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镜湖(二)

 

【摘 要】: 陆游一生,与镜湖结下不解之缘,创作了数以百计的歌咏镜湖的华丽诗篇。其中的“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更是境界别出,脍炙人口。...

点击上方“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可以订阅哦
【摘 要】: 陆游一生,与镜湖结下不解之缘,创作了数以百计的歌咏镜湖的华丽诗篇。其中的“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更是境界别出,脍炙人口。本文选录《剑南诗稿》中关于镜湖风光、镜湖风情、镜湖风俗和镜湖风物的诗句进行考证和点评,力求在准确理解宋代诗人笔下镜湖全貌的同时,进一步探讨镜湖这一亘古胜迹所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

陆游一生,与镜湖结下不解之缘。在陆游笔下,镜湖有较为全面的反映,仅以《剑南诗稿》所写为例。
镜湖风物
历来镜湖风物数不胜数,陆游笔下的镜湖风物更是难以枚举。《嘉泰会稽志》卷17罗列了不少镜湖风物,草部如“稷”、“麦”、“菰米”、“竹”等达37种之多,木部如“梅”、“桃”、“枣”等达16种,虫部如“蜂”、“蝶”等三种,鱼部如“鲈”、“鲤”、“鲫”等18种,鸟部如“鹊”、“鹅”、“鹭”等14种,兽部如“兔”、“羊”、“牛”等6种,药石如“紫云英”、“禹馀粮”等二种,其他如“纸”、“盐”、“茶”、“布”等特产,《诗稿》中几乎没有不涉及的。且看卷65《稽山行》所列:

春雨桑柘绿,秋风稻粳香。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春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令……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

兹就荷、酒、茶三项作些展开。

镜湖荷花,历史上早已闻名,唐李白在《夏歌》中曰:“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嘉泰会稽志》卷17有载:“山阴荷最盛,其别曰大红荷、小红荷、绯荷、白莲、青莲、黄莲、千叶红莲、千叶白莲……出偏门至三山多白莲,出三江门至梅山多红莲,至夏香风率一二十里不绝,非尘境也。”陆游山阴别业在三山,梅山在39岁时寄寓过半年,故深爱荷花,不言而喻。卷11《思故山》就写到,“船头一束书,船尾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想象中船行镜湖,莲藕随时可取。比较典型的是早岁赏荷的情景:
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
不须更踏花底藕,但嗅花香已无酒。
花深不见画船行,无风空吹白纻声。
双浆归来弄湖水,往往湖边人已起。


此诗载于卷5,题为《同何元立赏荷花,追忆镜湖旧游》。虽为追忆之作,却写得那么清新、亲切。请看,时已三更,尚穿行于荷花丛中;花密,连船也看不见;诗人边弄湖水,边唱白纻歌,边嗅荷花香,边喝镜湖酒,其乐何极。


图1  镜湖荷塘
这是夏日荷花,春日呢?卷13《春晴》曰:
雅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
秋日呢?卷15《舟过南庄》、《秋夕虹桥舟中偶赋》曰:
昔我过此时,荷花粲云锦。
今我复来时,霜露已凄凉。
枫落荷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
即使如此,陆游的态度也与常人不一般。请看卷25《荷花》两首:
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
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郞。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请看,秋老荷疏,霜雾凄凉,但陆游闻到的是荷之“清香”,看到的是“风折霜枯似更奇”的情景。

正因为如此,陆游面对满湖荷花,希望自己成为“莲花博士”。卷51《九月十四日夜,鸡初鸣,梦一故人相语曰:‘我为莲花博士,盖镜湖新置官也。我且去矣,君能暂为之乎?月得酒千壶,亦不恶也。’既觉,惘然,作绝句记之》曰:
白首归修汗简书,每因囊粟对侏儒。
不知月给千壶酒,得似莲花博士无?


