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鬼谷子的最高境界:看破谎言,做好自己!

 

这个充满谎言世界或许本来就只是我们的一种幻觉。...



文/鬼谷信

声明:文章里的我,其实并不是阿信本人,至于是谁呢?各自脑补吧。

我们都知道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比如有人引用心理学家的实验“人一天要说265次谎言”来证明人是一种爱说谎的动物,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谎言,甚至可以做成一道填充题,如:外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类一天要说(    )次谎言,你可以填20次,也可以填200次,总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外国”、“心理学家”、“实验”及“XX次”来表达“人类爱说谎”就行。

并不需要那么复杂,审视我们身边的世界,有多少不是谎言呢?打开手机、电脑、电视、书籍,谎言无处不在,伪善者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灌输谎言,不会放过一次机会!从孩童时期开始,打预防针的时候,妈妈说“一点也不疼”,幼儿园老师说“完成作业就能得到满屋子的糖果”,当然,你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善意的”,然而这并不能改变谎言的本质。

我又想吐槽杨雄了,他说子贡用纵横术是为了天下苍生所以是对的,而苏秦是为了自己所以说错的,这本身就是谎言,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心即理也”是否也是谎言呢?至少很多理学家们认为是谎言。

一天,学生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道:“你出游看见了些什么?”王艮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守仁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也看你是圣人呢!”

又一天,王守仁的另一个学生出游回来,兴冲冲地对王守仁说:“先生,今日我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王守仁问是什么事,学生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守仁说:“这不过是常事,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原来,两位弟子对老师的真传心领神会,只是程度深浅不同。

1525年左右,王守仁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各个人心有仲尼。”在王守仁看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孔子,所谓“人胸中各个有圣人”,这是先天的。他在讲课中常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

“圣人”,是封建统治阶级理想中最高的人性典范,只有孔子、孟子等少数几个人才能有这样的称号。王守仁及其弟子为什么说满街都是圣人呢?因为他们在人性论问题上与孔子“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不同,他们认为下愚是可以改变的,“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圣人”之心和“愚夫愚妇”之心是一样的,人性皆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说教,比孔子和董仲舒等人的说法更有欺骗性。

你瞧,王阳明又岂不是用“圣人”诱骗人从善吗?我们知道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就如人人都不可能成为鬼谷子一样。但有时候给自己一个理由,努力专研,刻苦学习了就有可能做到圣人,嗯,想想,其实也挺美好的。

最近我听到一个句话,很有趣“人类,无非就是靠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会撒谎的动物”,虽然很偏激,但是并非一点道理没有。

孙子在春秋时代就说过“兵者,诡道也”,兵法无非就是这一个“诡道”二字。其实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

我的一个朋友前些日子跟我说,他认识一个性格很刚烈的人,他媳妇被人欺负了,他居然主动示弱了。然而另一个平时话不多,极其内向且软弱的人,却在工作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毅然决然了的有了担当,甚至不惜辞职一走了之。

当听完朋友诉说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话“前者是老江湖,后者是愣头青”,朋友听的云里雾里,其实不管是所谓的“老江湖”还是“愣头青”,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保护他人,你或许会认为后者是伟大的,但后者的成本代价也更大,而老江湖懂得随时进退,见机行事。当然我真不是在歌颂前者,因为这个时代其实需要一些“愣头青”,他们又那股老油条们没有的冲劲和胆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去“老江湖”平时会给人感觉刚烈呢?而“愣头青”却给人感觉软弱,其实关键是因为被他们的演技骗了,我们不去主观的挖掘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只想表达:

很多时候,那句“眼见为实”可能也是个谎言,因为很多时候眼睛见到的未必就是真实情况。那么用什么看呢?用心看!或许只有用心才能看到一些所谓的真相。

我朋友不解的说,难道我看见“愣头青”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不是代表他软弱吗?难道我看见那个“老江湖”在众目睽睽说自己如何有性格有个性,难道不是坚强的表现吗?

其实,你只看到“愣头青”被骂,却没看见他内心的坚强,而后者所谓个性的背后却是一个怯弱的灵魂。

还听不懂?记得鬼谷子说过“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鬼谷子就是想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演技超群的人,如果你入戏了,那么你就被谎言欺骗了!

所以,请保持一颗灵明的心,看他花开花落,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心。因为这个世界或许本来就只是我们的一种幻觉。




    关注 鬼谷谋略社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