郁茂,引导观者进入奇特的海山境界,布局屈伸变换蜿蜒曲折,可谓匠心独运。

《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南方茂林修竹的小溪潺潺,画中骑在牛背上的葛洪,妻子孩子、仆人,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草屋掩映在深山之中。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绘画的本质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对象塑造成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艺术形象,那么王蒙想到了神仙,画了一幅仙境图,想到要隐居了,再画一幅移居图。而事实上王蒙晚年就隐居在黄鹤山的。

元代的主流绘画是“文人画”,但这个“文人画”与宋代的和后面的明清“文人画”不同,他有他的理想,但社会的现实使他们无法作为,因此“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的理想,也是道家的理想,王蒙就是道家忠实的粉丝。

作品以画家的主观意向为创作源泉,带着一种自我享受、自我超越的浪漫气息,表露出生命的内在精神活动、思绪与情怀。画作透露出作者对于画面景物繁密严谨的写实主义和对生活渴望清净纯粹的理想主义。

葛洪和王蒙,尽管两个人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身份也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把葛洪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在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一切荣华富贵都如浮云。
 
元初赵孟頫提出“古意说”,他提倡书画结合,将“意气”作为绘画的最高追求。

这一时期的诗文钤印也逐步进入画面,不但成为布局的组成部分,也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借绘画以抒洩文人们胸中之逸气,诗书画印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形式的完善。

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如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题的诗。其中,韩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画家王冕的老师,与高启等人并称为“十才子”的陈则的题诗是他存世的唯一的书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

用画画来排遣寂寥,用画画来实现自我价值,一个在博物院再现物境,一个在人世间辗转沉浮。绘画本身是服务社会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情、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六百年的传奇身世,天地洪荒超乎历史界域,山河岁月担当世事变迁,而这一切,就都是现今人的“演义”了。4亿值乎!



 

人们在追求事业与思想的成功时,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就会有其他那个。

拿另一个王蒙的话来说,不要以为有了名声就有了信誉。不要以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欲望。不要以为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一定做得好。

王蒙也不会想到在600年的以后自己画作的价值已到亿数。

除了王蒙画作的稀珍性,以及这位元代大家的笔墨技法,画作表现的意境更为重要,是要让中国画的笔墨意识、笔墨精神深入骨髓,深入民间。将作品放入一个宏观的时代必然有出乎意料的东西。

4亿的王蒙已经体会不到成就的快感,他只是自然的一名栖居者。他的栖居地不仅仅在黄鹤山,这样的一处空间也必然充满了和谐、理想和爱,否则也不会创作出那么多传世山水,栖居的真正实质是守真。深悟那一山一阁,其实是在涤净心灵,无论它是什么地方,有没有迷人的风光,或许它就在身边。

而作为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就是通过作品袒呈一经一脉的写真,那至少是不能沦落庸俗的,这里是对人也可以是对作品。

在当代的艺术风潮中永远要有意适的独立性,在传统的笔墨经营里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果你不能像王蒙那样开创4亿的人生,起码在大众的世界与艺术造诣中间能知行合一。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邮箱:oother@126.com 
商务合作QQ:834361267 
微博:@海上三远堂



    关注 三远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