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高秉涵:漂泊一生的他,将战友的骨灰悉数带回家乡

 

大时代之中的小人物,小人物心里的大情怀。...

一生的亏负


1963年冬天,一名台湾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了一只轮胎就跳入金门海峡,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再看一眼妈妈。可惜游了一整夜的他,被回流的海水又冲回了金门。

按照当时台湾的法律,他被判处死刑。
败退台湾时,国民党军队为补充兵力而疯狂抓壮丁


这起金门逃兵案的审判人,名叫高秉涵,山东菏泽人。与士兵一样,他也是颠沛流离不得已来到台湾。后来他曾对别人讲:

「如果我是他,我会比他还逃得快、逃得早。」

临刑前,这名士兵把几十年前买的药交给了高秉涵,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帮自己带给在家乡的母亲。这些药片几乎已成粉末,高秉涵拿在手里,忍不住痛哭流涕。

因为他在心里责怪自己,责怪自己竟然变成了一个杀死想要回家探母的儿子的刽子手。

因为他也想自己远在山东的母亲了。
海峡两岸的对峙
「我这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1948年,内战激烈。高秉涵的母亲担忧自己十三岁儿子的安危,在他的包袱里放了二十块袁大头和一张初中新生入学证明,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头后,就让他离家投奔南京的学校。

离别时,高秉涵只顾着吃手中的石榴,就这一口的时间,当他再抬头时,同学对他说:「你妈刚才喊你。」

他赶紧扭头,车却已经拐过弯,他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高秉涵说:「我这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童年高秉涵与母亲的合影
漂泊一生


后来,高秉涵辗转来到了台湾。靠着母亲在他包袱里放的那张入学证明,高秉涵在铁路局当小贩的时候,才有机会考上台湾国防管理学院的法律系,并在毕业后被派往金门担任了审判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于很多人而言,这只不过是一段上学时要求背诵的诗篇,对高秉涵来说,却是刻骨的伤痛。

每年大年初一早晨,天不亮他就独自到山上去了,对着大陆痛哭一场,用乡音大声地叫——

「娘,我想你。」
断肠人在天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高秉涵回到故乡,在村口他站了半个小时都没有进去。

村口一位老人就问老先生你找谁啊,他说,我找高春生(小名)。

「哎呀,高春生死了好多年了,几十年前就死在外地了。」
这时老人才隐约觉得,对面的人很像儿时的伙伴,他喊了声「春生哥」,于是两个老人抱在一起笑泪交加。

高秉涵家里的房子都不在了,这位13岁就离家,如今年过花甲的老人,终于站在了母亲的墓前,豪恸大哭。
将战友骨灰带回家乡


从1992年开始,高秉涵将当年与自己同去台湾的老友的骨灰一个个从花莲公墓接回。

大理石的骨灰罐,一个就七八斤重。他每年都坚持在春天和秋天分别带回大陆两个,然而很多都已找不回亲人。他就把骨灰撒在村子里的大槐树或者田地旁,对战友说:

「我把你交在这儿啦,落了土,你安心吧。」
高秉涵为自己的孙女取名佑菏,保佑菏泽之意,他说,将来如果还有小孙女出生——

就叫她佑华。

柴静对高秉涵的专访
Enjoy  Your Life.
葬我于高山之上,望我故乡
- See Ya -


    关注 有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