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冬夜(2017春节系列)

 

故乡的样子真得变了,这才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的村容村貌已荡然无存,而今的房子横成行,竖成趟,路修的又宽又平,可院子却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如果不是长期住在...





冬日的太阳落得较早,五点刚过,便着急忙慌地躲到了西山后边,只给天空留下一片绯红,又一眨眼的工夫,连那片绯红也不见了,只有那勤快的太白金星高挂在西天之上,忽闪忽闪眨着眼睛。

这个时节,白天时,村庄里的人都喜欢三五成群地站在街上晒太阳,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的段子。可一到夜里,整条大街却空空如也,悄无声息。由于工厂放假,天空一下子晴朗起来,没有了雾霾的遮挡,看起来分外清纯,满天的星斗也格外多,格外亮。

父亲零五年走的时候要求我们弟兄三人每年一家陪母亲过年,而今十二个年头过去了,今年该我值班,除夕的前一天便早早带上过年的东西,回到了老家。贴春联,备香纸,打扫卫生,置办宴席,一天下来,说句实在话,还真有些疲惫,还有,可能对煤炭燃烧后释放的二氧化硫有些不适应,晚饭后我便开始不停咳嗽,那种嗓子眼受到刺激后控制不住的咳嗽,于是便走出院子,来到了清风吹拂的大街上。

街灯早已亮了起来,发着昏黄的光芒,不时有人家燃放烟花,随着一声声爆裂,一朵朵光芒四射的花朵在屋子的上方炸开,将半个夜空照得铮明瓦亮。

村子中间这条大道有一里长,从村东头一直穿到村西头,然后被一面硕大的照壁挡住。这照壁过去是没有的,据说以前村里人老出事,村委会的人便请了一个先生给看了看,说这条大道贯通整个村子,破了风水,得挡一挡,于是便有了它。还别说,自从这个照壁建起后,村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真得少多了。

走到照壁下,黑暗中我抬头望了一眼上面“村运恒昌”四个金色大字,便像在城里时候一样,开始很夸张地甩起胳膊向东走去,有人说治疗肩周炎,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故乡的样子真得变了,这才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的村容村貌已荡然无存,而今的房子横成行,竖成趟,路修的又宽又平,可院子却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如果不是长期住在这个地方,邻居家串个门真有可能走错地方。不像过去,虽说是土路,没有电灯,可哪里有个园子,哪里有条胡同,哪里有盘石碾,甚至哪里种着一棵槐树,哪里有个土堆都一清二楚。小时候,大年夜,自己一个人挑着灯笼在村子里乱串,捡拾没有爆炸的小鞭炮,绝不会迷路。

在村子东头路北,有两口老房子,估计是村里仅存的老屋了,其中一口是我父亲老师家的,上小学时候我们都会从他们家屋子后边走过,以它为参照,东西南北分辨一下,我还能想象出当初街道的模样,还能想象出哪里曾经有个草垛,哪里有道深沟,可或许过不了几年这几间屋子也就不存在了,恐怕那时儿时的记忆也就真成记忆了,像我们的小学那样。

当年在村子最东边是我们的小学校的,由两排房子组成,每排房子各有俩教室,没有院墙。记得前排教室的门前挂着一口大钟,每每要上课时,王老师就会将书本夹在腋下,慢条斯理地走到钟下,拽一下拉绳,“当当当”敲响那口大钟,然后哼着小曲走进教室。而今这里早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一排排住宅将那段时光永远地压在了下面。原来是厕所的地方也被改造成了一个健身场所,那南边不远处曾经有一棵又粗又高的大榆树,每到夏天,张开的枝干能遮住大半个院子,如今坐在那些健身器材上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树上知了的叫声。

沿着那条路继续东行就出村了,以前那是条土路,老少爷们去赶集,孩子们上初中都要走那里,现在因为沾了村村通工程的光已经被改造成了水泥路,这一改真得大大方便了村民,不仅收下粮食来有了晾晒场所,到了晚上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出来散散步,遛遛弯,吹吹野外的风。

当然近十几年最大的变化还是村后建了大莱龙铁路,村前通了高速路,出村三百米往南一拐就上了荣乌高速的高架桥。或许是过年的缘故,站在桥上望去,公路上漆黑一片,几乎看不到几辆车,但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我们的村庄。夜空下,因为两条交通大动脉的衬托,那个当年偏僻落后甚至水电都不通的小乡村竟也有了几分姿色,多了几分妩媚,在这个冬日夜晚里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本文写于2017年2月6日

往期回顾

母亲和她的花猫(2017春节系列)

村里那些光棍们(2017春节系列)

大花猫回来了(2017春节系列)




    关注 寒江书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