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插图的闲言碎语

 

张丽华,1958年出生在山东广饶县,18岁时来山东艺术学院学画,七年学习后留校当老师。至今已有绘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有的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的画书和画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颁发的全国读物、绘画一等奖。...



自述
张丽华,1958年出生在山东广饶县,18岁时来山东艺术学院学画,七年学习后留校当老师。至今已有绘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有的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的画书和画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颁发的全国读物、绘画一等奖。课余写了几本书,得以出版、获奖。还为人家设计过许多壁画雕塑的稿子,比如泉城路芙蓉街的《老残听曲》、泰安高铁站《泰山颂》等。现在仍然教学、画画、写文章,遇有好的小说,还会应嘱作插图或连环画;用画让脑海中的图景重现出来,是一件快乐的事。
插图的闲言碎语
张丽华
■■■
好像是马尔克斯说过,作家的前六本书都是自传。这样说来,每篇小说中也必有一份作者本人的生活情境,而我,在用画去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就无形中加进了许多个人的影子。如果我也有着和作者一样相似的经历,熟悉小说中的人和事,画起来顺理成章;如果没有,则可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陌生的生活,试图再现小说意境。

我小时候读书,是从看画开始的,后来读小说,也首先翻翻有没有插图,是什么样的插图。好的插图能勾引着读进去,渐渐地,文字和画的意境合而为一,在脑中形成一种境界,共同左右着阅读的趣味;坏的插图则如咯牙的砂子,破坏阅读的心情。我在童年少年的阅读中是看到不少优秀的文字和图画的——这在孩子心中会形成一种印记——久之,在脑海中便建立起一个图画、一个优秀图画的存储世界,所以到后来看画,一经入眼,便知画的深浅。

我国书籍重文图并茂,有“图书”一说,尤以文学类书为甚,密匝匝的通篇文字中出现一块“空地”,然后有一帧精美的插图铺展其中,恰如呼吸的“气口”,令人在阅读中有了喘息的调节。

以画来对接文字是最难的,就像人说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凭什么让人家接受你为千万个读者框定的形象和气氛?我一直不敢看带插图的《红楼梦》也是为此。插图插文字关节处以令读者注意,也为读者提神,就见出了图画作者的高妙。要懂得文字意思,知道作者设下的环扣,紧要处予以“点睛”;小说像“连环画”,插图像“幻灯”。好的插图必得吃透文字的原意,准确反射出作品的人物、故事、情境、氛围、乃至文风和作者性情,远不是均匀地随意翻开几页,看看上下文字的关联插笔就画那么简单,插图要插得有修养、有格调、有文化,是另一个与文字平行意义的存在。与文字若即若离,不可像看图识字般贴得太近,也不可信马由缰离得太远;文字对于插图是一个限制,又是一个启发,插图看似对文字的情景再现,实则是调动生活积累的再度创造,它应该像冰山之一角,透过它,能感受到文字后面的深沉存在。我脑海中常常会泛起那些经典插图的记忆,不惟技术,尤其看重意境。这又如为歌词作曲,好的歌曲使歌声流传久远,甚至脱开唱词而可单独存在,优美的旋律依附于好的歌词又不是附庸。所以有人说,小说和插图在沉睡一段时间后要各自独立,插图终将要脱开文字的佑护或束缚走向自己应呆的处所,像陈洪绶的《水浒叶子》《西厢记》插图,它们从文学史走进了美术史,这就提醒画家,注意插画心态,注意手下工夫,不可小觑,不可懈怠。

聪明的编辑老师要求插图要“搭”,“搭”就是联结、支撑、和谐、协作,虽是一个字,做到却很难。我力求画风与文风的“搭”,不知“搭”上了没有。

2016.2.4腊月廿六,是日立春

《百年中国》系列插图
《百年中国》1 汉武帝
《百年中国》2 唐太宗
《百年中国》3 杜甫
《百年中国》4 李清照
《大浪淘沙》系列插图


《大浪淘沙》1
《大浪淘沙》2
《大浪淘沙》3
《大浪淘沙》4
《彭德怀与孩子》系列插图


《彭德怀与孩子》1
《彭德怀与孩子》2
《彭德怀与孩子》3
《彭德怀与孩子》4
《彭德怀与孩子》5
《彭德怀与孩子》6
《彭德怀与孩子》7
《彭德怀与孩子》8

更多文章
韦辛夷主席--追晋摹唐书迹晒
阅读于明诠
于明诠 | 接前贤意绪  写胸中激情
中国画水墨人物——李兆虬先生的“美女图”
画师李公振坤写真赋
仇东 | 依山恋水
质朴的  自然的  ——读陈师超的书法
济南如舜文化

传播收藏知识,弘扬艺术大家思想,引领艺术品投资方向。


商业合作或投稿,请联系以下电话或邮箱

合作:18354158877    66167910@qq.com


    关注 济南如舜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