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寻踪】云居寺—开山琬公塔

 

小野二郎先生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计划做这样的小事,但是会重复做这样的小事,希望能完成看遍200多座古塔这样渺小而伟大的事。在林语堂眼中,北京的塔是一种被放大了的富于审美趣味的器皿,一种神圣的仪仗。...





塔名:开山琬公塔

年代:辽代大安年间

类型:经幢式

通高:约6米

批次:无



这是云居寺塔群的其中之一。

本来我是想去云居寺拜拜佛骨舍利,顺便去石经山雷音洞看看静琬法师的刻经,一下车就遇天降大雪,很多照片都是匆匆拍摄。



幢是寺院制作的柱状小品建筑,一般顶端是摩尼珠一样的顶,下面是六角形或者八角形的宝盖,再往下是幢身,幢身一般刻有佛经或者佛名。目前在我国留存的经幢大多是陀罗尼经幢。隋代从西域传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中说“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子、善女人,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石质经幢由于容易保存,于唐代渐渐盛行起来。比较有名的应该是河北赵县的陀罗尼经幢,是首批国保。

塔的最下层是方形的须弥座,须弥座刻了仰莲和覆莲。



再往上是八角形须弥座式塔基座,然后是八角形塔身。塔身正面有铭文,刻着“开山琬公之塔”。



塔身之上是三层仿砖木结构的塔檐,椽头和瓦垄形象逼真。最后是塔刹,塔刹的最底是仰莲,然后是七层的相轮,这有点覆钵式塔的意思,相轮上又是仰莲,然后是宝珠。





静琬法师师从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吸取两次灭法的教训,认为纸、绢做的经书容易被损毁,而石头保存的更久,遂到白带山刻经,刻经过程中,静琬得到了隋代皇家的支持,从大业年间到贞观年间,从没中断。他的继任者,把刻经事业,历经唐、辽、金、元、明、清一千余年,实在是伟大的壮举。这座塔最早在水头村静琬法师塔院内,1976年移到云居寺,移动时在地宫内找到辽代《静琬大师塔铭》,“师贞观十三年卒,以其法宝未就,故灵骨未得瘗焉。至大辽大安初,云居寺东峰顶无故忽有异人呼寺僧指云,此山有先师舍利,汝盍开焉。如是至三,其僧方集众于所指地开之,遂于石内获师灵枢,俨有钩锁之状。至大安九年春,首有通理大师睹彼胜迹,因继其功,放大乘十善戒,度徒数十万,衬利颇多。续经之暇,遂缔构贞珉以为石浮图一所,举高二丈余,于寺之壬以理葬焉”。



辽代刻了1万多块石经后,通理大师认为可以告慰祖师,便修建了开山琬公塔,将灵骨安放在塔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连【若虚堂】的微信都没有关注,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干什么...


    关注 若虚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