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为祖国的未来提高素养

 



走进剧院



始尝 试 不 粗 糙 的 生 活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盲”。美盲是什么?画家...

从   走进剧院   开    始
尝 试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盲”。

美盲是什么?画家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他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

美盲,指的不是物质,不是知识,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的能力。

如果缺少一定的审美能力,生活就展现出最“粗俗”的一面,再多的物质、知识和文化也无法领悟生活之美,更不用说用美装扮生活、规划生活。



看外国电影,或者去国外特别是欧洲旅行,你会发现建筑是美的,人们穿衣服也好看。

审美其实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并且产生幸福感。

我们见到大山大海,都会惊叹:好美!这是本能。

但审美能力天赋只占一部分,更重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小时候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当年蔡元培就提倡过“美育”,但是直到现在,这一块在国内还是非常缺乏的。音乐、美术这样的科目被当做“副科”,没有被纳入考试或者测评的范畴中;学艺术的孩子被刻板的认作“学习不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审美教育。

我们的艺术审美教育跟不上,甚至很多家长自己也是美盲,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十分常见。

但是在欧美国家,对孩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却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欧美国家,从幼儿园起,就有老师带着他们逛美术馆,学习艺术史,欣赏美术作品。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



在波兰的“歌剧教育”十分出名。华沙大剧院有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和音乐剧四个剧团,每年大约要演出200多场,98%的剧目是波兰作者根据波兰民族音乐、歌舞和剧本创作的。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大中学生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5%。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艺术素养。”


大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专场演出。用经理的话来说,这是“要为大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我们希望所有的波兰年轻人都有机会到这里看演出,来接受波兰文化的熏陶”。

如果你想增加点艺术细胞,摆脱“美盲癌”的困扰;或者培养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及审美能力,走进剧院吧,也许这正是你需要的。


    关注 剧院百灵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