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一起 籽玉之源

 

和我在一起 | 连载(之三)...

“乙二三”
伯乐相“马”
百度“倔强”,得到的解释: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按照自己的脾气,不听别人的指导来做事。

一直以来,我就是那匹倔强的“马”。直到有一天……

也许,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伯乐一、二,知己三、两,而“乙二三”和我便是如此这般默默陪伴、相互给予的朋友。虽不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我们已相识25年。毕业后的“乙二三”落户上海,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大家曾经不远千里一聚,却喝着杯中的酒,整晚默默无语。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交流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从人生的低谷中爬出,阴错阳差地被一枚和田籽玉带到苏州,“乙二三”的放大镜终归派上了用场……
伯乐牵着“马”,能否见到梦中的雪山?
又见和田
匆匆又是一年冬来到,再次踏上和田这片神奇的土地,已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烤包子”和“羊肉串”还是那么的可口,热扎克和邻居们依然格外的热情。

去年,从容登山的老者请我到家里做客,并留下珍贵的照片。而今,热情的老人正因为那次相见,执意肩负向导带我们进山(后来,正是因为有老人相助才化险为夷)。

回忆过去







艾麦提老人的家 | 可爱的孩子 | 精致的木雕
艾麦提老人热情好客,祖上几代均为虔诚的伊斯兰信徒,每天他都要做五次礼拜,日复一日,雷打不动。

五时拜在时间上大致安排为晨礼(邦搭)—从拂晓到日出期间礼拜;晌礼(撇失尼)---从中午12:15起至日偏西期间礼拜;

晡礼(底盖雷儿)----晌礼结束起至太阳落期间礼拜;

昏礼(沙目)---太阳落至红霞消失期间礼拜;

宵礼(胡夫滩)---由晚霞消失起至次日东方亮期间礼拜。
每日五次礼拜也称为“五时拜”
馕是新疆各民族喜爱的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热扎克带我们准备足够的馕和水,路途遥远,以备不时之需。

和田的馕
随处可见的馕饼小摊
确认油箱加满,我们启程。经过通古孜鲁克、通过检查站、从丘陵到群山;路上,热扎克做翻译,我们得知每年“开斋节”,艾麦提老人都会将一些财物分发给贫困的人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的理解:相当于佛教的“布施“)。相信艾麦提老人善因一定有善果!

“白龙马”一路爬坡来到了67公里界碑,我们停下稍事休息;听到山谷有敲击声,于是探个究竟……

远处的“白龙马” | 探寻“敲击声”


山里的挖玉人 | 吐尔迪在岩壁上记下我的电话号码
是几个外乡的挖玉人,他们徒步上山半个月了,剩下的食物很少,每天只能喝谷底的河水;我们学习喀斯木老人布施:将几个馕饼留下,希望他们不要饿着肚子干活。吐尔迪高兴的啃着我们送他的馕饼,说:一发现玉,就先给我打电话。淳朴的人们,祝你们好运!

继续前行,“白龙马”群山中盘绕,海拔在逐渐抬升,车窗边的山体上黄土越来越少,岩石越来越多,岩块也越来越大。向右绕过前方的大山,视野豁然开朗。公路两边散布了很多黑色的煤灰,这让我想起了S216路标上的“布雅煤矿”。果不其然,我们已经出了大本营115公里之多。

绕过前方的大山 | 路边的黑色煤灰


S216起点路标 | 隐约可见布雅矿井


手表显示已经海拔3500米,气温零下5℃。这意味着我们之前向上爬了2000米,气温降低了近20℃;脚下的冻土踩起来很硬,隐约可以看到地面白色的冰霜。一群漂亮的骆驼在神游,去跟他们打个招呼……

How are you 漂亮的骆驼们
“山里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忽然天色大暗,抬头间雪花纷纷落下,这也太快了吧???!!!



“伯乐”牵着“马”
我和“乙二三”在高原风雪中留下珍贵的合影。至于谁拿“放大镜”?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惺惺相惜、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无需过多言语,一起看路上的风景!

爆料
发稿前的聊天记录
喀什塔什乡
       喀什塔什乡地处昆仑山缓冲地带,是一个典型的牧业乡。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比和田市高2000米,为高寒山区气候,有天然的草场120万亩。

想:到了夏季,整个草场犹如一张天然的绿地毯,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牛羊满山坡……



“喀什塔什乡”直行,右转去"皮西牧场" | 喀什塔什乡简介



冬天的西瓜吃起来什么味道? | 路边一家挨一家低矮的杂货铺



一边是沿山坡而建的简陋民居 | 一边是新建的联排平板房



远处隐约可见雪山

进入喀什塔什乡之前开始下雪;而乡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向南爬坡几公里,眼前却是雪白的仙境。除了神奇,我无话可说!