此诗作于嘉泰二年(1202)秋天,时在临安修国史,故有前两句。问题是诗题为什么如此之长,为什么要如此交代,似可见陆游对这次入都修史的不满。陆游其实不想再做官,希望回到镜湖过隐居生活,钟情于荷花与酒。陆游深爱荷花,不是爱其美丽,而是爱其清香。怪不得临死前在写下著名《示儿》诗以表明一生爱国情思外,又写下《梦中行荷花万顷中》以表明一生独立之人格: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中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诗写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六月二十四日临死前,时年86岁,在会稽石帆别业。别业距镜湖不远,北望可看到满湖荷花。故在行将就木,神情仿佛之际,写下此诗,表明对去年三月被劾落宝谟阁待制的不满,对主和派加在他头上种种不实之辞的愤慨。更为重要的是,维护自身人格的尊严:像荷那样,一生是清白的,留下的将是清香而非铜臭。此诗真可谓是陆游一生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酒是镜湖特有的风物。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镜湖水,就没有镜湖酒,也就没有绍兴黄酒。

陆游一生86年生涯,有五十年生活在镜湖,几乎每一天渴酒,单是写下的酒诗达四百六十馀首之多,至于写到酒的诗句,更是不计其数,上引有关荷花的诗作,就有不少写到酒。兹就陆游就近饮酒、所饮名酒、自酿醪酒三个方面,略谈陆游对镜湖这一特有风物的关系。

陆游生活的时代,镜湖一带酒店林立,饮酒成风,陆游写诗便往往与酒连在一起。卷1《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卜方欲自梅山入云门。今日病酒,偶得长句奉寄》曰:“酒能作病真如此,穷乃工诗却未然。”此诗作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诗人寄寓梅山,时年39。卷13《忽忽》:“若无船贮酒,将索斛量愁。”时在淳熙八年(1181)十月,年55岁。卷15《饮酒店夜归》:“草烟牛迹西山红,又卧旗亭送夕阳。”“醉中忘却身令老,戏逐萤光踏雨归。”时在淳熙十年(1183)八月,年57。卷40《村饮》曰:“试说暮年如意事,细倾村酿听私蛙。”“野店浑头更醇酽,一杯放手已醺然。”“最是一年秋好处,踏泥沽酒不辞遥。”时在庆元元年(1199)秋,年75。卷54《村醉》曰:“一尊径就村翁醉,未肯英雄许本初。”时在嘉泰三年(1203),年79。卷64《衰疾》曰:“百年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时在开禧元年,年81。类似诗作很多,诸如卷1《比从人觅酒,皆酸薄,戏作此诗》,卷14《三江舟中大醉作》,卷69《村老留饮》、卷82《郊行》,时在嘉定二年(1209)年85。等等。

陆游对家乡美酒特别感兴趣,当时绍兴名酒有鉴湖春、白蘋春、堂中春、蓬莱春、兰亭春等,这在贺铸、范仲淹、钱公辅、王十朋等诗作中时有写到。陆游似乎爱的是“鉴湖春”和“兰亭春”,卷35《湖上今岁游人颇盛,戏作》曰:“台府官醅岁岁新,兰亭春胜镜湖春。三山小瓮虽堪笑,也向湖边作醉人。”诗中明言,“兰亭春”酒胜于“镜湖春”酒。陆游似乎对“兰亭春”酒更有兴趣,故卷81《兰亭道上》又曰:“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卷95《对酒》又曰:“兰亭独超绝,千载擅清真。”

陆游不少时候喜欢在家里饮酒,卷1《买鱼》曰:“一夏与僧同粥饭,朝来破戒醉新秋。”卷13《对酒》曰:“一杯脸生春,况复累十觞。”《午睡径醉,比觉,已甲夜矣》曰:“好事或饷酒,石室酒最浓。一醉辄至暮,卧闻湖寺钟。”卷17《晨起看山饮酒》曰:“爱山入骨髓,嗜酒在膏盲。跌宕风烟外,歌呼曲蘖傍。”卷21《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到押纸衾熟睡,甚自适也》曰:“孤寂唯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卷27《村夜》曰:“寂寂山村夜,悠悠醉倚门。”可引诗作极多,卷13《夜坐独酌》最富情致:
玉宇沉沉夜向阑,跨空飞阁倚高寒。
一壶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


