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还是那个年味,变淡的只是人心

 

年,就这样如流水一般的过了,心,却一往如旧,像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



年,就这样如流水一般的过了,心,却一往如旧,像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反而成为了无数人的一种形式,甚至是一种负担。年年感慨,人人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一年不如一年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有人说,以往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过去的年味再也找不回来了。

有人说,年味变淡是因为现在每家每户人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小时候,候在电视机前,妈妈在厨房忙着炸年货,炒瓜子,爸爸也一边帮着妈妈忙活着……我们一直要等到“难忘今宵”的歌声唱起才肯去睡觉。那年味,就一个字:足!

有人说,原本是把所有好东西留在过年那几天。现在物质丰富了,平时都这样,到过年反而无所谓了;原本交通不便,亲朋好友,一年难得聚一次,现在交通和通讯快捷便利,平时都联系密切,过年见面了,就少了份好久不见的兴奋激动;原本贫穷,所以男女老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过年的吃穿上,现在大家温饱了,人的需求自然就从物质满足提升到精神追求了。

其实,N年来,无论蓝天白云,冬日暖阳,无论细雨飘飘,白雪皑皑,一样的爆竹声声,一样的烟花绚烂,一样的人头攒动,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压岁钱,一样的接财神……年味,还是那个年味。
年味从来没有变淡,从来没有变淡的年味。变淡的只是我们,变淡的只是人心,变淡的只是越来越趋于简化随便的仪式。

年味的味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滋味”。“味”,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无论做什么词性,体会的是滋味,体验的是感悟。滋味需要你慢慢地咀嚼,味道需要你静心地品尝。在一种历久弥新的仪式感里静心的慢慢的体验感悟到生活的艺术交流的欢欣闲暇的乐趣文化的滋味,我以为,这就是年味。

《小王子》里,小王子驯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小王子在驯养小狐狸后的第二天又去看望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小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小狐狸说。

然后小狐狸进一步强调说明,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就是文明。结婚需要仪式,孩子出生需要仪式,成人礼需要仪式,入殓需要仪式,毕业典礼需要仪式,总统就职需要仪式,诵经礼佛祈祷忏悔需要仪式,这些就是文明。文明滋生情感,有情感方有滋味。一生中太多的日子,日子里太多的人们,常常是平淡无奇又匆匆忙忙,仪式感早就被国人轻易抛诸脑后。人们在职场、考试、刷屏、各种利益交换、各种吃喝玩乐时,却常常抱怨生活被过成了千篇一律一潭死水,常常抱怨生活的无聊和无趣,常常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里,人的心灵反而丰满,人的精神反而高昂,人的情感反而富饶;到处充斥着物质的今天,人的精神反而越来越困顿,人的心灵反而越来越萎靡,人的情感反而越来越贫乏。

如果说以前是贫困的富饶,那么如今就是富饶(不包括真正的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因为许多国人的劣根心理在渐渐侵蚀灵魂深处最可贵的东西。浮华的时代,浮躁的社会,人们甚至面对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也无法获得一颗宁静的心。更遑论什么仪式感,更遑论去咀嚼什么年的滋味。
小王子说,当你告诉大人们你交了一位新朋友,他们从来不问那些关键的东西。比如他们从不问:“他说话的声音好听吗?他最爱玩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标本吗?”相反,他们盘问这些:“他多大了?他有几个兄弟?他体重多少?他父亲挣多少钱……”好像只有通过一些数字,他们才能了解一个人。

过年时,正月里,开着车,一天拜年好几家,很多人是不是也是匆匆聊天,相互谈论一些单调的数字,然后今天天气哈哈哈,然后绝尘而去。

所以更应该明白一个常识真理,过年更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或者有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发现生活的乐趣,过年的滋味。

就像一位西方学者说的那样,你千万别想在麦当劳旁边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同理,你千万别想在爆竹烟火棋牌室KTV酒店茶楼吃喝玩乐里找到年味。上帝在人心中,年味在庄重认真的仪式感里,在拜访亲友长辈的纯真里,在静心品味和交流的体验里。

难忘今宵,唱了一年又一年,还会年年唱下去。日出日落,岁月轮回,容颜可以渐渐苍老,纯真可以有,童心不可泯灭。岁月如烟,且行且珍惜!
欢迎关注微信:Trwapp


    关注 清园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