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之外,诗意的生活

 

喧嚣之外,有一个世外桃源,不必只心之向往,亦可走近,感受诗意的生活。...



一天之内,在热闹和安静之间转换,晚上回到叁楼的时候,其实有些累了。可我到了凌晨两点竟然没能睡着,我在想为什么那样诗意的生活感觉离我如此遥远?

我羡慕的并不是地方的清净和安适,而是有人可以跟随自己的心那样自在生活的勇气和态度。



1世外桃源



走到邓良老师家要上一个小坡,路不宽,是斜的,两旁都有树,粉红色的花掩映其中,往上走的时候都满怀期待。淑君说门前差了竹子篱笆,我说了少了葡萄架和爬山虎。



他的门前有小池塘,从楼上俯瞰,被树木环绕的小池塘别有风貌。绿色的水,小鸭子在其中游荡。很娇小的池子,但没有它又会少了些什么。所谓有山有水有人家。美不胜收。



家不远处的小山,绿意葱翠。能看见有鸟儿在飞,邓良老师说他每天都是被鸟叫声吵醒的。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说这句话能感觉到不着边际的喜悦。

房子外壳看着很普通的房子,没有想象中的美。乡村的房子有很多都是那个样子,我想韩老师一直夸的地方应该很美才对吧。

门没开,从房间的窗口看到书架上满满的书,我才确信这应该就是了。一楼只是一小部分书,二楼的小阁楼藏了好多新书,邓良老师说:“喜欢的好书我都会再多买两本来收藏纪念”。三楼也有书。老师是十足的文艺青年,言语之间对于书的热爱和尊重让我发自内心的钦佩。



这里文学书很多,外国的小说很多,看到博尔赫斯全套好激动。每一层楼的书架都是木工亲手做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格调都好美。

在这里和自然的亲近是直接的,无处不在的。除了外部环境的清幽,木书架木桌子长木板凳木摇椅,路边的狗尾巴草也成了墙上的装饰物。闲时可以坐在木桌旁的草垫上安静的读书,享受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的幸福感。



厨房还有生火灶台,自己劈柴做饭。老师说有的菜用柴烧出来的火做得更好吃。厨房没有重新粉刷,他说要保留炊烟熏出来的黑色,这是厨房该有的颜色,有历史的存在感。

2喝茶听故事



最有意思的就是可以和住在这里的人聊天,这里深藏着好些有趣有内涵有故事的人。

午后阳光正暖,在二楼喝茶聊天听故事。古色古香的茶具,淡香的茶,所谓心旷神怡不过如此。



大家都是彼此信任的朋友,谈笑风生,畅聊人生的困惑,有智慧的长者三言两语点破谜团,便当意外收获了惊喜。没有解决的说出来自己也会舒服很多。

即便大家都说累了,静静的不说话,也都十分美好。

古时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也许是被邓良老师找到了。他纯粹的想让自己活得明白,对生命的本真抱着尊重和敬畏之心,包容的心态迎接不同的人来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他希望这个地方能让人静思,阅读,对话,活得自在。

总是说活在大城市,很多人困于压力而失去了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和心情。

我理解中的这个空间,它不应该只是为了逃避大城市而抽离的某个幻境。它应该根植在每个人心中,主动掌握自己的时间,意识,包活未来。被动的后果,最可怕的就是一步一步丢失了作为个体的尊严和创造力。

3忠于自己的内心



关于生命故事,我很感兴趣。这是我一直想要去做的事情,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记录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故事。有的人他一辈子做了很多有意义值得思考回味的事情,但是自己没有记录也没有人帮忙记录,精彩的人生没有被知晓,这很可惜。

对于记录者来说,那也是一份馈赠和惊喜。遇见一个人,有幸聆听别人生命的故事,看见别人,反思自己,才能发现很多闪亮的生命之光。

曾一度觉得自己阅历尚浅,知识沉淀不够而对记录充满克制和畏缩。22岁的我凭什么去采访到一个年长的有丰富阅历和知识沉淀的人,他的一生我从哪里切入采访才能让精彩和深刻浮现,才能让我的文字有意义有力量。

忠于自己的内心,就足够了。这是邓良老师说的。我恍然大悟。20多岁并不深刻的自己可以就只写稚嫩的青涩的文字,总会影响到这个群体的人,不同阶段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不能苛求所有的完美,但可以追求努力聆听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故事的诚恳的态度。有开放的态度就是敢于认识自己和认识生命的前提。

傍晚可以上山散步,有小溪有竹林,有人家。跟老师聊起木心写的《文学回忆录》,我问,有没有可能从您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的视角重新梳理文学的脉络,老师点头。



很期待,这又是另一故事的开端。

阳光正好,总有故事在悄然生长,总有惊喜值得期待。

为大地之子学园筹款。捐 款直接长按下面二维码。一周后公布具体捐款人及数额(不愿具名的朋友请告知)。


    关注 大地之子教育探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