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专访洪华生教授

 

“其实,我一直很想把全校的人都‘拉下海’”。...





其实,我一直很想把全校的人都‘拉下海’”。

洪华生老师的第一句话,就让小编跟着笑了起来。作为我国第一位留学归国的海洋学女博士,真诚、博识、美丽、谦逊,她身上有着那一代人的美好品质。

洪华生: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系,1984年获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献身于我国的海洋事业,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环境学科带头人,2005年组建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art 1 是时候,把全校的人都“拉下海”



小编:是出于什么样的念头,决定组织《走进海洋》这门课的呢?

洪华生:其实,我一直很想把全校的人都“拉下海”(笑)。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今世界上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必需在海洋中找到出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安全和国家权益。这是我们这代人,乃是下代人的光荣职责。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厦门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设这门课,也是希望能够发挥厦门大学面向海洋的特色,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关注海洋,热爱海洋。其次,我校有着雄厚的海洋学科建设背景。自1946年设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以来,迄今已经成立了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两个学院,还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重点实验室,还成立了一个文理学科交叉的“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2]。再具体到课程上,我们可以看到,受邀演讲的是一支十分优质的教师队伍,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戴民汉,“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高树基、傅琨成、李忠平,“青年千人计划” 特聘教授史大林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水平都是非常出色的。负责组织课程的刘敏教授,她不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是一个专业素养高、品质优秀的教师,所以我也极力推荐将这个工作交给了她。

不仅是我们早有这样的念头,学校也十分地重视,认为需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让全校都能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在此前的交流中,张彦书记也表示,希望海洋与地球学院和环境与生态学院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向全校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很高兴校领导和我们想到一块了。



Part 2 海洋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大环境



小编:所以把它开成了核心通识课程。

洪华生:对。海洋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大环境。海洋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喝的水,吃的鱼,风浪带来的自然灾害等等,这些都和海洋有关系。我们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很多人从事比如资源、环境、经济、法律、信息、技术、历史等等方面的工作,都能和海洋相关,尤其是在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我们厦大人感受更深,不是碰到台风校门口淹水吗,这也是和海洋有关系,海水倒灌呀(笑)。

小编:海洋本身就是很有趣。

洪华生:是啊,我有一个来自东北的学生,是化学系的。他以前没见过海,结果来到厦门大学以后,爱上了大海,成了帆船队队长,。我鼓励他说,海洋污染领域很需要具有化学基础知识的人。结果他真的来读我的博士,利用他本科及硕士海洋事务的专业知识,专门研究油污染的科学和管理问题。

小编:这就是跨学科的优势啊。

洪华生:是的。一开始把课程设在思明校区而不是翔安校区,就是因为我们觉得,相较于理工科的学生,文科的学生更应该要加强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跨学科在本科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本科教育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广阔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大视野。因为他们毕业后,可能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本科教育应该塑造他们学习和理解各种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的需求。和通识教育中心合作,将《走进海洋》开设成为一门核心通识课程,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从这一学期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Part 3要成为具有海洋精神的人



小编: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呢?

洪华生:我觉得吧,像我们厦门大学的学生,来到厦门之后都应该下海学会游泳,去了解海洋,关心海洋。我有的学生不会游泳,我说你们这样其实是不合格的(笑)。在大风大浪中搏斗,学习海洋的坚毅和包容,这才是海洋的精神。

小编:现在学校规定本科生一定要修游泳学分才可以毕业。

洪华生:那真是太好了。这不仅是一个技能,更是一种对海洋的认识和感情。希望大家都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对海洋产生更多的了解和责任感。

小编:其实我们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也已经成立两周年了。这两年来,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式课程,包括《走进海洋》,最近也在反思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包括是不是应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课之类的?

洪华生:最开始做课程设计时,老师们还不是很能把握课程的内容深度和难度,准备的会更专业和深入一些。后来考虑到作为一门全校性选修课,我们在内容设计上做了适度的调整,具备更多的普及性,又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课程。在明年的课程上,我想我们还可以更有趣味一些,比如分享一些出海考察的趣事,海豚如何救人故事等等,让同学们能够更直接地融入这个情境,也更有兴趣听我们的课程。

我还希望有其他学科更多的老师共同来对话。如请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来讲海洋物质利用;请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来一起谈谈海洋生命起源;请法学院的老师来聊一聊海权法等等的。

小编:对,我们学校还有海洋史学、海洋考古、海商经济等等许多和海洋相关的优势学科。

洪华生:是的,像海洋考古的老师就很适合来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对话,如海底探宝,海上丝绸之路等,我想也会很有吸引人的。还有刚刚你说的小组讨论,如果能在课堂的现场,让同学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我相信也是很有益的。类似这样的许多尝试,我觉得之后都可以再不断地去完善它,把这门课做得更好,将来有机会再扩大到翔安。

[1]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简称MEL)于2005年3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2015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立足基础研究,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主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注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实验室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科学研究力求具备国际视野,管理体系参比国际标准,文化建设崇尚自由宽松,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和创新性人才聚集的基地。http://mel.xmu.edu.cn

[2]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英文: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COMI 院)是厦门大学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2005年10月成立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平台,整合相关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为海洋与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http://comi.xmu.edu.cn/

对于习惯了陆地的我们而言,海洋是一片邈远的内太空。它的蔚蓝和黑暗,充满未知、机遇和美好。“下海”畅游,何乐不为?让我们来年课堂上再见,继续点亮这盏知识海洋上不灭的灯塔!

图文/吴艺 沈东亿

后台编辑/陈心怡


    关注 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