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故居:隐匿在小巷之中的书香世家

 

书香门第,诗词世家。...





三坊七巷的坊巷与坊巷之间,有一些小巷小弄相互连接,结起一张迷宫式的坊巷之网。文儒坊与衣锦坊之间一条闽山巷作南北贯通,在闽山巷的中段,又生出一条由东向南的小巷 “ 洗银营 ” 

洗银营巷旧影


翻遍志书,并没有记载这 “ 洗银营 ” 的地名从何而来,只知道这里曾经叫作梯云里。由于正史野史都没个说法,所以清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大楹联家梁章锯的儿子梁丁辰在迁居洗银营时,大门前贴个大楹联: “ 银无可洗;云尚能梯。” 

其实,这里不仅无银可洗,而且平地小巷也无云可做梯。如此一来,此地名便更加虚幻了。
巷陌中高高而立的土墙
小小巷陌中,总有一些斑驳厚实的土墙将一座宅院围得严严实实,门扉紧闭,没有挂牌保护,游览导图也不特意标识。在这里,却有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人、一些事。
洗银营  郑氏故居
在洗银营里倒是有个郑氏宅院十分出名。巷内清朝嘉庆年间的进士郑鹏程,在此建宅立业。

郑鹏程,字松谷,曾任京都户部主事、农部侍郎,后又外放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府。著有《疏景轩遗草》、《海藏楼诗集》等诗文传世。
郑氏故居


郑鹏程生有四子一女,幼子郑世恭,字虞臣,曾出任凤池书院、致用书院山长。郑世恭育有一子郑守廉,字俭甫。
郑世恭 书法
隶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洒金红笺
清咸丰二年(1852年),郑世恭与郑守廉父子同榜中进士之后,郑鹏程特请旨为高寿的夫人裴恭人建立的竖起一座 “ 贞寿之门 ” 石牌坊。
郑守廉 书法
行书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臣郑守廉 壬子翰林 闽县俭甫氏
题识:癸未春日 郑道甫


在这种家庭中诞生成长的郑守廉之子郑孝胥,是郑鹏程的曾孙,从四岁便开始受世恭的启蒙。很年轻便中了举人,学问做得好,书法写的妙,尤其一手魏碑苍劲朴茂。

清末时期的诗坛,郑孝胥与陈衍标榜 “ 同光体 ” ,受到后期大批文人的追捧, “ 同光体 ” 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郑孝胥更是“ 同光体 ”中的实践牛人。
郑孝胥  诗书册页


郑孝胥平时喜欢写诗,有学古趋向,在于谢灵运、姜夔、元好问诸家,写诗特点是 “ 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往往清言见骨 ” 。一向自视甚高的晚清大吏张之洞,也叹服郑诗 “ 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 。
郑孝胥  诗集《海藏楼诗》


其名句如 “ 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 ” 在当时影响较广,但后辈往往是 “ 直效海藏,未必效海藏所自出也 ” (《石遗室诗话》)

孝胥不仅能诗,而且善书,书名极大,时常应邀为人提扇书联,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

郑孝胥的书法在少年时即享誉闽中,他在22岁乡试中举,而且考了榜首,若是没有一点实力,想一举夺魁谈何容易。那年同榜为福建壬午科(1882年)举人的还有我们熟知的林纾、陈衍等。
郑孝胥  书法
楷书《张猛龙碑》 八屏镜芯 纸本
北碑万品宗猛龙 山河不改海藏风
——郑孝胥朱丝栏楷书精品八屏巨幛
款识:嘉宁仁兄大雅属正,郑孝胥
钤印:郑孝胥印、苏戡
郑孝胥书法擅长楷书、隶书,学颜真卿、欧阳询,又得力于北魏碑版。他所作作品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开创了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独特风格。
郑孝胥  书法
临史晨碑 立轴 纸本
款识:子涵观察大人察,临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  孝胥
钤印:郑氏孝胥、无闷道人
连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 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 ” 。

郑孝胥在世时,其书法的酬金之高,特别罕见。

1915年刊印的第一版《词源》,他题书名2个字收润笔费500两白银;为商务印书馆题写5个字的馆名,索银1万两。


我们现在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 “ 交通银行 ” 四字,就是出自郑孝胥笔下,当时他的润笔是4000两白银。

现今,其一幅隶书十二言联对联书法作品,在拍卖记录中显示以345.00万元价格成交。
郑孝胥  书法
1922年作 隶书 十二言联 对联 纸本
款识:积余先生属书旧句。元黓阉茂仲秋之月,孝胥
钤印:郑孝胥印(白) 苏戡(朱) 海藏楼(朱)
鉴藏印:张宣武(朱,二次)
识文: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从高处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说到郑孝胥,那便不得不提他的胞弟——郑孝柽。他是最后一位从郑宅走出来的科举人物。兄弟俩自幼相互扶持,感情深笃。

光绪十一年(1885年)郑孝胥特从外地赶回关心孝柽的乡试,并为他的结婚奔忙,作新联贴在西花厅新房前:立志可则,立节可风,千古班书尊谷口;为臣思忠,为子思孝,一家心史宝遗文。可惜后来由于两人所处的环境,对 “ 节 ” 、“ 忠 ” 观点不相同,兄弟二人走上了不同道路。
郑孝胥
郑孝柽 
书法成扇 纸本
曾经的郑宅鼎盛时,涵盖现今洗银营巷首7个门内的整片建筑,庭院结构工整完备、浑然一体,为清初闽都住宅建筑的典型。



如今,岁月蹉跎,沧海桑田,房屋已年久失修,不胜破敝了。虽不见迷人的景色,但郑家在洗银营以 “ 世守孝友训彝,承绵福祚人家 ” 等十二字排行各辈,绵延至今已逾十代,依然可谓书香传百年。

注:文中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日荐读

写情书可是林家人的祖传技能 | 杨桥巷17号往事(上)

原来,从他开始才有了“三坊七巷”

从“紫藤书屋”到“太太的客厅” | 杨桥巷17号往事(下)

林则徐:写书法我是专业的!

从“梅生”到“梅叟”,他是文儒坊不变的风骨




    关注 世界郑氏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