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春雷动万物长,“春捂”不马虎“春困”更要防

 

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前后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一段时间,自此春天的气息便愈发浓郁,进入了仲春时节。...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前后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一段时间,自此春天的气息便愈发浓郁,进入了仲春时节。

惊蛰的本意是说冬眠的蛇虫受春雷惊扰苏醒,意味着万物复苏萌动。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便进入惊蛰节气。中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前后初闻雷声是先人们观测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者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交汇所致。但实际上昆虫们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之所以结束冬眠、蠢蠢欲动,是因为大地回春、天气变暖了。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  |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春捂”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天气变化快,气温时高时低,尤其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并引起呼吸道疾病。此时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度减衣。
适当运动 


惊蛰时节,运动不宜太过激烈。人们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


半岛网(微信号ibandao)综合整理,素材自网络


    关注 半岛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