陆游山阴三山别业和会稽石帆别业均在镜湖边,取镜湖水极便,便每年自己酿酒。仅举数例。卷10《秋忆十首》曰:“酒尤不可缓,倾听糟床注。”卷13《村居,酒熟,偶无肉食,煮菜羹饮酒》曰:“三亩青蔬了盘筯(箸),一缸浊酒具杯觞。”卷17《晨起看山饮酒》自注:“家酿今年试用歧下橐泉曲法。”卷50《斋中杂题》曰:“花开少共赏,酒熟惟孤斟。”卷54《村居》曰:“能酿人家分小榼,爱棋道士寄新图。”卷81《酒熟书喜》作于嘉定二年(1209)春,陆游已将谢世,写自己酿酒,极有感情:
小槽春夜压春醪,天与龟堂慰作劳。
喜似系囚闻纵释,快如苛痒得爬搔。
未陈尊杓心先醉,傍睨江山气已豪。
久厌膻荤愁下筯(箸),眼明湖上得双螯。


春醪是冬天酿造,春天始熟的酒。春醪熟了,陆游认为是上天给予他的慰藉,其欣喜情状,如囚犯释放,奇痒爬搔,感到未喝先醉,豪气倍增,然后表达有蟹佐酒,更加欣喜。看来,自己酿酒,给诗人以无穷乐趣。

陆游对镜湖一带的茶叶颇感兴趣,这是与他一生仰幕陆羽分不开。陆游一生写茶诗三百馀首,并非偶然。先从镜湖上游的日铸茶谈起。日铸茶在宋代闻名天下。《嘉泰会稽志》卷17有专门记载:“日铸岭在会稽县东南五十五里……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极奇,故谓之日铸……《归回录》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第一。’《青箱记》亦云:‘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范文正公汲清白堂西山泉,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品试之云:‘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茶经》:‘或谓(卧龙)茶种初亦出日铸……日铸芽纤白而长,其绝品长至二三寸,不过数十株。’”陆游对日铸茶情有独钟。卷3《过武连县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茶》曰: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
只应碧缶蒼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


并自注:“日铸贮以小瓶,蜡纸丹印封之。”此诗作于乾道八年(1172)陆游自夔州赴南郑途中。陆游在外,随身携带家乡日铸茶。其实,早在乾道六年(1170)抵夔州途中所作《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中就曰: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图2  日铸雪芽
“桑苎家”者,自比陆羽,“故园茶者,指日铸茶,”“白雪芽”指代顾渚茶,陆游有注:“顾渚贮以红蓝缣囊。”陆游对日铸茶之推崇,于此可见。

再近一点,陆游对花坞茶亦很重视,卷81《兰亭道上》其二、其三曰:
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
乌笠游僧云际去,白衣  醉叟道傍眠。
陌上行歌日正长,吴蚕捉绩麦登场。
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


兰亭有茶市,陆游看中的是兰亭“花坞茶”,按花坞村至今尚在属兰亭镇,陆游在诗中自注:“花坞,茶名。”《剡录》有载:“越产之擅名者……(有)兰亭之花坞茶。”陆游对卖茶很重视,诗中多次提到,如卷39《春晴,自云门归三山》就写到:“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卷42《湖上作》:“鹅儿泾口晓山横,蜻蜓港头春水生。兰亭之北是茶市,柯桥以西多橹声。”卷47《秋晚村舍杂咏》:‘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卷83《秋兴》: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

