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只有630克罕见的温州“袖珍婴儿”小希希勇闯生命难关

 

出生时胎龄只有24周,体重630克、身长只有33厘米……...





出生时胎龄(怀孕的时间)只有24周,体重630克、身长只有33厘米的罕见“袖珍婴儿”,经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人类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能自主呼吸会自己进食,体重已2880克,达到了正常出生孩子的体重范围,身高也长到了48厘米,正在茁壮成长。

“龙凤胎”早产

男婴夭折,女婴救活


昨天下午,在附一医新生儿科的病房,“希希”被“全身武装”妈妈小璐(化名)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小璐今年30多岁,结婚已经十多年了,让夫妻俩揪心的是,一直怀不上孩子,不得已,夫妻俩尝试人工怀孕,经过4次人工授精后,小璐终于如愿以偿。

得知还是“龙凤胎”,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能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夫妻俩自然是百般呵护,小璐成了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包括所有的产前检查,她都一一按照“规定动作”完成,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小璐怀孕20多周后,一次看似普通的咳嗽,却让她感觉到了身体“严重不适”,腹中的两个小家伙就不“安分”起来。

去年12月29日,小璐在离温州数百公里外老家当地医院检查后,当天就被转送到附一医。次日下午,小璐出现宫缩产下了“龙凤胎”,其中男婴在次日不幸夭折,女婴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活了下来。
迎接小生命

五个医生十多个护士抢救


“要不是早产,她昨天才迎来40周的胎龄,然而她却比预产期提早了16周就出生了,真的太小了,小到她的腿只有成人的食指这么粗,全身皮肤透明,就像个水晶娃娃,显得格外脆弱。就连打针时,胶布都不能贴,一贴皮肤就破了。”附一医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张玲玲说。

回想起这条小生命来到世上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张玲玲也是一脸兴奋与激动,她说:“她能活下来简直太不容易了,胎龄24周,真正意义上还只能算是个胎儿,算起来,今年4月19日才是她该从娘胎出来的日子。”

张玲玲介绍,为了迎接这两个小生命的到来,她们准备了五个医生和十多个护士,抢救出生婴儿直接在产科手术室进行的,孩子出生后,立即对他们进行了心肺复苏,插上了呼吸机……

这么小的胎儿,全身脏器功能很不成熟,医院高精尖的抢救治疗设备都用上了,遗憾的是男婴没有抢救过来,女婴挺过来了,但也是戴了一个多月的呼吸机,后来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又出现了血液感染并诱发了败血症。整个抢救及护理过程非常繁重,曲折不断。
取名叫“希希”

顽强地挺过了五个难关


张玲玲说,这么早就离开了妈妈的肚子,她至少要挺过五个“关卡”,幸运的是,她都挺过来了。

第一个是体温关,医院为她设置了一个模拟成与母体一样温度与湿度的暖箱,这个暖箱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5℃,湿度稳定在90%。第二个难关是呼吸,起初的一个半月,她靠呼吸机存活下来。第三个难关就是抗感染,这也是最难的,由于是早产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非常差,任何一种病菌的进入都可能被传染,所以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都丝毫马虎不得。除了抗菌素用了一个多月,她的所有抢救用品也都是做到了专人专用,包括所有的衣物都是经过高温消毒,所有接近她的医护人员必须消毒双手,做到一尘不染。当然,营养也是一个难关,通过手臂静脉输送来完成营养供给。还有一个就是黄疸关。

从对她抢救的第一天起,她成了新生儿科的“超级保护对象”,24小时都有专人看护着她……经过超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小家伙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一个半月后,她就能自主呼吸了,两个星期前,她已经能够自己进食,目前每小时能吸食40毫升的牛奶。如今的她体重已有2880克,达到了正常出生孩子的体重范围,身高也长到了48厘米,目前总体状况非常稳定。

张玲玲说,看到小家伙能挺过来,新生儿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高兴,前些日子,大家给她取名叫“希希”,借此带给她更多的希望。

如今,希希已经与正常出生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但是她的体质相对要弱一些,因此后续的护理还得跟上。早在一个月前,医院就把希希的父母叫来了,不定期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试着接触孩子,甚至让希希的妈妈亲手给她喂奶。

附一医新生儿科护士长冯小芳说,早之前她们就开始教希希的妈妈如何护理孩子,包括给孩子洗澡、喂养、头部的护理。除了这些,环境对于希希应该非常重要,毕竟她不同于其他孩子,包括房间必须每天要保持通风,避免过多的人来探视等。
“宝贝,加油!”

接到过七八次“病危通知”


听了医护人员介绍抢救过程后,希希的父母睁大了眼睛。小璐说,孩子出生后就被抱去抢救了,后来她回家坐月子的时间里,只有丈夫与医院保持着联系,很多事情丈夫都还瞒着她。后来才知道,医院在抢救孩子的过程中,已经给他们下了七八次“病危通知书”。

希希的父亲说,回想起这些日子,那种感受真的很不好受,每次医院来电话,他就很紧张,虽然很希望得知孩子的消息,但又生怕得知孩子出危险。有几次,他都是接到电话后立即驾车两三个小时赶过来的。

小璐说,到了100天的时候,她才见到了孩子,这之前,医院都没有让他们看孩子,怕孩子感染。当她第一眼看到孩子后,心情真的很复杂,好心酸,也很自责,怪自己让她这么早来到世界上,这么小,吃了这么多苦。欣慰的是,孩子对她微笑了,还有各种表情。

每周四是探视的日子,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夫妻俩,每次都是开了两三个小时的车准时赶到医院,为的就是能在这宝贵的几分钟内看到孩子,了解一些孩子的情况,看看孩子是否长大了,有哪些进步等。

每次来,夫妻俩都会在家属留言本上留言,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长起来。“宝宝,上星期医院里的妈妈们(医生和护士阿姨)给你取了个小名叫希希,我们说取得很好,你是我们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宝贝,加油!”

小璐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接下来,夫妻俩已决定在医院附近租个房子住下来,方便孩子到医院随访。而对于孩子的这段经历,小璐说,等孩子长大后,她会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会更加的坚强。

新闻链接
搜索
3名“袖珍”女婴


200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也成功救治成活了一例全国罕见的超早早产儿,身怀三胞胎的孕妇早产,仅24周又5天就产下了3名“袖珍”女婴,体重分别为710克、790克和780克,个体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出生才710克的老大和790克的老二都顺利挺了过来。遗憾的是,老三由于身体状况太差不幸夭折。

来源:温州晚报、温州日报

王骁/文 李立/摄


    关注 健康温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