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风丨诗意金谷园

 

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相辉映,满园景色美不胜收。这就是久享盛名的“金谷春晴”,洛阳历史上最美的景致之一。...





我对洛阳的认识是从金谷园开始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洛阳至孟津的公交站点就设在金谷园。凡是从外地回村的人,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金谷园”。我那时想,金谷园一定是一片谷田,生长着一望无际金灿灿的谷子。金色的风掠过一串串谷穗,成群的麻雀在谷田上空飞翔。

后来我才知道,史籍中的金谷园不是田园,而是一座花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据载,石崇为纵情放逸,在洛阳城外依邙山、临谷水建造了此园。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相辉映,满园景色美不胜收。这就是久享盛名的“金谷春晴”,洛阳历史上最美的景致之一。

金谷园之美,在于它的奢华,更在于它的文脉。众所周知,金谷园在史册中的名气,与那场震烁古今的“金谷诗会”密不可分。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王诩要回长安,而身为太仆、征虏将军的石崇与众人在金谷园设宴相送。这是一次极其有名的文学盛会,洛阳文人苏绍、潘岳等三十余人悉数参加。宴饮之际,“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会后,石崇把众人诗作收录成集,并撰写了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
金谷宴集之后,金谷园就成了文人聚会的场所,他们谈论文学,吟诗作赋,逐渐形成一个文学群体,史称“金谷二十四友”。令人遗憾的是,几年后,石崇被诛杀,金谷园从此走向了败落。

世事自有它的玄妙之处。虽然作为园林的金谷园消失了,文学的“金谷园”却在其废墟上逢春发芽。西晋以降,历代文人或倾慕,或惋惜,或批评,他们各自用集会或诗篇,共同培育了丰沛的“金谷园意象”。

王羲之的兰亭集会,可以说是对金谷诗会的直接模仿。石崇当年请的文人有三十多人,王羲之则邀请了文人雅士四十二人。据《世说新语·企羡》记载,王羲之得知有人拿《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比,又把他与石崇相提并论,脸上洋溢着欣喜之色。

南北朝以后,尤其到了唐代以后,诗人们对金谷园的吟咏几乎达到井喷之势,七十多位诗人的诗中都出现了“金谷园意象”。从情感态度看,有吟咏金谷美盛的,如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道:“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罚酒的办法竟也照搬石崇定下的规矩,足见诗人对金谷宴饮的崇拜;有吊古感怀的,如林逋的《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曾经锦绣繁华的金谷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谁为主”之问,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之慨叹。

如今,每每从外地回到洛阳,我仍然习惯到“金谷园”的牌匾下站一站。“缓步洛城下,轸怀金谷园。”我觉得,田园也好,花园也罢,金谷园都像一棵历经千年沧桑的巨树,已在洛阳这块土地上扎根。那些蕴含“金谷园意象”的诗词,则是它枝柯间长出的一颗颗果子,将给每一个拜访者送上恒久的芳香。

中意本文请点赞,喜欢本文请转发,有话要说?点击文章末尾“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见解。

小编微信:leyu-wang


    关注 河南王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