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民俗】欢聚长溪,快乐过年,婺源春节习俗你来体验

 

【年味.民俗】欢聚长溪,快乐过年,婺源春节习俗你来体验

长溪属徽州文化区,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



 【年味.民俗】欢聚长溪,快乐过年,婺源春节习俗你来体验


长溪属徽州文化区,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西北角,一个大山中的村庄。历史上因交通不便,受外界战争等影响较少,因而徽州文化的遗风保留得相对较多。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溪这里的过年民俗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城市文化不断吞噬着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妨走入长溪,体会一番原生态生存状态,寻回久远的记忆。

应各位驴友的要求,根据我小时及现在过年的经历,简单介绍一下长溪过年的一些情节,供准备来长溪过年的朋友参考。



进入农历十二月,过年的气氛就慢慢地来了,农妇们洗洗涮涮,上上下下进行大扫除,俗称“扫尘”,扫去旧年的尘埃,迎接新年的到来。村庄里的汉子们杀猪,卖肉,然后采购年货。外出打工的游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久别的村庄。



除夕那一天,是整个过年中最忙碌的一天。长溪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忙死三十夜,嬉死初一朝”,意即在忙完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后,来年的第一天就可以完全地放松下来了。事实也如此,正月初一这天,即使是满地的垃圾,也不用扫了。
  
这天一早,父母亲起床后就忙开了。照例,这一天我的任务是写春联,贴春联。我父亲自我念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求我用毛笔编春联,写春联。严厉的父亲做的这个决定很是令我无奈,我只好推托老师不教我们写对联。父亲作了让步,但毛笔字学校里还是学习的。因此,毛笔字这一关我是一定要过了。这样,有时父亲编对联,我写对联,有时我翻历书抄写,那稚嫩的毛笔字也就年年在大门前贴起来。过年时节,长溪许多人家都是自己编,自己写对联,即使字写得不雅观也无所谓,但这样村里的文化氛围就显现出来了。



中午吃饭,照例是吃“糊”,那是用米粉在锅里调成的稀糊,再加入豆芽、虾米、甜菜、豆腐、鸡杂等佐料,煮熟而成。我是很反感吃这“糊”的,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每年除夕就得吃“糊”?小时我自作聪明地解释了一番:“吃糊不耐饿,是为了空出肚子享受晚上的年夜饭”。父母则是一笑,不作解释。直到现在,我想,这只是长溪的一个风俗吧,含义则还是不清楚。

饭后,就要上坟给先人“辞岁”了。长溪人在除夕上坟,估计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了。一年当中,清明、端午、中秋、除夕、正月,共计要去五次。而过年前后这半个月左右里,就要去两次。可见长溪的风俗里对祖先是极为敬念的。



给先人辞岁回来,就开始准备晚上的“辞岁酒”、“年夜饭”了。饭蒸好后,还要举行仪式,祭拜祖宗。堂前的八仙桌上摆上用饭甄蒸起来的肉、饭,一溜十几个杯子,一把筷子,一壶酒,几柱香。上坟是去给故去的长辈辞岁,而家里祭拜的是看不见的祖宗。祭拜时念念有词,感谢祖宗一年来的保佑,平平安安,祈求他们明年继续保佑全家。然后是点草纸、纸钱,燃放鞭炮,完成这些才收拾桌子,坐下来吃“年夜饭”。



桌上一般是大鱼大肉,多为一些长溪特色菜:粉蒸肉,粉蒸鸡等,近些年来,蔬菜多了些。不象过去强调大鱼大肉了。菜的数量一般在十个,意为“十全十美”,人多的有十多个,但要为双数。其中一定要有鱼,意即“年年有余”。照例,饭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了,小孩子就盼着这一刻了。(记得哦,在那家农户家过年,如果有小孩的,要给个红包压岁钱,不要多,五元十元足矣,图个吉利口彩。)



饭后,就要开始“守岁”了,过去要求是通宵的,而且家里的灯要全打开,意思应当是长明灯吧。这一晚的安排,小时候见得多的是村庄的人三五成群聚集在朋友家里打牌,坐在八仙桌旁,桌下是一个大大的火盆,大人们小小地赌上一把,赌资则是香烟。小孩子们则在各家各户之间转,有时也聚在一起打牌,他们往往是围着火盆,用一个“晒盘”或是“米筛”搁在腿上就开始了。现在多数是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会,孩子们也走动得少了。这现代的文明逐渐夺去传统的领地,传统更多的是保留在记忆中了。



说到“守岁”,我们这称之为“坐岁”,孩子们吵着要通宵是叫得最响的,但半夜后,多数坚持不住,东倒西歪,慨叹着精神不佳各自回家睡觉了,嘴里还喃喃地嘀咕着明年一定要“坐岁”到天明。

午夜十二时前,各家各户就准备好爆竹,等候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午夜12时后的十几分钟里,爆竹声响成一片,烟花不断划破山村里的夜空,除夕的最高潮就这样来了。城市里久违了的烟花、爆竹在这里可以放个痛快。我想,这一刻,无论是谁,都会被这快乐的气氛感染着,激动着。

