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悦纳自己和接纳别人

 

人是社会的人,无法独自生存,总要与人来往、合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或者在案例督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



人是社会的人,无法独自生存,总要与人来往、合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或者在案例督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心理问题最后都汇结到了关系的问题上。要想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就要帮助孩子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一个乐于了解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人,就能坦然自信,能从自己内心激发行为的动力,不易受环境的干扰和诱惑;一个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人,乐群、合作与互助,能参与竞争并正视竞争带来的压力与后果。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健康。态度不正确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说这些不正确的态度本身就是心理健康问题。自卑、孤僻、自傲、专横、怀疑、退缩、敌对、攻击……这些社会适应不良状况都有可能发展成人格障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和他人具有正确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1、    鼓励孩子悦纳自己,养成坦然自信的心理素质。

孩子的自我印象在人生的早期直接来自父母对他的评价,逐渐发展形成稳定的自我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基于自己独立的自我评价,但对孩子的行为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切莫轻易给年幼的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而悦纳自己是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自我态度。人总有长处和短处,能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绝对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而不能悦纳自己的人,会自卑、自厌、自怜、自弃。表面看是过于放大自己的短处,实际上是不能容忍自己有短处。

当然悦纳自己不是一味容忍、固守自己的短处,而是能平静和客观对待自己的成败得失。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失败和短处,并不隐讳,而是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又能认真分析原因,寻求补救办法;对于一些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弥补的或者一时不能立刻改善的,则能坦然而愉快的接纳,不跟自己过不去,保持好心情,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积极生活。

父母培养孩子悦纳自己的态度,可以丰富孩子生活,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多方面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就能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引导孩子平静对待自己的成败得失。而孩子在这一点上恰恰是跟父母学来的。所以家长需要首先做到悦纳自己;不要对孩子进行揭短、寻错式的教育,帮助孩子客观面对自己;同时家长注意全面评价他人,不做绝对化要求和评判。同时父母也要引导孩子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抱负水平,让孩子能常常在所从事的活动中享受到成功,对孩子健康的自我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2、  鼓励孩子接纳他人,养成合作乐群的心理品质

一个能接纳他人的人,才能真正接纳他自己;一个能真正接纳自我的人,必定能接纳他人。要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不能只限于学习好的同学;要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协调与让步、学会助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与帮助的友情,感受到交往与合作的快乐。要鼓励孩子发展乐群性,不孤芳自赏,不退缩;增强同情心,不欺辱,爱生命、爱助人;培养宽容心,能容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能接纳别人自己不喜欢的特点,能与有矛盾的同伴和平共处。

养成接纳与善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孩子会更加开朗、更加乐观,更加积极,得到更多社会支持,更具有信心和活力。

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不适当,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阻碍孩子的人格发展,孤独无助感往往是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


    关注 山东省泰山中学学生发展咨询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