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闻 戴着镣铐挂衣服 ——马伯庸做客暨南园,趣谈历史文学创作

 

2016年4月18日,“文学鬼才”马伯庸携其诚意之作《龙与地下铁》做客暨南大学南校区,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



2016年4月18日,“文学鬼才”马伯庸携其诚意之作《龙与地下铁》做客暨南大学南校区,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历史文学写作的思维萌点”的讲座。

19时30分,身着白色T恤的马伯庸先生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登台。他首先拿出自己的手机对着观众席拍照,随后笑着打趣道:“我一进南校便看到了一座帅气的雕塑。”在马伯庸先生幽默风趣的言谈中,全场气氛瞬间变的轻松欢快起来。



马伯庸先生正在进行分享
在一番说笑声后,这场关于历史文学创作的闲谈与经验分享正式开始。首先,马伯庸向同学们解释了“戴着镣铐挂衣服”这一演讲题目的由来。他说道,这个名字一半源于大仲马的“历史是墙上的一枚钉子,用来悬挂我的小说”,而另一半则源于“戴着镣铐跳舞”。随后他进一步解释道,历史小说的创作是历史与小说的奇妙结合,同时也是现实与虚幻的结合,因此,历史小说的创作仍需戴着镣铐,即对片段化历史中存在的空隙进行补全,使其在符合真实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变得完整。随后,他以《三国演义》等多部作品为例,向大家阐释了“什么是历史小说”,他说:“历史文学应该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逻辑。”紧接着,他提出了关于历史小说创作的三个问题:历史小说能写吗?好写吗?以及怎么写?

关于历史小说是否能写这一问题,马伯庸先生十分肯定地告诉大家:“能!”虽然追求诗性、浪漫、解构的文学与追求真实、史性、还原的历史间存在矛盾,但是,历史的还原是为了文学的解构,历史文学的创作是为了通过对历史的不断研究,发现新的东西,从而得以重新看待历史。


马伯庸解答“历史小说能写吗?”等一系列问题
而言及历史小说是否好写这一话题,马伯庸先生则表示这一问题可以理解成“我们为什么要创作及阅读历史小说”。他说,历史书籍是他自小便喜欢看的,这种对历史的兴趣进而催生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主动挖掘更多与历史相关的事物,而这也让他发现了历史中的众多“萌点”。他分享道:“在我们的印象中陆游就是一名爱国诗人,然而翻阅过他的诗集后我发现,他其实就是个养猫人士,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铲屎官’。”他列举了陆游《赠猫》、《赠粉鼻》、《嘲畜猫》三首诗,笑称这是一位“铲屎官”的心路历程。“在发现萌点之后,经过一番逐渐深入的研究,你会爱上历史,然后这便成了一种情怀,自此之后,朝代于你而言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马伯庸先生如是说。

“因为爱,所以对于历史中的遗憾,我会想着要去改变。适当的脑洞对历史进行补充、将其镶嵌到真实里去形成新真实便是一种创作。我所认为的最高级的历史小说便是能呼应真实历史的。”在谈到历史小说要怎么写的时候,他这么说。同时,通过列举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历史细节的错误,他强调了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四项问题,分别是历史大势的贴合、生活器物等细节的描摹、社会规则与三观以及时代共鸣与现实意义。

最后,针对同学们关于其作品结局的走向、历史小说的创作等一系列问题,马伯庸先生耐心地一一作答,并主持了最后的抽奖环节,为五位幸运儿送上了签名版的《龙与地下铁》。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暨南大学“时代暨语”系列讲座第三期“伯庸天龙暨南游”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现场观众对马伯庸先生进行提问


文 | 潘晓敏

摄 | 牛龄翊

文字编辑 | 符雷、陈玉琪

封面 | 赵彦菁

责任编辑 | 李艳霞


    关注 暨南大学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