下半夜,除了继续打牌、打麻将的,多数人都要休息几个小时,不然,大年初一就没了精神。

大年初一清晨,小孩子们便拿着准备好的大袋子忙碌着拜年,逐一到全长溪600来户人家拜年,等拜完年已是上午9点多钟。这一天,每家都会准备礼品送给客人,过去有廉价的香烟、糖果等,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大多数人家都是准备着高档的糖果,送出去的礼品多,往往是非常自豪的。孩子串街走巷,一进门就高喊,“拜年了,祝你们一年好一年。”有时也会遇到主人来个“为难”的,开玩笑叫孩子跪下拜的,孩子遇到这个情况往往拿了礼品就跑。我想,像这样大面积拜年的风俗是非常少见的,足见长溪村人亲如一家的乡情。



年夜饭吃得饱,大年初一的早饭开得晚晚的,吃的是灰质粽、糯米糕,粽意指“团团圆圆”,糕寓意“步步高升”。这一天,除夕夜留下的瓜果壳是不准扫除的,也不得出村探亲访友。但到本村的亲朋好友家都要去窜窜门,邻人之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侯新年好。小孩子在这一天既使做错了事,家长也不能打骂。总之,这是十分轻松的一天。还有,一般在大年初二后就开始有农户家择吉日娶亲嫁女,去农民家中参加(是参加不是参观)农家婚礼,感受一下乡亲的婚嫁民俗,那种不同于城市的热闹场面,你当会觉得新奇而快乐的。当然,要记得,在乡下参加婚礼,在随礼哦,贺金,看着给吧,最重要就是图个气氛。

大年初二,才是女人们串门拜年的日子,一般来说,这一天也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为了将财神迎进家门,人们会放鞭炮迎财神,开店做生意的,也在这一天开市营业了,商家会前往寺庙烧香祈福祭拜,以图“财源广进、生意兴隆”,为了抢先接财神,寺庙的烧头香更诱惑着商人。初五开张营业的商家,晚上设宴款待店员,称为“定事酒”。在德兴和婺源的某些地方,民间还有着对“偏财神”五显财神的信仰,传说,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老大被封为显聪,老二被封为显明,老三封为显正,老四封为显直,老五封为显德,五兄弟串起来就是“聪明正直德”,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庇佑穷苦百姓。



初七,是人日。据汉代的东方朔《占书》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人日是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的,这一天,一般是不出远门,不走亲访友,在家中团聚,家中祭拜祖先,给亲友“端饼”“添丁”。正月里,婺源人外出谋生,有句俗语“七不出八不归”,为了求得在外的吉利,一般选择初六、初八、初十出动,初七是不出门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始,立春时,在院内墙上贴着“春”字、“福”字,有“迎春接福”之意,并将青菜、葱等菜或花用盆子栽好,红纸围一圈,摆放在堂前,到立春时辰一到就鸣炮,将“接福盆”摆在堂前长条的香椅桌上。看着“接福盆”,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婺源的各个村落都迎板龙灯,在婺源话中,“灯”与“丁”同音,有着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如意之意,正月十三,是起灯的日子,婺源民间的乡村,都会抬着板龙灯出巡祈福。正月十五闹灯,晚上必是万人空巷,聚集在村子的晒场上观板龙灯的表演,鞭炮齐鸣,罗鼓喧天。婺源的风俗中,村中如有哪户人家婚后尚未得子或家人患病,就将龙头请到家中,以求吉利平安添子添福。十八是圆灯,这一天之后,春节就算过完了,农民们就要做春耕的准备工作了。

过年的风俗根据记忆和一些资料仅介绍了一些。更多的需要各位自己去观察,去体会。相信在美丽的婺源长溪过春节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与以往的不同的快乐。(作者:戴桂祥 戴向阳 来源:www.wycxc.com 婺源旅游网)

欢迎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婺源长溪村春夏下河摸鱼虾,捡螺蛳、钓河鱼、学游泳,溯溪,垂钓,野炊,体验茶农采茶制茶。秋冬到农家过大年,亲手磨农家豆腐(吃新鲜豆脑,喝纯正豆浆),参加农家婚宴体验农村婚俗,探访即将消失的原始村落,徒步古驿道,串古巷,举行踩高跷、拔河比赛、滚铁环比赛(乡间农村娱乐项目),晚上簟火晚会,在农家阳台数星星。活动具体内容可配合组织方要求安排开展,设计行程,电话13755377598(微信),QQ69910359。婺源旅游网址:http://www.wycxc.com。

          凡关注“江西婺源旅游”公众号并转发公众号文章的客人,向您免费寄赠一枚盖有婺源旅游纪念戳的风光明信片,关注转发后请把您收明信片的地址和姓名、邮编等相关信息发到小编微信号(添加微信号13755377598,谢谢),我们会及时通过邮局寄出。


长按二维码关注婺源长溪村公众号


    关注 婺源长溪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