陆游买茶、存茶,还自己种茶,卷38有《北岩采新茶》诗:
槐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
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此诗作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春天,诗人时年74。北岩即山阴三山别业东首韩家山之北岩,在《开东园路,北至山脚》之山脚。先写点火烧水,次写携篮采春茶,采来便煮茶,继写饮茶后感受,然后写当夜回家。整个过程,诗人异常满意,“欣然忘病之来去也”。关于韩家山,即同卷《山脚散步,由舍北归》之“山”,以致《杂感》诗自称“山人那信宦途艰,强著朝衣趁晓班。”

陆游一生清贫,写清贫生活,往往与家乡的茶、酒连在一起,卷27《龙种 》曰:“龙种一老寄荒村,鼎食山栖久已分……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卷60《书喜》曰:乞得身归镜水滨,此生真作葛天民。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瓮酒又篘三斗熟,园花时报一枝新。挂冠更作黄冠计,多事常嫌贺季真。“卷67《老学庵北窗杂书》其四曰:”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自置风炉北窗下,勒回睡思赋新诗。”

陆游一生因为爱茶爱得深切,常常以陆羽自居,卷44《开东园路,北至山脚》曰:
    魏野林逋久已仙,放翁寄傲镜湖边。
    松根偃蹇支琴石,岩窦潺湲洗药泉。
    半禄扫空虽在我,残年健甚岂非天?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陆游隐居镜湖,以陆羽、魏野、林道自许,支石弹琴,洗泉煮药,还希望补写陆羽《茶经》。

直到八十三岁,在卷70《八十三吟》曰: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时在宁宗开禧三年(1207),距逝世只有三年。陆游身在会稽石帆别业,回顾一生,自爱寂寞,自甘清贫。自负的竟是“桑苎家风”,还希望今后成为“茶神”,这是何等心情!
镜湖风貌
《嘉泰会稽志》卷10载:“《通典》曰:‘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始筑塘立湖。周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馀顷,人获其利。’”卷13又载:“《旧经》云:“‘湖水高平畴丈许,筑塘以防之,开以泄之。平畴又高海丈许,田若水少,则开海而汇湖水,足而止。若苦水多,则闭湖而泄田水,适而止。故山阴界内,比畔接疆,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岁。’”这就是历史上的镜湖面貌。

陆游多么希望镜湖面貌依旧,一是面积不变,二是周围乡民安乐。故陆游诗中每每以三百里称,诸如卷17《偶读山谷老境五十六翁之句,作六十二翁吟》:“三百里湖水接天,六十二翁水刺船。”卷18《丙午五月大雨》曰:“湖三百里汉迄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卷20《泛湖上云门》曰:“三百里湖水渺然,是间可以著钓船。”卷30《十月三日泛湖中作》曰:“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卷44《舟中作》曰:“三百里湖新月时,放翁艇子出寻诗。”卷73《题舍壁》曰:“镜湖三百里,处处侣禽鱼。”面对镜湖日渐缩小范围,乡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诗人心急如焚。《老学庵笔记》卷2明白写道:“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诗人多么希望镜湖能保持昔日风貌。卷18《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有感而赋》:

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镜湖无复针青秧,直侵山脚白茫茫。湖三百里汉迄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屹如长城限胡羌,  啬夫有秩走且僵。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泆湖谁始谋不臧,使我妇子厌糟糠。陵迁谷变亦何常,会有妙手开湖光。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

图3  镜湖风光
面对镜湖遭受水涝灾害,回想自汉迄唐镜湖带给乡民的岁岁丰穰,诗人渴望整治镜湖,“妙手开湖光”,开凿被垦土地,恢复昔日面目,让乡民得到实惠。卷32《镜湖》便表达这种期望:

躬耕蕲一饱,闵闵望有年。水旱适继作,斗米几千钱。镜湖泆已久,造祸初非天。孰能求其故,遗迹犹隐然。增卑以为高,培薄使之坚。坐复千载利,名托无穷传。民愚不能止,仕者苟目前。吾言固应弃,悄怆夜不眠。

