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长岭陂:忆站外长源,红旗下,春风里

 

这片山,这库水,这座村,这一站,为长源留下一幕幕时代的见证。...

印象榜·长岭陂
“我们整日禁锢在钢筋水泥的笼子里,埋首于工作中,一旦放逐郊外,却是怎样一种脱离樊笼、回归天然的自由感!回去的一路,穿行于幽静的林荫小路,远望西天嫣红圆润的夕阳渐渐垂下,涂红了周边的云缕,为山的轮廓镶上金边……不禁有了几分醉意。”



长源村,旧称长岭陂,地处福田、南山、龙华三区交界处,因风景独特,环山倚水,在广袤的深圳北部,犹似一块灵洁碧绿的翡翠。这是一块奇僻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壤,它依傍塘朗山和丫鬟山,坐拥长岭陂水库,在革命时期作为东江纵队的活动根据地,曾被誉为“深圳小延安”,在城市史牒中留下过浓重一笔。

曾经的长源村幽静闭塞,贫穷落后,是南山区共富裕工程的扶持对象,而今却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迁。地铁5号线将它与都市之躯一脉贯通——东邻深圳北,西接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与京基地产的入驻,更预示它即将成为深圳极具个性化的发达商圈。

    那年摊贩吆喝、铁门哐啷

                      汽笛参差、鸡鸣犬吠

就在长岭陂地铁站A出口旁茂密的榕树下,立有一块一人多高的椭圆形巨石。石面凹凸,色呈鹅黄,上嵌“长源村”三个红漆大字。字迹因年久风蚀,早已褪淡。

三年前,这里还未实施旧改动工,也有村委楼、菜市场、家具铺、网吧超市、五金店等丰富的生活圈。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那座以“深圳小延安”命名的革命老区展览馆。场馆外墙挂着红色条幅,馆内置有长源村的文字介绍、历史照片以及部分历史文物,身处其中,可亲切感受到小村独特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曾经的长源给了许多人时光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它具有与深圳城中村一致的特点:一片片农民自建楼拥簇而立,高低参差。往里走,人杂巷窄,天空似被挤成一道缝,家家的阳台甚至盛不下一米阳光。每天早上,当公交车靠站,小村里一条条巷子翻身醒来。摊贩吆喝、铁门哐啷、汽笛参差、鸡鸣犬吠,与各楼道里上班族踢踏的脚步合成一片,此起彼伏,似拉开一天喧嚣的开幕式。大家常到地铁站附近的早市买早餐,那里的炒粉、油条、小笼包应有尽有,口味地道,有不少其他城区专门来这做营生的食贩。而到了午休时,工班的兄弟都会攒堆儿到村里的小馆吃饭,甭管东家沙县西家拉面,吃啥全看心情。等撑饱了肚子,得消消食儿,或凑在路边牌摊儿上瞅瞅,或去村口的大超市逛逛;碰到街边儿卖廉价瓜子或水果的,便去称上个一斤两斤,拎回工班给大伙下午打牙祭……

水库外绿野如波、山间电塔星罗棋布

                           远处建筑半隐雾气

小村生活,丰富多姿。但要说长源人最有感情的,还得是长岭皮水库(注:水库实地写作“长岭皮”。而在解放前,这里被叫“长岭陂村”,到后来渐渐改作“长岭皮”,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农村城市化整改更名为“长源村社区”,故也有称“长源水库”,各称谓均可。本文暂记作“长岭皮水库”)。小村与水库隔路相望,在地标性的高架地铁站南北紧邻相守。还记得六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与几个同事漫步在荔枝点缀的山脚,一时间,竟有种遁入自然的超世感。陶醉其中,却隐隐觉着有一股清爽袅袅略带甘甜的味道吸引着脚步。那无疑是水库的召引。走到高处一望,远方草坪覆盖的坝身上嵌着“长岭皮水库”五个大字。循着一条狭窄的石阶攀上,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在水库绿道上望见了久闻一见的“天来之水”!它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一块巨大的镜子,仿佛把整个深圳仅有的温情和灵气都凝聚在这儿了。此地风貌与都市的浮华气息完全是天壤之别——水面宁静,呈一片碧绿,周边沙汀平伏,时有家禽与游泳者散漫其上;苇草稀稀落落依水而生,其间不乏水鸟出没。走在坝上,目光尽处是一条条无形的青色线条组成远山的轮廓,更远处,就只剩一层隐在水雾里的云痕了。


很难相信这里距热闹拥挤的深圳北站交通枢纽仅有咫尺之遥。再次凭坝远眺,水库外绿野如波,山间电塔星罗棋布,远处一些建筑半隐在蒸腾缭绕的雾气里……这一切构成一幅岭南山村的完美图景,令人神醉。

踱步在水库边,有许多株大榕树树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把遮天蔽日的巨伞。时值秋日正午,阳光渐暖,但树下凉风徐徐,像仙女轻摇蒲扇般叫人舒爽。或坐于草滩之上,或站在树荫之下,两三成拨,拍照赏景,一时好不惬意。



