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游记(2)花园之城

 

新西兰的花园之城,南岛游的门户之地,英国以外最像英国的地方。...



王云飞
新西兰的花园之城是南岛最大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又名克莱斯特彻奇(英文名的音译),位于新西兰南岛东岸的坎特伯雷地区,人口34万,是仅次于最大城市奥克兰(Auckland)、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的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南岛的工商业中心,主要经济是坎特伯雷平原农牧业产品的加工、贸易,以及旅游业。

基督城始建于150年前,早期的移民多是英国人,城区的历史建筑都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如今,得益于绿色产业、历史传统和环境保护,属于温带气候的基督城到处花团锦簇、草木繁盛,古意盎然的建筑,翠绿浓郁的林荫,蜿蜒清澈的小溪,雅俗共赏的文化,淡雅恬静的环境,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英国气息,被公认为英国以外最具英伦特色的城市。1996年,基督城在全球6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佳的花园城市,并于1997年再次当选为“世界花园城市”。



基督城的主要景点有天主教堂(地震时被毁)、大教堂广场、艺术中心、基督城植物园、坎特伯雷博物馆、柳堤野生保护区、奥拉纳野生动物园、空军世界、维多利亚广场、国际南极中心等。主要活动有气球观景、缆车登山、湖上泛舟、电车观光、马车巡游、购物逛街等。我们这次跟团游安排的景点是大教堂广场、基督城植物园、坎特伯雷博物馆。



1  飞赴基督城

基督城拥有航空、铁路、公路发达便利的交通枢纽,是新西兰与世界各地往来的第二大门户(北岛的奥克兰是第一大门户),更是南岛旅游的第一大门户和集散地。世界各地来南岛旅游的一般多为基督城进、基督城出,即以基督城为南岛游的第一站,环岛游览后再到基督城离境。我们这次游新西兰,就是从新西兰第一大门户奥克兰进出新西兰,在南岛第一大门户基督城进出南岛。到达奥克兰的第二天早上,同行8人就乘坐新西兰航空的A320客机飞赴基督城,参加南岛6日游。

临近基督城上空时,随着飞机高度的降低,舷窗外依次展现出南阿尔卑斯山、坎特伯雷平原、基督城的绮丽风光,大家纷纷拍照,记下这令人陶醉的高空美景。











虽然飞机舷窗玻璃时有反光,有的还有灰迹,但是拍下的照片还是可以再现美景的,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空气洁净,通透性非常好,能见度也就非常好。我们从上海飞抵奥克兰机场上空时,隔着舷窗拍的照片,同样也是较为清晰的。











我们的旅游刚开始,大家已经体验到新西兰这个“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的清新空气。记得在奥克兰刚下飞机时,早晨7点钟,阴天,乌云当头,但看到周围的一切,与我们国内阴天时灰蒙蒙的感觉不同,天色不亮,视野里的物体却还是色泽鲜明,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清新感。后来注意到天上乌云的间隙里透出的是片片蓝天,这才恍然。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不管气象如何,天总是蓝的,乌云也难掩蓝天。看惯了乌云灰天、灰云灰天、白云灰天,乍一看到乌云与蓝天相间,自有一番新鲜感,有蓝颜调色,阴天也有美景也!





随着我们旅游的进行,对新西兰认识的加深,知道新西兰这块净土的优良环境和原生态景观,自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如地处高纬度,如农牧经济为主,如人类定居和开发史短,如人口较少,自是别国难以学习、难以企及的,但新西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和力度,却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是值得世界各国学习的。例如,基督城市区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花园,曾经有一度,政府想在城市西部大公园(占城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占用一部分土地用来开发商业,但遭到大多数市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实施。宁愿牺牲经济利益,也不影响生活环境。

2  大教堂广场

大教堂广场(Cathedral Square)是基督城的中心,是当地民众的休闲场所,也是四方游客的观光之地。每逢周末,广场上常举行各种音乐会,还有随兴演出的街头艺术。人们踱步于广场的步道上,散坐在广场的石阶上,或欣赏音乐,或交谈聊天。据说有时还会有激烈的演讲和辩论,俨然英国海德公园的风格。我们到达基督城后,与先后到来的其他团友,集合于南岛李导游的旗下,第一个景点便是大教堂广场。
到了广场,没有看到名闻遐迩的基督城大教堂的高耸尖塔,只看到板墙围住的教堂礼堂。