此诗作于宁宗庆元元年(1195)春,此前有《首春连阴》、《雨夜有感》诗,此后有《农家叹》等诗,可见诗人对乡民的关心。诗人面对“水旱适继作”的灾情,指出“镜湖泆已久”的现实,认为乡民遭灾,原因不在天而在人。是豪强围湖,为官者不作为,才由“泆湖”而造成灾害。诗人甚至提出“增卑以为高,培薄使之坚”的具体措施。但是乡民斗不过豪强。眼看镜湖依然一天天缩小范围,诗人只有“悄怆夜不眠”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关心镜湖,希望恢复镜湖风貌,目的在周围乡民。这一思想在宁宗庆元六年(1200)春写的《甲申雨》(卷42)尤为突出:

老农十口传为古,春遇甲申常畏雨。风来东北云行西,雨势已成那得御?山阴泆湖二百岁,坐使膏腴成瘠卤。陂塘遗迹今悉存,叹息当官谁可语?甲申畏雨古亦然,湖之未废常丰年。小人那知古来事,不怨豪家唯怨天!

这首诗容量很大,由“甲申雨”生发,指出“泆湖”业已二百年,即《秋忆》自注:“镜湖废百七十馀年,故吾乡多凶。会有复之者。”这与熙宁三年(1069)越州通判曾巩《鉴湖图序》所指出“宋兴,有盗湖为田者”相一致,与庆元二年(1196)会稽县尉徐次铎《复(鉴)湖议》所表达的基本符合:“自永和迄我宋,凡千年,民蒙其利。祥符(1008-1016)以来,开湖之民,始或侵耕以为田。”如果从祥符元年(1008)算起,至庆元元年将近二百年,诗人举其约数,是正确的。诗人指出“小民那知古来事,不怨豪家唯怨天”的错误,意谓镜湖被废,完全是豪家造成的,亦即围湖造田造成的,不但表现了诗人的见识,而且表现了诗人的胆识。尽管当时已有政府行为,由于人口增加和粮食需要,整个社会对于土地的要求较以前大为迫切,但陆游还是希望恢复镜湖原貌。卷49《复湖》,表达了陆游心声:
        世事相寻败与成,湖中畚锸浩纵横。
        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天镜复看孤月堕,雄风长送片帆轻。
        下临万顷如云稼,从此年年有颂声。


此诗作于宁宗嘉泰元年(1201)冬,显然,诗人对“湖中畚锸浩纵横”的挖湖行动十分支持,十分兴奋,对部份湖面恢复后“片帆轻”“如云稼”十分欣慰,以致父亲别业被毁,也毫无遗憾。诗中自注道:“小隐山园在湖中,近闻亭观皆废。”这种以乡民之心为心的行为,足见诗人希望恢复镜湖原貌的思想何等强烈。
镜湖风尚
这里所说的风尚,指陆游生活在的镜湖的风格气节。镜湖的风光、风情、风物、风俗、风貌,紧紧扣动陆游的心弦。陆游的风尚异于他人,往往从两方面来表现。

一是,人在外地,不时思念镜湖。这是爱乡的表现。上引《思故山》便是如此。诗人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农历五月十八日赴夔州通到任,于淳熙五年(1178)八月东归,除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曾返里一行,十月即赴建安任所,故淳熙六年才有如此深情的思念。淳熙七年(1180)四月,他又作 《思归》诗:
白发满青镜,怅然山水身。
那因五斗米,常作半途人。
涉世风波恶,思归怀抱真。
会当求鈯斧,送老镜湖滨。