记得那时,看到不远处的栅栏有个口子,下面是水库的石阶,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正拉着他妈妈的手,缠着闹着,要下水游玩。他妈妈拗不过,只好脱了鞋袜卷高裤腿。孩子则脱得只剩条小裤衩。两人走下去,在石阶下的浅水处玩耍起来。小男孩一边向他妈妈泼水,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充满稚嫩与童真的笑声洒在平静的水面。小男孩的妈妈也兴奋起来,一边挡住孩子泼过来的水花,一边抹着脸呵呵地大笑……

那一刻不禁感慨:我们整日禁锢在钢筋水泥的笼子里,埋首于工作中,一旦放逐郊外,却是怎样一种脱离樊笼、回归天然的自由感!回去的一路,穿行于幽静的林荫小路,远望西天嫣红圆润的夕阳渐渐垂下,涂红了周边的云缕,为山的轮廓镶上金边……不禁有了几分醉意。

暮色四合,齐声欢唱“铁魂军歌”

离开水库时已是暮色四合,最后一缕晚霞也隐匿在了天边。同事们进了农家院,一个个饥肠辘辘地盯着桌上乡野佳肴横陈,不由分说,操起筷子,大快朵颐。席间,大家推杯换盏,还你一句我一句将《希望的田野》改成了《希望的水库》,然后又即兴编了一首《铁魂军歌》,齐声欢唱,歌声在农家院尽情喧腾……


“唯有长源真淳色,花开时节动鹏城”——若你在深圳从不曾感受过那一份群山环抱的清幽、那一份水润自然的韵致,实在可惜!哪怕是在夜间,在每一次于高架桥上作业完毕后,总不禁朝四面八方多望几眼,感觉那一份辽远,做下深呼吸,让长源村皎洁的月色一点点浸润于心。

那次游玩的兴致,在此后六年多的工作时光里丝毫不减。而后来水库被封了,有保安把守,游客也不能再亲近它。这一打听才知,长岭皮水库是深圳市13座中型水库之一,是面向龙华、民治片区供水的中型调蓄水库,属一级水源保护区,现已实施封闭管理。如今游人渐少,在水库库尾及大坝附近嬉水、游泳、钓鱼的现象已经不见了。

这一站,为长源留下一幕幕时代的见证



工作在长岭陂站,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地生长在红旗下、春风里。自古山水颐养性情,大凡贤者最讲求原始生态,去寻找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旧代经风雨,今景更暄姸。

寻常良家子,未敢说前贤。

独步揽胜迹,羊肠费攀援。

青山连碧水,诗情入九天。

此际浑无我,逐鹿已杳然。

长源虽没有如大小梅沙、青青世界那样显赫的知名度;没有东部华侨城那样用珍宝般的奇花奇木堆砌而成的“大家风范”,但作为深圳的革命老区,它始终保留着高贵洁白的精神,像一位明静清雅的女子,以母性的胸怀默默滋养着此方水土,怀纳在线路上工作的我们,予我们以灵性的光照——它的魅力令人痴迷!


现如今,随着老城旧改,长源村已全部拆光。从新闻中得知:长源村拟重建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未来村里会建成全程水公园包围的小区与4座大型商业。这样的变迁,加上地铁5号线、福龙路、留仙大道与平南铁路组成的交通网,势必与南山的高新技术产业由南到北连接成一片。长源村也由此进入到这个产业带内,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资源,将成为深圳产业结构最优化、对接深港最有力的先锋城区。



城市的一切都在顺应着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发展。而我在欣喜长源村发展的同时,也在暗暗担心:未来新的长源会否丢失了那宝贵的历史文化风韵与自然本色?她会否最终被喧闹吞噬掉?要知,深圳从不缺繁华,唯独缺少一份宁静、一份古朴与一份人文底蕴。再想想,或许我是多心了,应相信市文化部门对老区文化的重视,在建立起炜烨广厦的同时,一定会有一座崭新的革命老区展览馆诞生,供予后人瞻仰。那鲜活的历史事迹、老区的发展进程与人文特色,定会伴随长源村最传统的奋斗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忆长源——今非昔比。旧社区虽然不在,但它原本的印象早已深入每个人心里。它一步步带着长源人对幸福生活的渴盼,从彼时走向未来,那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光明新生。

忆长源——如歌如梦。村口那几只青燕仍旧飞还来去,年复一年,不知共唱了几曲;那片水库还镜子似的嵌在大地上,平静安泰,泛着灵光;小村周围的青山总是流盼着巷口的斜阳,数不清留仙大道上的车流断续,高架上又过了几班地铁……那块刻着“长源村”的巨石还像个老者似的伫立在村口,任几十年栉沐风雨,沧桑境变,一直坚定从容地守着这片山,这库水,这座村,这一站,为长源留下一幕幕时代的见证。

选自《深圳地铁WAY》第15期【视窗】栏目


有颜·有钱·有故事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深圳地铁WA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