礼堂的西端坍塌着,由铁架支撑着。教堂花园里杂草丛生,废墟之像毕现。





据李导介绍,作为基督城主要标志和重要景点的基督城大教堂已经被2011年的地震摧毁,塔顶掉落。鉴于年代久远,无法用现代材料将其恢复,而且修复比重建将消耗更多的资金,几经研究协商,终于2011年7月拆除了拥有150年历史的大教堂塔楼,其余坍塌部分则用支架固定,作为地震遗迹展示。





曾经的基督城天主教堂(The Christchurch Cathedral)是一座石灰石的哥德式古老建筑,高大肃穆,高达63米的尖塔更是当地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与精神象征。其实基督城英文名“Christchurch”的原意就是“基督教堂”,据说当年建设该教堂的人士多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出身,因此就把这座城市取名为“基督教堂”。我们现在看不到大教堂的真实面貌,不妨在网上图库里看看它曾经的雄伟。





教堂广场上矗立着坎特伯雷创始人约翰.罗伯特.科特利(Jonh Robert Codley)的塑像。

教堂广场上的基督城千禧年圣杯(Metal Chalice)。这座银色艺术雕塑是纪念千禧年及基督城和坎特伯雷地区建立150周年,于2001年建成,高度18米,是基督城标志性纪念物。其外形仿冰激凌筒,采用新西兰国花银蕨的叶片形状拼接的镂空结构,外表面银色,内表面蓝色,精美至极。

教堂广场上还有一处引人注目的,是摆放在地上的巨型国际象棋。下棋者不仅用脑力,还要用体力,因为每一颗棋子都有相当的重量。我们一位旅友没注意到棋盘边上的两位下棋者,上去与棋子合影,还想抱起棋子拗造型,直到下棋者礼貌地打招呼,才恍然大悟,连声Sorry,歉然而退。

教堂广场的北部地面上有一些巨型沙发,不知是供游人小歇的,还是用作广告的家具模型。坐在沙发上留个影,进不了吉尼斯记录,但是肯定能进我们此行的纪录。





教堂广场的四周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东边的基督城传统酒店即为其中之一,它建于1909年,原为基督城政府大楼。

在基督城,2010年和2011年地震的影响还比比皆见。五年过去了,教堂广场边上受损于地震的建筑还在陆续拆除、修建中。这一方面说明当年地震的破坏是较大的,另一方面就如李导所说的,新西兰虽然是发达国家,人均GDP三万多美元,但是国小人少,经济总量小,要搞建设谈何容易。所以,对建筑、环境和其他社会财富,保护比新建更重要。就社会发展而言,不仅小国应该如此,大国也应如此。

教堂广场四周陆续新建的建筑,更多的是现代风格,似乎与英伦风渐行渐远。







在教堂广场边上经过的城市观光有轨电车。这是一种快速浏览花园之城的便捷方式,游客可以乘坐这种充满英国风情的基督城复古电车(Christchurch Tramway),沿着2.5公里长的轨道,穿梭于基督城的中心城区,以及重要的风景区。可惜我们的团游没有此项节目,与其交之失臂。





游览了大教堂广场,团队即赴基督城的“潮州餐馆”进午餐。嗣后向南岛西海岸进发,开启西海岸之旅。

3  基督城植物园

南岛6日游的最后一天中午,我们回到基督城,在潮州餐馆享用龙虾餐后,游览基督城植物园和坎特伯雷博物馆。

基督城植物园(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s)位于基督城中心的罗尔斯顿大道(RollestonAvenue),占地30公顷,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植物园,由一系列主题花园组合而成,包括玫瑰园、香草园、水景园、岩石园、蕨类植物园、杜鹃花园等。植物园始建于1863年,当时为纪念英国王子亚伯特和丹麦公主亚历山大的新婚庆典,在园中种下了第一棵英国橡树。







植物园的东门入口处有一个知名的孔雀喷泉(Peacock Fountain),是基督城著名商人和政治家约翰•皮考克(John Peacock)在1911年去世时捐赠的。喷泉高约3米,上下共分3层,有38个喷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铸铁喷泉。





植物园的大草地上经常举办户外音乐会,市民或坐或躺,享受音乐,享受休闲。









这里林荫浓郁、天蓝地绿、环境雅致、空气清新,是人们休憩养性的好场所。晴天里,各个草坪上都是随性躺卧、尽情享受阳光的人们。








可爱的新西兰小朋友。

这里四季绿草茵茵、繁花斑斓,更吸引我们的是巍峨大树、参天古木。















植物园的格调是英国式的,不同于中国风格,也不同于法国、意大利等欧州大陆风格,其特点是布局随意自然,亭台楼阁很少,我们在游览中看到的只有一个钟亭。也许和这里的人们喜好晒太阳、无需遮阴有关吧。