诗人时年56,首句却突出白发;次句之“怅然”,在于表达有志为国捐驱而朝廷却逼他去寄情山水;颔联意谓不愿学陶渊明而终究象陶渊明那样,不能自主;颈联表示在“涉世风波恶”中,他想抱着一颗“真”心回家;尾联是回家后的想象,在镜湖滨送老,自食其力。全诗围绕“思归”主题,所归乃镜湖。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六月至十五年(1188)七月,陆游在严州军州军任上,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镜湖。卷18《雪》,同卷《哺后领客》,卷19《照潺湲阁下池水》、同卷《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同卷《故山葛仙翁丹井》,卷20《次三月二十日晚酌韵》等诗中多次写到。兹就卷19《怀镜中故庐》诗品尝一下:
临水依山偶占家,数间茅屋半欹斜。
云边腰斧入秦望,雨外舞蓑归若耶。
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病来更怯还乡梦,频鬻廉泉试露牙。


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冬,时年63。诗人怀念的“镜中故庐”,当指会稽石帆别业,“云边腰斧入秦望”“雨外舞蓑归若耶”即是暗示。石帆别业在镜湖之阴石帆山下。怀念故庐便是怀念镜湖。

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至十六年十二月,陆游在行在任史官,依然借怀念会稽石帆别业怀念镜湖。请看卷21《行在春晚,有怀故隐》:
老辱明时乞一官,逢春惆怅独无欢。
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殚。
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桂两梁冠。
石帆山路频回首,箭茁莼丝正满盘。


在“旧人零落”“市肆萧疏”使诗人惆怅无欢之时,想到的是回归镜湖,手种千个竹,以表明清廉;“箭茁莼丝”表明所过生活之清贫。


图4  陆游故居
宁宗嘉泰二年(1202)农历六月十四日至次年农历五月十四日,陆游在行在修史,思念镜湖的诗作更多,诸如卷51《忆三山》、《九月十四日夜》,卷52《忆故山》、《晚归》、《子聿欲暂归山阴》、《立春前后连日风雨》、《春夜》、《遗兴》,卷53《思归示子聿》、《入春念归尤切》、《独立思故山》、《春晚忆故山》、《叹老》、《饱食》、《记梦》、《得子聿到家山后书》等等。且欣赏卷53《上章纳禄,思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诗:
    身似霜松老不枯,乞骸犹得侍清都。
    百钱浊酒浑家醉,六月飞蚊彻晓无。
    美睡不愁闲客搅,出游自有小儿扶。
    买山尚恐巢由笑,敢向君王觅镜湖。


此诗作于嘉泰三年(1203)五月离行在前,时年79。诗人身在行在,侍清都、醉浊酒、小儿扶,生活是清闲的,即便如此,诗人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镜湖。末句完全是深心的表白。

一是人在镜湖,人格不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始终保持一个“清”字,这当与镜湖之“清”有一定关系,在陆游眼里,镜湖的特点是“清绝”,诚如卷17《小雨泛镜湖》所表达的:“吾州清绝冠三吴,天写云山万幅图。”卷20《七月十日到故山》更曰:“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在这样的认识下,陆游所见无不带上“清”字,诸如卷13《南堂观月》:“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露满铁衣。”同卷《夜兴》:“鹤疲龟饥与静望,更阑徙倚傍清池。”同卷《月夕睡起独吟》:“隔帘清露挟秋气,绕村惊鹊啼月明。”卷14《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仙壶玉瀣侵骨冷,醉客孤鸾舞清影。”不但所见景色均带上“清”字,而且个人行为也受“清”之影响,如卷2《自笑》:“凶年坐待新春麦,莫厌清吟雪夜长。”卷十六《六言》:“壮岁京华羁旅,暮年湖海清狂。”可以这么说,陆游生活在镜湖,一生追求“清”字,最为典型的便是“清真”。仅举两例:
    湖上风光犹淡淡,尊前怀抱颇清真。
    兰亭人已远,选韵犹清真。


