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玉湖村,别是人间闲世界

 

谁信门前车马隘,别是人间闲世界;坐中无物不清凉,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长自在。...

恕一向孤陋寡闻,之前从来不晓玉湖村。
这次也是偶然的缘故:
机票便宜,一时兴起,去了束河古镇。
又从客栈管家那里知道周边很近的地方有个白沙古镇。
于是特计划在白沙住了一晚,
又是缘于无意中跟所住客栈的管家小伙子聊天聊起我的工作,
他推荐我去就近的洛克故居和淼庐——
一座特别的建筑。
于是,
才有了这次与玉湖村的一面之缘。
玉湖村,
百度的解释是这样:
“丽江古城北行十余公里,
玉龙雪山南麓有一个叫做“巫鲁肯”的村子,
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
这里便是玉湖村了”。
我们从白沙古镇过来,
也就六七站公交车的车程。
一路感觉都是沿着山脉,
朝着玉龙雪山的方向。
快到玉山雪山脚下,
也就快到玉湖村了。
 
我连着两天来这个村子两次。
头一天一家三口租了个车过来。
当时怕返回没车,
再加上来时候的司机说可以等我们一个小时左右。
于是就留这一个小时的时间。
孩和孩他妈体验骑马,
而对我小时候就家里养马也骑过马的来说觉得没啥新鲜感
就选择步行随便瞎逛逛了。
心里的预期目标就三个:洛克故居、玉湖、淼庐。
因为就在乡村主路上之故,
一走进村落差不多就可见洛克故居了,
就在路边。
洛克旧居陈列馆。
洛克这个人是在20年代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探险家,摄影师等身份进入云南到达玉龙雪山,
在玉湖村居住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
他是一个人类学家,植物学家。
也是一个研究了半辈子纳西文化的人,
他从20年代开始,
在这里进行了27年的东巴教仪式和东巴文文本的研究,
后来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
还有许多大量珍贵文献。
当时门紧锁。
碰巧还有三四个客人正好也在门口等人来开门。
可见故居来参观人数之少。
等了一会来了一位当地的奶奶。
开了大门,进到院子。
一个主屋加两间厢房的格局,中间自然形成一个不大的院子。
屋里是一些有关洛克和东巴文化的文物历史陈列。
缘于兴趣的原因,
我选择了在院子里转了转,
而没有买门票进屋。
再之后问了问玉湖在哪,但迟迟没找到。
时间有有限,
很快就坐之前的车返回白沙古镇里了。
那个淼庐时压根就没往心里记,
所以问都无从问起。
原来这里还有个有名的建筑——玉湖完小也是就在路边。
位于玉湖村委会中央是学校始创于1920年,
先后曾多次迁址,
自1976年起在现址教学。
现在的学校建筑是清华大学的李晓东教授设计。
他也是淼庐的设计师。
设计的意图是将新增建筑与原有环境相融合,
试图以一种现代语汇来诠释当地乡土建筑,
而不是简单的模仿。
因此,
所有的传统审美处理手法还有装饰都被简约化:
弯曲的屋顶曲线被拉直,
山墙的装饰也被简化成木制格栅,
其灵感来源于传统的农家晾谷架。
乡土建筑的精华被提炼,
并以形式和空间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里,建筑师保留了坡屋顶的基本元素,
例如,
灰色瓦砖的运用,以及将内部空间以传统的正开间划分等等。
当天不巧是周末,问了问村里的人,也说没法进去。
只能遗憾没法到里面看看这个特色建筑了。
晚上回到客栈说起玉湖村之行,
加上晚上在大厅偶遇同住客栈的一夫妇才从外面回来,
说起他们今天下午也去了玉湖村,
见到了玉湖。
看了他们手机拍的照片:
几乎没风,玉龙雪山倒影玉湖其中,真是一景啊。
又再次和客栈管家小伙子聊起那个淼庐。
于是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再次前往。
就为那个淼庐,
就为那个玉龙雪山玉湖倒影。
第二天一早,按计划早起。
又走了一遍玉湖村。
这次总算见了要见的。
见到了淼庐
(相关内容图片详见历史文章 
只为想看你一眼,我才甘愿走了那么远),
见到了玉湖。
只是遗憾的是,
有风,湖面涟漪不停,
没机会见着那美丽的雪山倒影了。
前一阵事多事杂,三个月来没买一本新书,一点不像之前的风格。后来前几天在卓越网上买了三本,读了其中一本詹宏志的《旅行的意义》。书中有说到:

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扩大实体世界与抽象世界的参与,在我看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我想说的是,还有一路上,我遇到的认识的每一个人。

PS.

晚上请客吃饭回来,写完这已快凌晨1:00。

任何坚持都不易,也许坚持本身就是坚持的意义~

晚安~
 
 
……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永远主动地、始终用心地去生活
 


    关注 杨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