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哥说】熊明瑞:折腾着折腾着,提炼出生命本能的意义

 

一个人能择一事,终一生,能使自己从不陷于分裂与选择迁移的迷惑里,他本身该具有多强大的稳定能量才行啊。...



去年夏天第一次走进不多堂参观的时候,大概没想过会和不多堂有这样的缘分。

和熊明瑞先生初次见面的那个早上,天气极好,屋外是暖洋洋的阳光,屋里是热腾腾的茶气,暖阳和热茶让人舒适得紧,我们在这样的天时里开始了对话。

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有着规律的生活作息并保持着良好精神状态的艺术家。

说是采访,但其实我极少说话,更多的是听和观察,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茶室来来往往好几波人,熊明瑞先生始终笑意盈盈、精神饱满,那些我以为的艺术家们应该有的颓废感,在他身上半点不见。
当看到一个自己要称呼为伯伯的艺术家还在满怀热忱地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作为90后的我们真的要自惭形秽起来,在这位艺术家的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生无止境”。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折腾”,但这“折腾”绝非是无意义的“折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折腾。在进行根雕艺术创作之前,熊明瑞曾有过一段长期而稳定的从政经历,他当过沅江市公安局局长、益阳市人民警察学校校长、益阳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诸如此类,即便是没有当过官的我们也晓得,身在其位的人们从的就是无尽的折腾啊。

大概是每一个囿于治囿于事的人心里都有一片自己的桃花源,像是王维、陶渊明云云,也曾高官厚禄、衣食无忧,却最终归于山野田园,经营着自己的一方世外桃源。一个人弃政从艺,从的还是并非主流的根雕艺术,换作大多数其他人,万万是不肯冒这个险的,可熊明瑞这样做了,还做得这样彻底,他说:终于可以心无旁骛投身于文化艺术事业了,树兜子终于要和树兜子为伴了。

这一“折腾”,熊明瑞又把自己“折腾”成了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名誉副会长......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获奖经历,现在又成了长沙不多堂美术馆的董事长,商学院的客座教授,各种头衔,各种名誉接踵而来,可这些并没有使他受累受制,他反而永远一副热情饱满的样子。
《庄子》:人有修者,乃今有恒。

这句话是说,真正有修养有道行的人,必定会有自身的固定的长远的稳定性。

不为物所累,不为物所迷。原本以为,在这样忙碌工作状态下的熊明瑞应该是一副随时要起身打仗的战士模样,至少应该有点焦焦躁躁,可见到他的时候,他却淡然笃定地像个儒者,和我们聊天,不停地烧水倒茶,听员工汇报工作、迎来送往,直到起身出门吃饭,还不忘要带给友人的茶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切都是忙而有序地进行着。我想,这一切都来源于他自身的固定的长远的稳定性。

如同他要在盘根错节的树木根枝里找出自己要的福和寿,在到处都是岔路的人生路口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路。人生处处有不虞之事,人生时刻有不虞之忧,一个人能择一事,终一生,能使自己从不陷于分裂与选择迁移的迷惑里,他本身该具有多强大的稳定能量才行啊。
王维是融禅入诗,熊明瑞是融禅入根。

他与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合,感受各种“生命”的语言。

走进大堂,走近某一处的根雕,凝视之下,有一种宁静,有一种和解,有一种空旷......面对根的时候,你会感觉人之渺小,人生不过百年,根已千百年,人只是它的一截,你恍然间感受到了古人们关于“蜉蝣天地”“沧海一粟”的神思。

从某种称谌上来说,相较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根艺似乎显得不那么高级,不同于绘画艺术创作的纯粹主体意识,根艺创作是“七分天然,三分匠心”,它是一种“顺势而为”“天人同创”,是大自然已经存在的意识和创作者主观意识的一种对话,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心领神会。
不多堂大厅里摆置的根雕不到熊明瑞创作的十分之一,这些根雕作品皆具蜿蜒之势,显自然之气,更重要的是,它们有人的思。一件作品看似简单的呈现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背景的支撑,这种复杂的背景包含着创作者经历的一切客观存在和对一切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你看到的是一件根雕成品,你未曾亲身经历过其创作过程,你以为它很容易。

可是你看不多堂大厅里展示出来的根雕作品,大多数是福、是寿,却又是不一样的福和寿,虽然这里面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天工,但,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实践。
“心中有福,心中有寿,便有福根、寿根。”

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之于根雕艺术的创作,大自然的馈赠固然为首要条件,但最终的“成”在于人,熊明瑞的根艺创作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人在道法形成过程中“成”的作用。如同古人称“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可玉只是一块石头,它哪有什么德,无非是人们从它身上看到了德,眼前的根呢,它长于地下三尺时,拔出泥土时,晒在墙角无人问津时,又哪里来的福与寿,只不过是见着它的人的心宅里有,所以根才有。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讲究格物,格物是以自身观物,又以物反观自身,人和物互相影响,人借物抒意,物通过人有了新的生命,这才是创作的要义。

熊明瑞的根雕作品让我们领悟到,品格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根的呈现则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姿势,你此刻能看到福与寿的字形,你下一刻更要看到这背后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去年比这个时候还早的那会儿,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正火,“匠人精神”成为年度热词,在谈话中,熊明瑞也提到了“匠”一词。比起大师头衔,熊明瑞似乎更喜欢称自己为“匠”,坦白讲,有一段时间,我不太喜欢这个被过度解释的词,常常闻之见之,也就不见得高级了,但今天,我重新审视了这个词。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谈论自己特别珍视的文学品质时首先就谈到了轻,轻视自己,当然,他所说的轻视自己并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电影大师李安也说过“别把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我在这位成功的艺术家身上看到了这样一种“轻”,他以“匠”自居,这是一种智者的谦卑,是道之使然。
很多传统的技艺在风雨飘摇中离我们而去,不管是在故宫修文物的那些修复师们,还是眼前的熊明瑞,这样坚守初心、与孤独为伴、与艺术相守的灵魂都值得我们敬畏。儒也罢,道也罢,树兜子熊明瑞始终注重个人的心功、修养、境界,以深厚的自我修炼与内心功夫应对这繁复险恶的大千世界,提炼出生命本能的意义。

熊明瑞



熊明瑞,艺名树兜子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

|敏而好学|独具匠心|心有福寿|


    关注 乐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