分别见卷17《暮春》和卷82《送春》。因为一生怀抱清真,因此,不管风吹浪打,陆游在镜湖的生活很清闲,有时外出,见前;有时读书,如卷63《读书示子聿》:“我性苦读书,未始去几案……泽居贫至首,霜冷衣露骨。独能乐其乐,肯发穷苦叹?”有时劳动,如卷13《小园》其一:“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甚至遵奉绍兴耕读传家的传统,希望儿子世守农业,如卷49《示子孙》两首:“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汝但从师勤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

二者,始终系念国家一统,这可说是诗人的镜湖情结。试举三例。

《诗稿》卷2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仭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此诗作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秋天,诗人68岁,在山阴三山别业。三山别业南临镜湖,湖水流向东北,对岸为梅里尖山(即徐瓶山),拔地而起。诗人在闷热迎凉之时,由眼前镜湖和梅里尖山,忽而联想沦陷区大好河山,于是虚拟黄河和华山壮丽景色,由此而生发感慨。应注意的是,明明是诗人南望,而生沦陷区百姓南望之念;明明是诗人南望有感,却出以沦陷区百姓南望而“泪尽胡尘”,情感加深一层。这年冬天,诗人又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卷2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急雨狂乃自然界寻常事,但到了诗人耳里非同一般,他马上联想裹着铁甲的战马踏在黄河结冰上的声音,联想出击金统治者,收复失地。请注意,诗人不为自己象袁安那样穷困而哀愁,而是身在镜湖,心在战场(轮台乃西北边防重镇),这就更加突现诗人的思想和人格。
图5  陆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卷34《村饮示邻曲》也值得一读:

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忆昔西戍日,孱虏气可吞。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朱顔舍我去,白发日夜繁。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即今黄河上,事殊曹与袁。挟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西酧吴玠墓,南招宗泽魂。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橐鞬。

此诗作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农历六月,在山阴三山别业。一场平常的村饮,诗人却跟老农倾吐衷肠:从近年被劾回乡谈起,谈到乾道八年(1172)南郑边防生活,谈到近年隐居生活,特别可贵的是向老农谈当时形势,表明自己抗金复国的意愿,希望老农随时做好北伐准备,与自己一起投入战斗。“耿耿一寸心”“忠义传子孙”为全诗主旨,而最后落实在国家统一。要知道陆游已是72岁高龄了。

“五十年来住镜湖,白头仍是一臞儒。”(卷83《秋兴》其三)在陆游86年生涯中,镜湖生活的时间竟如此之长。此非虚语,试作推排:

高宗建炎二年(1128)至四年(1130),陆游四岁至六岁,约三年时间,生活在城区斜桥;

高宗绍兴三年(1133)至二十六年(1156),陆游九岁至三十二岁,约十九年时间,读书和隐居,主要生活在云门,有时生活在城区;

孝宗隆兴元年(1163)四月至二年(1164)二月,陆游三十九岁至四十岁,约十个月时间,隐居在梅山;

孝宗乾道二年(1166)四月至六年(1170)闰五月十八日,陆游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约五年多时间,生活在山阴三山别业;

孝宗淳熙八年(1181)正月至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陆游五十七岁至六十二岁,约五年时间,再隐山阴三山别业和初隐会稽石帆别业;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至宁宗嘉泰二年(1202)六月十五日,陆游六十五岁至七十八岁,约十二年半时间,三隐山阴三山别业,再隐会稽石帆别业。

宁宗嘉泰三年(1203)五月至嘉定三年(1210)六月二十四日,陆游七十九岁至八十六岁,陆游四隐山阴三山别业,三隐会稽石帆别业。最后终老在会稽石帆别业。

除了云门,上述陆游生活之地,主要在镜湖附近,加起来正好五十年左右。

不仅如此,陆游祖上住宅,亦在镜湖边,陆游不时往访:

九世祖陆谊和八世祖陆衍,生活在东浦。陆潜奇《陆氏续修宗谱序》曰:“我山阴之所自者,始于唐忠宣公之孙宗衍公,以杭之岩穴,龙飞凤舞,自嘉禾(按,即嘉兴)徙居焉。传至国子博士谊,拒贵通谱,又自杭徙越。”东浦在镜湖边。

