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者的命运

 

你,住过亲戚家吗...

寄居者的命运
从我的父母不相爱的婚姻开始

我的体内就灌入了无法挥发的一剂毒药

是流浪,是脆弱,是诅咒。

是创伤累累无与倾述的可怜人,

是被迫害的寄居者。

《寄居者》读后感

作为严歌苓的忠实读者,第一次感觉一本书仿佛也牵连了我。
严歌苓

美籍华人

我最喜欢的现代女作家
我以为,要写都市,就得写都市里的漂流人群,这正是都市的一大景观,也是最大特色。《寄居者》中林林总总的寄居者,就是都市里的漂流人群。我自己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在美国生活二十年也不能改变我的寄居者心态,当我回到祖国也是个边缘人,在我缺席的二十年里,祖国改变非常大,所以我也会有找不着位置的感觉。

----------严歌苓

是暑假看的这本书,首先因为是喜欢严歌苓,然后又被书名吸引,寄居者一定是很悲伤的事,因为我就是一个寄居者。

我一向喜欢悲伤的故事,可能这和寄居者互为缘由吧。

也可以理解为

因为我的寄居者属性,所以我喜欢悲伤的故事。



这是豆瓣上的,比百度文艺点,

截图模糊,是因为内容简介真的不重要,,,

但是是个过场

而我这种高举求实旗帜的新青年不在过场上走心

我不想讲这其中的爱情,

1.爱情故事太多了

2.爱情中牵扯的太多心思我不明白

3.没有经历过爱情所以我没有资格谈论

但是我寄居者的属性是从父母不相爱那刻就注定了的。

什么是寄居者?我为什么能称自己为寄居者?

书中有一个情节是受迫害的犹太人男主人公彼得一家求领事馆的何先生要来中国的签证,

何先生说,那就上海

彼得父亲说,上海?什么鬼地方,太远了。

而母亲说,太远?离哪里远?

Far from where?这句话对于无数的漂流者来说是戳心地疼,

寄居者们几千年来都会苦笑着玩味这句诘问

我也不想在圣母角度去哀怜天下凄苦飘零人

我就从我的切身感受来谈,

在这里我的身份是

上个世纪不相爱婚姻不负责任夫妻的怨念和乡下留守儿童的倾述和寄住亲戚家的唯唯诺诺。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乡下度过的,和我的奶奶

而我的父母在外打工

我第一次有记忆的看到我的父母时

我已经8岁了

我看到他们,内心没有一丝喜悦

我早已经以为我已经没有父母了,

我早已经在一次次胡编乱造的诸如“我的妈妈”‘妈妈爸爸的爱’等作文里

确认了我的孤儿身份

我内心坚定的想法是,

眼前两人是不可靠的,不是书中的那样的父母的,

只有奶奶才能让我依赖

而奶奶是大家的,

这个道理每每都会灼伤我

使我明白我没有固定可依赖的人

是的,寄居者没有固定可依赖的地方也没有人。

我小时候多病,也胆怯

一个人在家,有老鼠出没都会哭

极其脆弱敏感但是又坚强

没有被爱的人没有安全感的人应该都是脆弱敏感的

但是寄居者如果不坚强就无法生存下去

整个大家庭的成员都因为我缺失了父母的爱对我格外关照

我初中寄住在叔叔家,和叔叔的女儿,我的堂姐住一起

书中有一句话谁也帮不了我们。再坚强再洒脱,在别人的国家成活下来,都是创伤累累”

寄居者都有着相似的神态
“在他以为没人注意他的时候,他就有了一副典型的犹太面孔,一双悲愁的眼睛,眉毛垮塌,眉弓形成的阴影深得十分刺目,嘴巴呢?嘴巴让你觉得他什么都吞咽得下,什么都忍惯了。在别人的国土上,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祸都是从口出的。”

这种感觉和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情是切合的,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每周末放假是不轻松的,回家回哪里成了最难的问题

寄居者无论在哪里都无法参与别的领土的一部分生命

但是更悲惨的是对于寄居者来说

什么才不是别的呢

寄居者,无论到哪里都是异乡

甚至是被自己的父母抛弃

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

却给了我一辈子的无法隐藏的寄居者的胎记

无人可依赖

只能自救

这就是寄居者的命运

在大时代,寄居者可能是国家民族的担,

但是对于我浅薄之人而言

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阴影

至于我对爱情婚姻家庭都无指望

无法全力去相信依赖他人同时却期望被温暖

这是所有的寄居者的心理吧

渴望却拒绝爱

像是《百年孤独》里的阿玛兰塔。

而阿玛兰塔的命运就是寄居者的命运。

所以眼袋大妈苦情鸡汤课堂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乱生小孩,生了小孩子就要给小孩爱与责任啊!不然你们就是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啊~



微信号:yandainihao
如果没更新,一定是在沉迷美色


    关注 眼袋你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