基督城有一条雅芳河(Avon River)贯穿全城,也在植物园里缓缓流过。河的两岸绿草如茵,花坛错落,垂柳依依,白杨挺拔。河里小舟漫游,划船工身着英国19世纪服饰,戴着窄边圆礼帽,游客仿佛穿行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皇家园林。











一家三口划着小船,观水下绿草,看鱼翔浅底。

植物园的游客中心,有科普展示,有咖啡小厅,有纪念品店,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地方。









游客中心旁边的花房里栽培有众多的新西兰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











本文在开场之篇里,提到新西兰和挪威的相似之处,其实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挪威是雕塑之乡,新西兰的公园雕塑、街头雕塑要比挪威少得多。

公园里的饮水器,龙鱼雕塑栩栩如生。

4  坎特伯雷博物馆

坎特伯雷博物馆是南岛最大的博物馆,位于基督城植物园东门的北侧,成立于1867年。目前馆藏达210万件,内容涵盖广泛,反映了最早定居坎特伯雷地区的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生活、欧洲移民的艺术、欧裔及亚裔人的修饰及服饰艺术、南极大陆探险,以及新西兰的鸟类、哺乳动物、昆虫、岩石、矿产和化石等。





古生物模型。









哺乳动物展室。

种类繁多的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鸟类标本。









形形式式、大大小小的企鹅,就像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想起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蹒跚而行的样子,就忍俊不禁。





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原始的生活模型、精美首饰、图腾木雕,以及鱼钩、舀水具、狩猎器材等生活工具,引人入胜。















毛利人在捕猎恐鸟的情景。(恐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完全没有翅膀、不能飞行的巨型鸟。恐鸟平均身高有3米,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由于毛利人以及早期欧洲移民的捕食,恐鸟已经在18世纪末叶灭绝)


这是一块发现于南岛西岸阿拉胡拉河的毛利玉石,据说是有魔力的,所以参观者都要摸一下,以求好运!

五彩斑斓的“费雷德和默特尔家的鲍鱼壳小屋”。这是一对新西兰夫妇的客厅,他们几十年来喜爱并收集各式鲍鱼壳,丈夫负责捕捞鲍鱼和打磨鲍鱼壳,妻子用鲍鱼壳来装饰家里。如今他们生前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展示在这里,令人惊叹。





新西兰近代生活的展示。





骑上巨轮车,重回摩登时代。









5  告别基督城

参观坎特伯雷博物馆后,利用等待团队集合的时间,在博物馆附近溜达溜达,继续浏览城市风光。

位于坎特伯雷博物馆对面的基督城艺术中心(Art Centre)。这幢哥特式建筑原来是坎特伯雷大学的旧址,大学迁移后改为艺术中心,设立了许多艺术家工坊,附近还有许多艺术品商店、露天咖啡座等,基督城的宫庭剧院和麦克杜格美术馆也在这附近。目前,艺术中心的部分建筑正在修缮中。





艺术中心修缮前的原貌。

位于博物馆北面的坎特伯雷基督学院音乐学校。一对父子骑着自行车穿行而过。





音乐学校门前的路边,停着一辆彩色的穿梭交通车,车顶有一群可爱的蓝企鹅雕塑。车身上大字告示:免费接送游客到国际南极中心。新西兰是离南极最近的国家之一,基督城是进入南极的门户。离市中心15分钟车程的国际南极中心,设有南极信息和研究中心、图书馆、直升机场和基地设施仓库等,并通过南极冰雪体验馆、南极海洋鱼类馆等,以声光、模拟、仿真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南极大陆令人敬畏的美丽与壮观呈现给游客。

又见风姿绰约的雅芳河,轻风徐徐,树影婆娑,河水悠悠,夏景旖旎,风采直追剑桥康河。





雅芳河上的桥,桥西是海格利公园,占地182公顷,是基督城最大的公园。

今天是南岛游的最后一天,傍晚,团队赴机场飞回奥克兰。在等待出发的时间里,朋友们休息的休息,发信的发信,溜达的溜达,还有拍照的拍照。

南岛6日游开始于基督城,结束于基督城。傍晚6点,飞机从基督城机场起飞,再见了,令人难忘的花园之城。

笔者按:

本文照片带水印“Flyflywang”的由王云飞、吴可成拍摄,其余无水印的照片选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7.01.02)



要阅读本公众号其他文章,请长按以上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本公众号,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如欲自动接收本公众号以后新发之文,进入公众号后,请点击“关注”。

要看《新西兰游记(1)大洋翡翠)》的朋友,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Flyflywang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