七世祖陆忻,六世祖陆郇,五世祖陆仁昭,高祖陆轸,生活在山阴鲁墟。顾英《陆氏重修宗谱序》:“后五世孙谊,又因拒贵通谱,东渡钱塘。而其孙忻,赘居山阴之鲁墟。”鲁墟在镜湖边。

曾祖陆珪,生活在会稽吼山,《山阴梅湖陆氏宗谱》:“初,太傅公(按,指陆轸)访胜吼山,建宅魏家山(按,属吼山)之阳,至庆历二年壬午(1042),太尉公(按,指陆珪)自鲁墟迁居,以成先志。”吼山在镜湖边。

祖父陆佃,在吼山生活过,主要生活在城区,《陆氏宗谱源流音绎》载:“(佃)绍圣四年(1109)迁礼部侍郎……进太师楚国公,赐第越州斜桥,敕建尚书府于会稽治北之文通坊……更名中正坊中正里。”城区在镜湖边。

父亲陆宰,主要生活在城区尚书第,《山阴梅湖陆氏宗谱》:“(宰)居会稽斜川桥之中正坊。”有时生活在小隐山,《嘉泰会稽志》卷13载:“小隐山园,在都城西南镜湖中,四面皆水……少师陆公宰尝得之,以为别墅。”

不仅如此,陆游的两处别业也在镜湖边。山阴三山别业在镜湖之阳,《嘉泰会稽志》卷9载:“三山,在(山阴)县西九里……今陆氏(按,指陆游)居之。”《诗稿》卷31《予所居三山在镜湖》曰:“出郭西南十里过,小园风情得婆娑。”会稽石帆别业在镜湖之阴,《嘉泰会稽志》卷9载:“石帆山,在(会稽)县东十五里。”《诗稿》卷22《山园》曰:“买得新园近钓矶,旋营茅枝设柴扉。”所谓钓矶者,指葛玄钓矶,在石帆山。《嘉泰会稽志》卷15载:“晋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今会稽有仙公钓矶及练丹井具在。”陆游这两处别业,一在山阴县,一在会稽县;一在镜湖之阳,一在镜湖之阴;一在城区之西,一在城区之东南,相距二十里多一点,无论陆路,无论水路,出入镜湖均十分方便。

如果说上述三点是陆游“五十年来住镜湖”的客观条件,那么,陆游还有“白头仍是一臞儒”的主观因素。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是历史定评;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陆游是一位文化人,一位学者,他的出身,教养,经历,他一生热爱读书,事必亲躬的习惯,使他集古今文化于一体。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陆游来说,文化便是他的灵魂。在他身上,爱国固然是本质特点,“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卷7《病起书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卷85《示儿》)但他的爱国完全与爱民相统一。试看卷78《识愧》诗:
    几年赢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編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扰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顔。


此诗作于宁宗嘉定元年(1208)秋,时年84岁,在会稽石帆别业。题下自注:“路逢野老共语,归赋此诗。”颈联又出注:二句实书其语。“这便是文化人的作为。他对镜湖风光看得那么全面,他对镜湖风情、风俗、风物、风貌那么熟悉,他对镜湖风尚的认识那么深刻,完全是一位文化人所为。

有鉴于此,整部《剑南诗稿》写到镜湖的诗作物别多。本文就风光、风情、风俗、风物、风貌、风尚六个方面,举偶如上。


图6 《剑南诗稿》
末了,有一个观念必须申述一下。镜湖之改称鉴湖,其实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就开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已有解释:“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按,指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因镜、敬同音),本谓镜湖耳。”而陆游笔下,从未出现过“鉴湖”两字,均写作“镜湖”。为什么?表面看来,陆游似乎有怀旧意识,而其实是陆游深爱镜湖的表现。

编辑:朱 丽

(总第123期)


    关注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