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 清华大学五院联合赴江西宜丰有机农业与乡村建设调研

 

五院联合寒假实践,探索有机农业发展新历程,调查美丽乡村建设新情况...

2017年2月5至9日,由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理学院、人文学院、土木水利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五个院系的本硕同学组成的清华大学江西宜丰社会实践支队前往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进行调研。
本次实践主要调研江西省宜丰县在有机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整体情况。有机农业方面,主要关注江西省宜丰县近年来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以及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电商销售的具体状况,选取南垣村合作社、金禾人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新农村建设方面,重点考察江西省宜丰县返乡青年、生态旅游、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等具体情况,选取南垣村村民、宜丰县农业局为主要访谈对象。本次调研以访谈为主,采访了返乡青年杰出代表姚慧峰、南垣村合作社村民,以及宜丰县农业局相关领导。
Day 1
实践第一天,各位队员齐聚南昌,准备下乡物件,购买人身保险,整合前期文献调研情况,布置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并进行任务分工。






Day 2&3
实践第二天,实践支队从南昌市乘车前往宜春市宜丰县。在宜丰县返乡青年杰出代表姚慧峰的带引下,实践支队前往南垣村,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从车上开始,我们就与姚慧峰社长交谈,了解本地风土民情、生活状态。




作为80年代水库移民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南垣村有560余人,160户,以种植水稻为主业。在南垣村合作社中,我们采访了合作社若干骨干成员的家庭,了解了村民日常耕作状况和合作社发展现状。在返乡青年的带动下,有机水稻逐渐成为村县农业发展潮流,从最开始的百亩到后来的千亩,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不断增加。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村民也在努力从技术和销售上达到突破。在乡村建设方面,村子的宗祠文化、教育基地也发展起来,力图做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但缺乏人才和管理。除南垣村水稻以外,还有养殖业、手工业也兴盛起来,养蛇、养泥鳅、做夏布等都有尝试和发展。部分村民承包了农田和水库,计划建设生态园,开展生态旅游,将三个产业结合起来,带动本地多个行业共同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Day 4&5
实践第四天和第五天,实践支队主要走访了宜丰县农业局,与梅胜芳主任共同探讨了宜丰县目前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几年的农业规划。宜丰县粮食耕地33万亩,粮食副制55万亩,水稻54万亩,还有红薯等种植。粮食产量方面,每亩单产800斤。有机水稻产量较低,而且部分存在未认证的情况。不同于南垣村的民间有机水稻种植模式,农业局关注的是经过有机认证的金禾人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从760亩到4000亩,逐渐扩大规模。从前期技术培训,到后期销售,都有比较正式规范的指导,不过在包装和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表示会在这些方面做出改变,努力做到政府提出的“大美生态,科技文明”的农业发展方向。
本次调研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江西省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初步了解到有机农业在乡村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现在以返乡青年为代表的“新农民”已经意识到生态农业、有机水稻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追求的不仅是产量和效益的提升,还更关心人民大众在饮食方面的卫生健康问题,如何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他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他们和传统农民的思维观念已经迥然不同。
现在宜丰县的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算是起步阶段,在政府资源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村县人民参与其中,返乡青年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他们在采访中反映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其实乡村也缺乏人才,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金加入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的大潮,才能更好地将美丽的乡村建设起来。这样不仅是响应国家一号文件的精神号召,更是对当代高校青年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的新指示。


撰稿:吴姚函

排版:顾砾天


    关注 人文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