艾麦提老人:晴好的天气站在这片高原草甸向南方望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慕士山”,山顶终年积雪,雄壮巍峨(慕士山海拔6638米)。











雪白的仙境

从拥堵的都市来到无边的草原雪场,无论如何,我们都想回到童年——三人雪地开仗!几个回合,已是气喘吁吁。若不是艾麦提老人及时阻止,估计我们的愿望又要“戛然而止”在这海拔3800米的雪地上。

喘着粗气,我们向喀让古塔格村进发!雪后的沙石路面虽然不滑,但是相当泥泞。“白龙马”小心翼翼带我们沿盘山小路下降到深不见底的山谷。





“白龙马”带我们沿盘山小路下山谷





通往村庄的桥梁 | 河水宛如山间镶嵌的宝石

路标指引我们穿过桥梁,然而只走了几百米,便发现道路已经容不下“白龙马”那庞大的身躯,只得退回驻足留念。

艾麦提老人说:玉龙喀什河到了喀让古塔格村,向上就没有和田籽玉了;再向上只有山流水料和山料,所以我们已经到达了籽玉的源头。这让我心里的遗憾大大降低, 其实到达喀什塔什乡,地图上的河流与公路就到了尽头,而我们又继续前行了将近20公里。

忠实的“千里马”
(想去喀让古塔格村或者更远,他们胜过“白龙马”)






我们就在这里

正当我们停下来准备拍照,山谷上方瞬间黑云压顶,大风呼啸。由于天色,艾麦提老人的礼拜时间到了,于是我们下车,将那狭小的空间留给他虔诚祷告。

然而仅仅不到5分钟,狂风暴雪就将我们赶出了山谷……



天气突变



我们下车感受山口暴风雪




风要把我吹走了,钻进“白龙马”逃命

尽管反应迅速,可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10分钟之后,群山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当我们拼命爬行至山腰,“白龙马”四蹄打滑,无论热扎克怎么“扬鞭”,都无济于事!和田常年干旱少雨,对于湿滑的雪地,热扎克自然驾驭不了。

换人!以我20年的驾驶经验,必须出马!

我将“白龙马”牵回平缓的坡道,开始向坡顶进攻。为了不让车速下降过多,我甚至过弯用上了漂移,大家紧张的抓紧扶手,面色凝重;“白龙马”左摇右摆,似乎就要脱缰;尽管如此,依然进攻了四次才勉强冲上坡顶。下车俯看山谷,深不见底,不禁背后一丝凉意。


从这里开始进攻 | 四次才冲上这个雪坡


停下俯视山谷,顿感气温下降10℃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下一个坡道更陡更滑,无论如何,“白龙马”都动弹不得;只比热扎克多挣扎了一个坡道,便豫驴技穷了!坡上坡下找手机信号,结果——我们四人均不在服务区。

艾麦提老人留我们在这里等待,独自拿着手机徒步踏雪,向喀什塔什乡方向寻求救援。

山间的云雾行色匆匆,令我们在现实与仙境之间徘徊……

如果今晚我们被困在这里,保暖将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气温已是零下10℃,而我们的衣物不够厚实,车里开着暖气,汽油一定坚持不到天亮。所以,暖气每开一会儿,就必须熄火节省燃油;如果晚上山上有狼,我们最好趁现在找些木头用来夜间生起篝火……我们三人正在商量对策,天空再次上演“川剧变脸”……



云雾背后有太阳



云开雾散 晴空万里

似乎有意捉弄,太阳将云雾撕开,蓝天白云乍现,顿感神清气爽。“乙二三”像个孩子,站在悬崖边拥抱蓝天白云。 刚才的担忧随云雾消散得无影无踪。

好事成双:四位维族老乡路过,热扎克跟他们维语一番,大家决定推“马”上山!我们从路边的积雪下方拔草搬土块,铺垫在路上,由我驾驶,大家推车。“乙二三”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每每念到昆仑,心中总有温暖。



更陡更滑的雪坡 | 路遇热心人


众人推车

几经周折,上了这道陡坡,前方又遇艰辛,而天色渐暗。几位维族老乡已是满身泥土雪水,但是我们没有摆脱困境,他们执意不离不弃,大家继续齐心协力艰难的前行。气温已经零下15℃,“白龙马”在雪坡上东倒西歪,路边能搬动的土块碎石都被搬出来了,两个小时我们只向前爬行了不到500米。



攻不完的雪坡

希望之光由远及近,艾麦提老人艰难翻越了不知多少雪坡,终于联系到了喀什塔什乡的好友,四驱皮卡前来营救!

剩下的十几公里,四位维族老乡骑着摩托车远远跟随,如需帮助,随时出手。



救援车给“白龙马”拴上牵引绳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摆脱困境
当我们冲出山谷,已近半夜12点钟,四处漆黑寂静。不经意抬头,惊喜漫天星斗触手可及。

后面的路,骑摩托车的老乡轮流上车取暖,一路为伴。“好汉歌”也一路山间回荡……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地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 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嘿嘿 全都有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呀 依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
……
苏巷和玉 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之一)和我在一起 | 初见和田
(之二)和我在一起 | 巍巍昆仑
(之三)和我在一起 | 籽玉之源
一方是雄浑壮阔的昆仑
一方是温婉细腻的苏州
远隔万里
却因和田玉而紧紧相连
又是一年冬来到
老刘将再赴昆仑
“猴年”春节过后
讲述苏州的故事
……


苏巷和玉 微信订阅号:SU_JADE


    关注 苏巷和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