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直播行业乱象如何打破?且看LIVE直播金牌主播榜背后的行业逻辑

 

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直播行业在2016年乱象频出。...



传媒内参导读:直播平台上的播出内容与以往的互联网内容有所区别,内容形式被淡化,开启的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时代。



来源:传媒内参(转载请标明出处)

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从崛起到平复的时间越来越短。2016年直播经历了快速崛起、迅速蔓延,乱象横生之后,在2017年初进入冷思考阶段,各家直播平台都寻找着自己新的发力点,其间政策的监管和市场的冲击双向袭来,围绕直播而产生的300多家平台也历经了几番洗牌。但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直播的红利期已过,直播依然是风口,如何把握风向才是关键。


乱象丛生的直播行业
2017年如何破局


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直播行业在2016年乱象频出。

首先是内容乱象,为了搏出位,搏流量,一些直播平台不惜用不可描述的场景作为吸睛点,低俗内容的传播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同质化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三百来家直播平台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都是依托主播的UGC内容,没有新的内容产生强有力的竞争。主播就成了平台交锋的争抢对象,也因此导致了下一个乱象,即平台之间高薪挖角,行业内商业关系的混乱。
早在2015年直播行业之间的挖角大战就已开始,先是斗鱼TV豪掷6000W从虎牙TV连挖6人,随后龙珠TV和熊猫TV在斗鱼TV挖走几十人。到了2016年,砸钱挖角并未停止,主播跳槽已成常态。曾有直播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最不能忍受的是你来我这里挖主播。”由此导致的主播和平台之间,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止,这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主播也并不是如表面上一般风光。2016年11月,北京晨报报道了“要播”直播平台主播讨薪事件,近500名主播在“要播”直播近1个月后,既没有拿到承诺的底薪,也无法登录账号兑换直播礼物提现,且“要播”方面的经纪人失联,百名主播遭遇讨薪难。

有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主播、工会和平台的分成比例大致为30%、10%和60%,如果是没有工会环节的直播平台,主播与平台分成大致为40%、60%。平台虽然已分得大头,但如果对于一个处于亏损状态的直播平台来说,欠薪就成为控制支出的方式。
为了整治直播行业的乱象,国家出版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外力介入是一方面,但对于行业来说,由内而发的力量,例如建立活泼的、年轻化的、正向的内容生态,建立丰富的、多样化的、具有吸睛魅力的人才机制等,才能真正促进直播行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对于部分直播平台来说,已经认识到“乱象”所带来的危害,各家都在积极寻找破局之力。例如花椒直播选择跟高端明星合作,来疯直播选择以互动综艺为发力点。而LIVE直播则选择了“强化个人品牌”的“主播运营、网红孵化”的破局方向,从直播行业的根源出发,解决人的问题。


重金打造健康、健全的网红机制
LIVE直播破冰一战


直播平台上的播出内容与以往的互联网内容有所区别,内容形式被淡化,开启的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时代。2017年LIVE直播斥资1.2亿元强势打造主播职业化造星战略,正是以“人”为行业破局点,建立健康健全的网红机制,以主播利益、权益优先,形成良好的商业关系,并为行业输送优质的主播资源,公开透明,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生态。

LIVE直播打造主播职业化造星战略首炮推出了LIVE直播金牌主播榜单。2月份LIVE直播金牌主播正式开赛,活动内容极具吸引力:
除了给主播的优厚奖励条件,LIVE直播还将实行主播工资日结,主播、工会、平台的三方分成比例也将透明公开。

作为巴士在线旗下的移动视频社交的全民直播平台,LIVE直播覆盖全国25省市主流城市,触达1亿公交用户。在整个网红机制的搭建中,LIVE直播依托巴士在线的优质资源,推出“千百十造星计划”、“全年网综的高密度线性立体式轰炸”、“星素搭配”和“行业首创季度盛典”四个步骤,欲打造一条完整的造星产业链。
首先LIVE直播将从颜值,素质,才艺等多方角度选拔出1000位优质主播,再从中着重打造出100位金牌主播,最终脱颖而出塔尖10名钻石主播,形成职业主播的金字塔结构。同时联合100家公会进行规模化指导包装,依托于专业公会的敏锐嗅觉捕捉用户需求点,结合挖掘主播个人特色,差异化定位,突出主播个性魅力。

其次LIVE直播将为魅力主播量身定制近千档网络综艺,由专业团队策划执行。不仅如此,LIVE直播首创季度盛典概念,每个季度都会举办盛典活动向行业内以及全民推荐优质的主播资源,搅动市场,促进主播的规范化竞争。
平台方斥巨资促进主播资源的良性循环是一种行业责任感,需要魄力和实力的双力加持。 LIVE直播平台率先提出“主播职业化造星战略”的核心价值观,从人的角度来说,是帮助有梦想的、有才艺的普通人走上正轨的艺人道路,更是为行业构建良性的商业关系;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平台干预保证了内容的高质量和丰富性,同时也规避了“剑走偏锋”的眼球策略,将内容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助力平台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对不良行业生态的破局;也是对内容供应链进行的整合,促进产业链的分化与成型。




    关注 传媒内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