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斋日“学吃饭”

 

今天是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佛教的十斋日,是非常殊胜的一天。什么是斋日呢,就是佛弟子持八关斋戒的日子。各位同行...





今天是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佛教的十斋日,是非常殊胜的一天。什么是斋日呢,就是佛弟子持八关斋戒的日子。

各位同行善友,各位在家护法居士,在如此殊胜的一天,让我们心无妄念,身无妄行,口无妄言,以一种清净的身心,精进修行。



从前有位祖师在回答修行是什么的时候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听的人不明白:谁不会吃饭、睡觉呢?祖师就说:“你们吃饭时挑肥拣瘦;睡觉时又想东想西。”是啊,我们带着怎样的心在吃饭呢?是感恩的心?还是贪心、嗔恨心?亦或是虚荣心、骄慢心? 您觉得应该怎么吃饭呢?

可能有人会心存疑惑:吃饭要学吗?吃饭谁不会呀!我们生活中关于吃饭的描述通常都是:我在吃早饭、我在家里吃饭、我陪领导吃饭呢、我在吃肯德基,诸如此类,但这似乎不是怎么吃饭。

今天是十斋日,吃斋,是出家人对吃饭的称呼。不妨让末学带您去寺院里吃一回 “斋”,看看到底要不要“学吃饭”。

在佛教中,“斋”的含义是清净。经常会有人把吃斋等同于吃素,其实这两者的含义并不一样。吃素,是指不吃荤腥,而中国汉传佛教里所讲的吃斋,除了最基本的吃素以外,还要求“过午不食”等斋戒方可称之为“吃斋”。



出家人吃饭的地方叫做斋堂,也叫做五观堂。斋堂为什么又叫五观堂呢?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在佛门中,出家人吃饭时,要作五种观想:



一、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吃饭时,须知今日粒米进口,是经农夫辛苦种植,商人贩卖,工人处理,家人烧煮,才能填饱肚皮,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二、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吃饭时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

“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惭愧心油然生起,自然进德。



三、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嗔心,时时观照内心的贪、嗔、痴。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吾人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因此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以便修行,成就未来的事业、理念,甚至成道开悟。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寺院里,在五观堂吃饭叫做过堂。“吃饭怎么叫过堂?”好像很难听,实际上有它的意义在。过堂的“过”,就是说都不要执着,不执着于贪心、不执着于嗔心、也不执着于痴心,这样就叫做“过堂”。只要有执着,就不叫“过”,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路过、走过、通过。

“过堂”能够培养一个人很好的习惯,很好的等流,从这一点上就能扭转我们很多很不好的习气。看起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天天去坚持,年年去坚持,那就有一种很不简单的内在的力量,内在的动力就培养起来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五观堂过堂之后,我们现在对出家人如何吃斋已经知道了。吃饭、过堂都能够在在处处实践佛法。

“佛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很简单。 当我们有了弘一大师“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那份心境时,我们才是真正学会了“吃饭”,才能把原有的贪、嗔、痴的生活,吃成智慧、慈悲、健康的生活。


    关注 66潮尚大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