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模糊、错乱的茶之记忆

 

在陆羽的《茶经》之前,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家的茶饮是什么样的呢?...

 
------------  
雅致订阅 请点击上面 
蓝字
  ------------
 


撰文 / 一刀    美编 / 一纹



神祇初尝了茶的滋味;王带着王的女人,让茶饮传播于中原。可是,唐宋以前,茶是何种滋味?似乎谁都说不清。

据研究,早在陆羽之前二百多年的南朝梁,便已经出现了“茶”字,但它并不通用。直到唐代,“茶”才成为专用字,这归功于陆羽在《茶经》中准确无误地将“茶”字贯彻始终。在此之前,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家的茶饮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只能从少量的资料中,找到隐约、模糊,甚至错乱的记忆。
  食茶者最久远的文字记载之一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摩肩接踵”、“南淮北枳”这些成语,都出自他的外交典故。在《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晏婴食茗为常”。显然,那时候茶被当做食物,而不是饮料,或者它根本不是茶,仅仅是苦菜。晏婴居住的山东,那时候想得到茶,并非易事。但以他的外交家身份,我们也不能武断地否认:他吃的不是以茶制成的茗菜。
  茶叶作为流通商品最早的文字记录


王褒,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僮约》。文章中有两处提到茶,“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

《僮约》是王褒与其奴隶的服务规约,为什么写这个约定呢?这要从王褒的一次旅行说起。旅途中,王褒宿于寡妇杨惠家。王褒命杨惠家的奴隶“便了”去买酒,便了却拒绝了这个要求:“男主人买我的时候,只约定我为他守墓。因此,我不能为其他男人买酒。”王褒一怒之下,买下了便了,并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

虽然也有人认为,王褒烹的是非茶之茶。但是,从东晋时期《华阳国志·蜀志》关于“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王褒命家奴买的极可能就是茶,而且知道为什么要家奴去武阳买茶。
  最早用文字论述茶之功效的人


华佗,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还记得《茶之家谱·之一》提及的《神农百草经》吗,但我们无从考证,它确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华佗的《食论》收录于《太平御览》,其中关于茶之功效的文字,也被陆羽引用——“苦茶久食益意思”。无奈的是,《食论》的真伪,亦存疑。
  最早的茶诗之一


张载,西晋文学家。他曾游蜀地,登上成都的白菟楼,歌咏蜀国堪为安度人生的乐土。在他所作的《登成都白菟楼诗》末尾写道: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由于茶的曾用名太多,最早的茶诗无从考证,但是张载的这首诗,应是对茶确切无疑的赞美了。当然,诗中所说“蜀地芳香的茶更胜六清,它的美味传播于天下”是作者的夸张溢美之辞,当时茶的美味尚未获得社会公认呢。

正如开篇所述,唐宋以前,关于茶的记忆是隐约、模糊甚至错乱的。但是,茶的逸闻趣事已经渐渐多了起来,像“以茶代酒”、“酪奴”、“水厄”这几个常常被茶人们提及的典故,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在结束本篇之前,让我们再记住一个人。
  最早对茶的权威考辨


郭璞,两晋时期的博学家。他对《尔雅》中“檀,苦茶”作了详细的注释:

“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

郭璞对古代茶一物多名作了澄清,还对茶树形态、性状、作用以及采摘时期、茶名区分作了说明。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 / 分享 / 留言 / 关注

此文版权归“拾贰席”公众号所有。其他报刊、网站或公众号若需刊登转载,请在拾贰席的微信公众号上联系我们。

投稿 / 转载 / 合作  联系方式:(客服微信号)sex1yu





点击“阅读原文”品读《神农&芈月都是NO.1》


    关注 拾贰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