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新增的100亿GDP从哪里来?

 

生产型南头转型为生产服务型南头。...



南头镇新一届党委提出,未来5年南头的发展目标:GDP达到200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8亿。

在201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8亿和35亿。可以说,南头要用5年时间,将GDP和服务业翻一番。等于再造一个新南头。

有没有难度?当然有,而且难度不小。

经济新常态,再像以往那样,依靠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要素驱动,能保持稳增长已很难得,遑论翻番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100亿的增量到底能不能实现呢?结合南头经济的现实,这个目标,是有坚实基础和充足潜力的。

参考国内外产业轮动的经验,主攻方向,首先在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一般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两种。

服务业偏弱,一向是南头经济短板。南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15年是27.5%,比全市平均数低16%,在24个镇区中排18。

按国外发达地区经验,服务业占比有“两个70%”: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的 70%, 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 70%。

“伏久着飞必高。”对比南头实际,按照这个发展目标,南头服务业比重越低,意味着后续发展空间越大。

先说生活性服务业,顾名思义,主要面向消费者衣、食、住、行、用等。去年,南头的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是16.7亿。

这里面,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可以借助一个指标来测算,那就是全市常住人口的年均消费额。

2015年,中山市人均年费额约为3.3万元。据此,南头目前常住人口13.26万,则全镇消费市场要达到43亿,才能赶上全市的平均水平。

同期的全市人均居民存款大约是7.25万,南头的则是7.9万。从购买力角度看,南头也完全有实力达到全市水平。

也就是说,就算人口或居民人均年收入没有大幅增长,南头生活性服务业起码还有26亿左右的合理规模。

这些消费为什么没有在南头产生?很大原因在于消费外流,而消费外流,除了消费观念、习惯和多样化需求外,与南头本地现代商业物业缺乏也有很大关系。

消费规模与商业物业的关系,有个“2万元”概念:每1平方商业物业每年至少需2万元以上的零售额。如果达不到一年2万元,扣除人工、水电、租金等成本后,几乎没钱赚。

2015年,南头现有商业物业大约3.5万方。而43亿规模,至少对应22万方的商业物业。这里的缺口,正在建设中的海雅广场等一批商业物业可以填补。

生活性服务业有26亿的增量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又有多少呢?答案是60亿以上。

作为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南头2015年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市排名第3。加工制造业的强大,意味着服务于制造业的各类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有多大?有个“两个1元”指标:现行情况下,每1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去年,南头工业增加值是 81.25亿元,这意味着,南头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至少在 80 亿元以上。

同期南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大约是18亿。按照上述指标,起码应该有60亿左右的合理增长空间。

可见,通过发展服务业,应该可以解决80多亿的GDP增量。剩下的,就要依靠传统家电制造业的稳健增长来解决。

随着海雅广场等商业的落成,南头生活性服务业将迎来较大发展。而强大的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依然是南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非常关键。对此,国家、省市都有明确的意见,理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机制下,加大基础设施、土地、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力度,促进围绕家电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

当生产企业与生产服务企业良性互动,日益融合发展,南头就不再是“生产型南头”,而是逐步转型为“生产服务型南头”。

那么,新增100亿或更多的国民财富,再造一个南头的梦想,将会插上更稳健的翅膀。

***************************

本文为原创内容,首发于公号(ID:liweiwei-2015)。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 请长按如下二维码关注。


    关注 唯为弟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