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星际级别概念产品发布会 《太空旅客》影评

 

比起爱情,未来的生活方式更令人期待!...





一艘静静驶向异星的太空版“泰坦尼克号”,跨越120年时光的漫漫旅程,不该醒来的孤独男女……当《太空旅客》(Passengers)用令人惊叹的细节设计向我们展示一场商业星际旅行的方方面面时,我不禁感叹,比起爱情故事,它所构建的未来生活方式才更吸引人啊!

在所有太空科幻类型片中,《太空旅客》或许是第一部全程发生在一艘商业飞船内部的电影。

面对应有尽有却空荡荡的飞船以及早早醒来90年的苦逼命运,男女主人公需要面对的最严酷考验其实不是飞船的致命故障,而是如何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度过余生的问题。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看我们“大表姐”生无可恋的表情就明白了


男女主人公为了打发时间,就不得不把能享受的服务都享受个遍,而电影也不遗余力地展示这些细节。所以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们换着花样享受最高级的房间、餐厅酒吧、娱乐设施,以及那个最为出彩的太空游泳池。


这些画面出现的意义,与其说是为情节、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服务,不如说是我们这些观众服务。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分明就是坐在大银幕前,看着男女主人公替我们体验概念产品嘛!
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概念,从房间外观到衣着食物,再到机器人的设计,终归其都是代表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一种“近未来”美学。

在一定意义上讲,一部科幻作品就是一则预言。有的科幻作品对人类世界做出悲观预测,有的则颇为乐观。卖的是设定,讲的是人性。其实科幻电影都会多多少少回答“科技将怎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这一古老命题,《太空旅客》则是很卖力地书写了这份答卷。

这部电影卖力于飞船内部的“全景”式展现,并因细节而出彩。我们知道,能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往往正是细节。仅从这位显然是库布里克粉的导演对酒吧场景的把控,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逼真感。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Titanic)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初上流社会的生活面貌、阶级差异以及科技水平,那么《太空旅客》就可以说是真实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全景展示未来生活的画卷。

所以在我看来,《太空旅客》其实又一次很好地印证了科技反哺电影,电影预言科技的大趋势。
科技对电影施加的影响,整体反映于美学上。
正如4年前大热的软科幻作品《她》
(Her)
所呈现的未来 AI 美学就曾给人一种谷歌
(Google)
+苹果
(Apple)
的画风一般,当今人类普遍对苹果产品美学的追求,也使得整个飞船内部都是漫山遍野的银灰。


而另一方面在电影对科技的预言作用上,对于设定在遥远未来的科幻电影,种种充满想象力的新奇概念就预示了未来的产品设计方向:

A. 宇宙飞船也可以长这样
电影的美术总监 Guy Hendrix Dyas 表示,体积巨大至此的飞船将不可能在地球上建成,而只能是在太空船坞中。下图的设计手稿展示了他的设计思路:
未来,一艘这样具有昆虫形体美感的飞船绝对值得期待。
B.一座太空游泳池
这座球形、半悬空于太空中的游泳池实在是令人震撼。只要潜入水中,星辰大海、浩瀚银河全部尽收眼底,这才是真正的“漂浮在宇宙中”啊。

我相信这样炫酷的游泳池一定早已进入科学家的心智中了,人类迟早会造出来。为什么不呢?
C.未来的通讯/书写工具
这个仿佛全透明 iPad 的薄板就是未来的通讯及书写工具了。特别要提一下它的语音输入功能。喜欢就留着,不喜欢就命令它“划掉”,这简直是所有码字工的福利!
D.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
全息技术+人工智能,这样的客服真的是很酷。
E.未来的医疗仓
扫描检测全身身体异常,然后自动出药,这不就是机器猫嘛!


F.当然啦,电影还是电影……


其实我估计这部电影的野心一半还是来自太空科幻题材的祖师爷《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因为这里面曾经出现的航天飞机、太空站、可视电话,甚至平板电脑,现在都已经成真了。
未来真的会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一步步实现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后这样的科幻电影可是少不了,不如就大胆放手将未来交给拥有想象力的极客吧。

毕竟,正如《2001太空漫游》原著作者,伟大的科幻小说大师亚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所言,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最初皆与魔法无异
点击观看《太空旅客》中文预告片

极客电影专注于“科技x电影”跨界

所有内容欢迎转发,

给我们后台留言索要转载权即可

《极客电影》已入驻媒体平台





© 2017 GeekMovie 极客电影™


    关注 极客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