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进科幼儿园】温馨提示:给孩子立规矩的原则与禁忌

 

问题说明: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x26quot;怎么给孩子立规则x26quot;一直是个热门问题。也是很多父母...



  问题说明: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怎么给孩子立规则"一直是个热门问题。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那到底要怎么立规则呢?

       立规则的基本前提就是说规则不是死的,不是不能变化的。规则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主动地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为了压迫孩子,管制孩子,或者惩罚孩子。

       过于刻板地去给孩子立规矩,认定老子的话孩子必须得听,这些态度和做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另外,平日里缺乏对孩子的关注、陪伴,那么你的孩子也很难信服你,很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去遵守规则。

       所以,规矩有效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和爱。

       其次,所有父母都该知道,规则的弹性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说白了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他规则设置的弹性是需要大一点,等孩子大一点呢,我们的这种弹性规则就需要逐渐缩小。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年龄越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也就越能够意识到规则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会发现,当他按照规则去游戏的时候,通常会获益更多,如果没有规则,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所以你会发现,四岁、五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在乎自己有没有赢,有没有得第一。

那么,小的时候(两三岁左右),规则弹性要比较大,这个弹性大的标准是什么呢?

譬如说,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要对他做惩罚。那这个时候,我们也要看到,孩子在这件事情上,是不是在努力探索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对孩子安全感的培养,建立亲子依恋方面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举个例子。有些孩子,就是非常不听话的那种,你不让他摸水,他偏要玩水,你不让他摸沙子、摸土,觉得特脏,可他就是爱玩。那你给立的这些规则,他可能都很难遵守,而且你要求越严格,他越不听。那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比如先允许孩子玩一段时间,等他玩完了再跟他讲规则呢?

也就是说,给小小孩的规则,不是要完全限制他,不能做什么,而是让他在规则范围内去做。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第一,我知道这是什么了,我能做什么;第二,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时候不能那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当然,这个立规则的过程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长,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短——立规则其实也跟孩子脾气秉性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脾气可大呢,你要跟他说点啥事,他根本不听。”

那孩子脾气大,不愿意遵守规矩,可能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可能我们立的这个规则不合适;

第二,就是我们在立规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自主选择性;

第三,就是立下的规则一旦被孩子打破,我们会觉得受不了——我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如果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很可能出现这一幕。

其实,我们可以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讨论和修正规则。很多时候,规则不是和孩子讨论一次就制定好了,而可能是一个充满反复和波折的过程。不过,经历了波折之后建立起来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铭刻在心。孩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地成长。

我想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在我们定规则的过程中,你要听得了孩子哭,听得了孩子叫,听得了孩子闹。这只是孩子在发泄情绪。

也就是说,也许他们没有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做某件事的权利,但他们始终都有哭闹的权利。

你如果因为无法耐受孩子的哭,对孩子的“哭闹”横加指责,反而会让孩子的哭闹升级。

你如果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了,那规则也很难建立起来。

在和孩子讨论规则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规则定下来以后,我们是要说到做到的。在谈论规则的时候,你可以配合一些奖罚给孩子:如果做到了,妈妈会给你拥抱,给你一个大大的赞,或者周末带着你去哪里去玩——最好不要奖励吃的,也不要奖励钱,这个特别不好;那如果做不到的话,妈妈会再给你一两次改正的机会,因为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总之,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到孩子一些弹性的原则,并允许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在多次尝试中体会遵守规则后的好处和感觉。当然,这些制定的规则都应该是我们跟孩子共同讨论的结果。


    关注 百仔登科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